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关注课堂,提高科学复习课的实效性
1“理”中练,练中“理”,实现初中科学复习课的高效性沈荡中学王永华【摘要】:科学复习课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科学复习课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科学教学的质量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从知识梳理方法、知识复习时的训练形式、复习课的特点和地位作用等方面加以探索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的学习成绩。本文从以上几方面作为切入点,就如何实现科学复习课的高效性进行研究。【关键词】:课堂复习知识梳理高效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都是涉及到教育内涵发展的问题。2008年教育部重点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是内涵发展,把工作的重心真正的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身处竞争日益激烈的教学环境,面对加班苦干已走到绝路的现实情形,教学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加强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研究。科学复习课的高效性是指:在科学复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和熟练地掌握,且能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由浅入深地消化理解,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结构模式。在平常的科学复习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标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科学复习课中如何实现其高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注重知识梳理,培养学生串联珠子的能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再加工的过程,是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科学复习课就是要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即将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和分化。梳理过程的实质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它是复习的重点。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夯实基础不等于简单重复,需要对知识模块进行简明的疏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初中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在教材各册章节中。复习时,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织成面。这正如寻找一粒珠子很困难,但如果将许多珠子串成珠链,就很容易由其中一粒珠子找到其他珠子。如《运动和力》,复习时先让学生梳理出“运动状态(变化)”与“受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等知识结构中的要素,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知识结构图:2受力情况运动情况使“力引起运动状态变化”、“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和“二力平衡条件”三个重点的三条主要联系清晰、直观,也使“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这重点兼难点知识有所突破。再如“鉴别物质的探究活动”,是初中科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复习过程中在学生分析、交流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梳理出一般的流程:1、取样编号(一般样品少许于试管中)。2、鉴别依据:一般先考虑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等),再考虑其化学性质。3、正确选择试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不同)。4、注意混合物在鉴别时其他离子的干扰,注意所加试剂的量和先后顺序,前面的操作不能对后面操作造成负面影响。5、叙述要求:取样操作现象结论。最后通过精选题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弥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的不足,以提高科学复习课的高效性。二、知识梳理与习题训练相结合习题是训练同学们思维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它能达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揭示规律、举一反三”能力训练的目的。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要逐步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研究、变换、设计、创新、整合题“敏锐地接受知识并与已有知识结合、重组、转移、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科考试的一种能力要求,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中考科学经常考查同学们接受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迁移、分析、重组,已达到获取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复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教师要精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供学生练习。课堂上,教师一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一边引导学生构建出所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这样使复习知识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根据复习内容知识结构的条块化进行专题训练,强化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印象,以便快速、牢固地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看似简单,但一涉及知识应用,学生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因此,在不受力平衡力(二力平衡条件)非平衡力不变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力是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变化牛顿定律惯性定律3进行知识梳理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性质”与“变化”字义上的区别(性质表示一种可能性或趋势,常用“能、会、可”等字样,变化表示一种过程——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而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可以在学生自行梳理、班内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教师重在做好归纳(如: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等)。复习的侧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譬如,让学生说出“性质和变化”应用的实例,也可以通过适当的练习检验复习效率。例:在a、CO2溶于水.b、寒冷的北方,往汽车水箱的水中加酒精.c、鱼利用水中的O2呼吸.d、体温计中用水银.e、用工业酒精和水兑制假酒.f、铁生锈.h、利用“干冰”冷藏食物.g、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r、雪融化.j、还原CuO利用H2.上述各项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bde,属于化学性质的有gj,属于物理变化的有rh,属于化学变化的有fa。在学生完成以上练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只伴有一种形式吗?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结合实例说明。教师总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答题过程中一般从单一角度去考虑。如CaO与H2O的反应,CaO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和生成Ca(OH)2属化学变化,粒子的运动和水温的变化属物理变化,而我们一般把它归属为化学变化。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三、复习课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新颖性知识复习课要有针对性,系统全面地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有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就能获得解题的钥匙;只要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看出其中的奥秘;只要有了一个能够思维的头脑,就能悟出其中的真谛。复习课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情,更要重视学生思想的动态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选题上要有新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来实现复习课的高效性。如,有一组化学式:CH4、X、H2O、HF。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X应为下列物质中的(D)A、HClB、H2SC、PH3D、NH3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不少学生见题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变化规律。其实这题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要素式量及化合价的规律,即可得出结论。从题中不难看出C、O、F的化合价分别为-4、-2、-1,而CH4、H2O、HF的式量分别是16、18、20,故选用物质时量应在16与18之间,元素的化合价应在-4与-2之间。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式量、化合价概念的理解,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再如,中新社北京2006年月12月26日电(记者王欢)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北京奥运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今天完成了外层膜结构的封闭工程,充满魔幻色彩的建筑首次全景亮相。4(1)“水立方”,它占地7.8公顷,由5个游泳区组成,有1.7万个席位,但是却没有使用一根钢筋,一块混凝土。其墙身和顶篷都是用细钢管连接而成的,外层是只有2.4毫米厚的膜结构气枕像一层皮肤一样包住了整个建筑,“水立方”的膜材料ET(化学名四氟乙烯)结构如图,它的化学式是C2F4,属于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水立方”屋顶有3万平方米,雨水可100%的收集。它有一套雨水收集系统,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当于15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北京居民每户每年用水量为100吨)。问:北京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500毫米。(3)“水立方”的外膜用什么颜色更能节能吗?设计者要考虑“水立方”馆内光线和夏天的室温。设计者做了几组实验。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①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②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蓝色色更好。“水立方”对学生而言虽算不上熟悉,也并不陌生,将“水立方”游泳馆与科学知识相结合,放在复习题中较新颖,能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复习课的凝聚力。教师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思路,由思路找方法,由方法到形成能力,使问题得到解决,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四、复习课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拓展性元认知理论告诉人们,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也同时是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透彻理解,做到举一反三,复习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因此,在系统复习的大棚外膜的颜色蓝色无色紫色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36℃36℃36℃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38℃50℃30℃光的通过量90%98%50%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膜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5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复习课中所选习题尽量要体现出科学的应用性和时代性,避免题海战术。在对所选题进行分析、讲解时,一定要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如: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杨阳在滑冰比赛中类创佳绩。在滑冰时冰刀下面常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冰刀离开后,水又会很快结成冰。关于水的出现下列猜想合理的是(D)A.可能是冰刀与冰面摩擦使冰熔化B.可能是冰刀对冰面做功,使内能增加C.冰的熔点可能与压力或压强有关D.以上猜想均合理滑冰比赛中,远动员不断地改变运动方向,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冰刀与冰面快速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熔化;由于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很小,冰刀对冰面的压强很大,而冰的熔点又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减小,由此不难得出本题答案。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许多体育竞技项目学生特别感兴趣,在复习过程中,将学生所学知识与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挂钩,十分有利于知识梳理和能力培养。如:将足球、篮球、帆船等项目,与学生所学的“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变”和“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联系起来;将跳板跳水、蹦床、撑杆跳、跳高等项目,与“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能量的相互转化”联系起来;将射击、射箭与“能量转换和光的直线传播”联系起来;将游泳、皮划艇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相互性”联系起来。复习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实践的能力。五、重视反思,在复习课中进行错题淘金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性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学习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反馈通常采用简要的诊断形成性测试的形式”。复习课要让学生回顾旧知、理清关系,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通过形成性测试揭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断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注意自我反思的同时,复习课中要协助学生矫正错误,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D)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通过化学变化。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变化。D、在化学变化中都伴
本文标题:关注课堂,提高科学复习课的实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7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