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1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前预习:1、认真读课文,并圈出生字,标上音节,再自己拼读几遍,把生字牢牢记住。2、查字典理解词语。气势汹汹——敏捷——争分夺秒——3、朗读课文,想一想:白求恩大夫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始动人事迹,深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高贵品质。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节。3.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按照要求完成填表。教学重、难点:学习文章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了解白求恩同志的动人事迹,体会白求恩同志那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教学准备:教师:关于白求恩的资料,课件。学生:常规预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大夫、淹没、镊子”等词语;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在不同情况下手术台时的表现,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2.读了课题后,同学们想要从课文中了解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倩况下说这句话的?)23.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二、初悟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口头完成填空。[出示填空]年,著名的战斗打响了。在,正在。他已经没有休息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恳求他撤离,可他认为不肯离开,继续o他一连工作了,直到战斗结束。2.交流填空。教师简介资料:“齐会战斗”、“白求恩”。。3.读了课文,白求恩大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简单说说理由。三、再悟课文1.过渡: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十分惑人,课文2-4节详细记叙了他不愿撤离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下面我们着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2.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2-4节,边思考“白求恩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他是怎么表现的?”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板书:情况表现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归纳点拨,同时进行朗读指导。(1)当时情况主要抓住三方商,着重进行朗读指导:①白求恩身体十分劳累,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了红丝。朗读时注意童读“两天两夜”、“布满红丝”。(1)三次环境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前后3次环境描写,真切体会当时战斗形势紧张,一次比一次危急——炮弹数量在增加,持续时间在延长,爆炸范围在扩大,方位距离在缩短……。指导有感情朗读,要读出当时的形势紧张、危急,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小组读,齐读。(2)学习描写“白求恩的表现”的句子白求恩大夫的表现又是如何呢?A第二节:白求恩身体十分劳累,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了红丝。朗读时注意童读“两天两夜”、“布满红丝”。抓住“镇定”“敏捷”、“扔”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句子告诉我们白球儿女做手术费城熟练,在危急时刻他十分镇定。指导朗读人物的品质是通过他的具体言行来表现的可联系上文,在身体疲劳、战斗紧张的情况下,“镇定”更突出了白求恩沉着不慌张:“敏捷”写出了白求恩做手术非常熟练,突出了他的镇定;“扔”有一定力度,比“放”花力气,表露了他做完手术的宽慰、轻松的心情。读了这一小节,我们了解了白求恩大夫工作非常负责3板书:对工作极端负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课文内容,继续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2、通过学习,感受白求恩大夫作为一位国际友人舍身忘我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再悟课文1、第三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大夫对师卫生部长的2次对话。师卫生部长请求自求恩撤离a.体会“沉思”,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况,思考他可能会沉思些什么?指导朗读,要读出他下定决心,坚决的语气。个别读,齐读。b.理解白求恩不肯离开手术台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这句句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陈述句来表达呢?为什么把手术台比作阵地?自己试着读一读,比一比,帮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加强了语气,突出自求恩坚守手术台的态度是明朗的、坚决的;他对工作是极端负责的。)指导朗读F齐渎。c.理解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引导学生体会“是……不是……”这句选择句的作用。进一步强调了白求恩大夫不愿撤离的原因。)指名读,小组读。板书:国际主义精神d.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白求恩和师卫生部长的2次对话,注意读出自求恩坚决不离开的语气。③第4节抓住关键谓“争分夺秒”、“做了一个又一个”。你觉得白求恩大夫是个怎么样的人?2、小结:我们通过了“划句子、找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下面我们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组成通顺的句子,用概括的语言完成课后填表练习。小庙周围的情况白求恩大夫的表现几发炮弹落在庙门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大夫十分镇静地站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5.交流练习情况。4二、积累拓展1.学了课文,我们深切感受到自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任意挑选第2节或第3节中最喜欢的一节试着背一背。自由读背。2.齐会战斗结束了,如果你是曾经受过白求恩大夫医治的伤员,当你再次见到他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自由准备后,交流评议。3.课后延伸:可以查阅有关介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事迹的书籍、图片或电影。课后作业:1、选词填空。陆续继续连续⑴白求恩大夫已经在手术台上()工作了三天三夜。⑵早晨,同学们都()来上学了。⑶夜已经很深了,周总理喝了一小杯茶又()开始工作了。激烈热烈剧烈⑴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让台上的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⑵()的齐会战斗打响了,八路军战士消灭日寇500多人。⑶李老师讲课时,忽然()地咳嗽起来,他一边掏出手帕捂住嘴唇,一边对同学们说:“请原谅。”2、照样子改写句子例:在危急时刻,我们共产党员怎么能撤离呢?在危急时刻,我们共产党员不能撤离。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⑵作为一名少先队员,难道我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吗?板书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情况对工作极端负责白求恩大夫品质表现国际主义精神512“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前作业1.圈生字,标音节,自学生字,并给下面的加点字标上音节。()()()()()()湘鄂.川黔.围剿.箩筐.襁.褓.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围剿——严峻——奄奄一息——跋涉——3.把词语补充完整。千真万()长途()涉风雪交()围追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走”为什么加上双引号?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注意人称的变化。2、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关于长征的一些资料课件学生:常规预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落、葬、着”的字音,并读准“湘鄂川黔、围剿、襁褓、衣衫褴褛”等词语。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长征1、出示课题,指名读。62、对课题质疑:什么是长征?这里的“婴儿”指谁?婴儿怎么能“走”?……3、初读课文,解决部分问题。(1)了解长征。①读课文,说说你对长征有了哪些了解。(引导学生重点从课文的第一、二节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什么时候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等。)②交流,出示:1935年11月19日反击“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学习“剿”,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围剿”。:包围起来剿灭#看地图,知道湘鄂川黔的地理位置。③根据提示说几句话,介绍一下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2)文中的婴儿就是——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当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理解“襁褓”。4、过渡: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竟然也“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最后到达了陕北,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她是怎么“走”完长征路的呢?我们来读读她说的话。二、整体感知,了解写作方法1、指名分节读第2—6节,读准:一步不落、着落、衣衫褴褛。2、说说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是自述。(2)第2-6节每一节都有前引号,第6节后有后引号,这是引用主人公的话来写。三、深入学习,概括长征途中的事件1、默读第2—6节,思考:贺捷生讲述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2、学习第2、3节,指导概括。(1)自由轻声读这两小节,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况和结果。(2)交流。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生18天的“我”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始长征。(因为主要是讲“我”的事,所以引导学生用被字句来讲。“我”指贺捷生,要加引号,概括时也可以用第三人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长征途中的三件事,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教学过程:一、继续深入学习,概括长征途中的事件1、学习第4节,组内概括。7(1)读第4节,根据提示,小组内概括第二件事。过封锁线时,。(2)交流。(3)比较: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过封锁线时,“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哪一句话意思概括更清楚?为什么?(指导学生概括时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读第5、6节,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突围时,。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流。(1)突围时,“我”被父亲颠落在路边,幸亏被老乡捡到,才回到父母的怀抱。比较“丢”和“颠落”。(结合“一路冲杀”体会用“颠落”一词的准确性。)(2)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大人为“我”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联系上下文理解“奄奄一息”。4、现在你就是贺捷生,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把四件事连起来说一说。二、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一节1、再读课文,感受长征的艰难。(1)引读第3节。(突出了:一是敌人很疯狂,而是环境恶劣)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然而阻碍红军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正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红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2)看录像,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师: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陕北,长征取得了胜利。2、说说长征精神是怎样的精神。学生交流。师小结:贺捷生奶奶认为这些精神就是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板书: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3、读最后一节,说说“走”的含义。“走”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之路的。长征时的贺捷生只是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一直激励着贺捷生。三、拓展练习贺捷生奶奶的“长征”经历,充满了传奇,更充满了艰辛,选你印象最深的内容说给你的伙伴8或家人听,注意人称的变化。课后作业:1、形近字组词。憋()俊()拔()捷()弊()峻()跋()睫()2、照样子,写词语。例:(奄奄)一息()不舍()生机()欲动()得意3、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1)()我是个婴儿,()我还是“走”完了长征。(2)()我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3)()当时前方报捷,后方报喜,()“捷生”的名字就这样产生了。4、文中“衣衫褴褛”是描写人物的词,请再写4个这样的词。5、为什么说这
本文标题:四上第三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8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