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伊朗核危机的现状和根源
第二章伊朗核危机的现状和根源第一节伊朗核危机的演变历程1.伊朗核计划的发展过程(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伊朗的核计划由来已久,早在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就开始了从事核能开发活动。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海湾地区的战略支柱,也是其遏制苏联南下的重要战略屏障,因此伊朗核计划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协议。1967年,美国首先援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一个原子能研究中心,并为其提供了一个5兆瓦特的轻水核反应堆。该研究中心虽然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期检查,但是使用含有93%的浓缩铀芯体,适于制造某种形式的核武器,成为当时伊朗从事核研究的一个主要基地。自1975年起,它开始进行用激光方法来浓缩铀的研究。据悉,从1976年到1979年巴列维国王下台为止,它一直试图从美国获取激光分离技术,且在1978年10月获得了4个激光分离设备。发展核电站是伊朗核计划的另一项重要内容。1974年,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于当年成立了伊朗原子能组织,开始迅速与西方协商有关建设核电站事宜。1974年、1976年和1977年,伊朗分别与美、德、法签订了为期10年(可延长)的核燃料供应合同。1975年,伊朗购买了法国一家铀浓缩加工厂10%的股份,该工厂的大部分股份由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财团拥有。据此,伊朗可以得到该工厂拥有的铀浓缩技术,并可以购买一定比例的浓缩铀。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刺激了伊朗巴列维国王,他精心制作了一套雄心勃勃的核计划方案,那就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要建成总共23个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励志要建立一个核大国。1974年后,美国、法国、西德等西方国家争先恐后地与伊朗签订核合作合同,争夺伊朗的核市场。以1978年美国同意向伊朗提供8座核反应堆并允许伊朗提炼浓缩铀为标志,伊朗核计划发展进入全盛期。到1979年他垮台为止,伊朗共买到6座这样的核反应堆,并且正试图从德、法、美3国购买另外12座核反应堆。在已购买的6座核反应堆中,有2座购自德国,建在伊朗南部的布什尔地区。另外,从法国也购买了两座核反应堆,其中首座核反应堆建在达尔克霍因地区,并且开始了建设准备工作。(二)停滞阶段(20世纪80年代)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当年年底发生的美国使馆人质事件,导致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断绝。美采取禁运、制裁等手段极力阻挠各核供应国向伊朗转让民用和两用核技术和核材料。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核设施还遭到了伊拉克的袭击,毁坏严重。此外,伊朗新政权认为发展核武器有违伊斯兰人道主义精神。因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多数核计划处于瘫痪状态,其中包括伊朗与上述西方国家的核燃料供应合同,以及与德国所有的核合作项目。但是,两伊战争期间,由于伊朗惨败并经受了巨大人员损失,霍梅尼等领导人才决定重新启动核计划,其中包括核电站重建计划。1984年,伊朗开始重建由德国提供的2座核反应堆。据说到20世纪80年代末,85%的工地建设、65%的电力和机械工作已经完成。尽管如此,从1984年到1988年,由于这个设施受到伊拉克连续不断的轰炸,一些外国技术人员被炸身亡,核反应堆的建设因此经常停顿。(三)显著进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与俄罗斯公开进行了核能合作,并取得显著进展。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初,伊俄又签署协议,商定俄从1995年10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并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2000吨天然铀,每年为伊培训10~20名核专家。同年8月,两国又签定了补充协议,俄将在2001—2011年间每年向伊提供价值3000万美元的核燃料。普京就任总统后,伊俄核合作步伐加快。1999年2月,双方签订协议,使伊朗得以从俄罗斯购买原由乌克兰提供的配套设备和技术。2000年12月,伊俄又签订协议,将加快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计划提前于2003年与2004年之交完成。根据伊朗政府的核发展计划,伊朗将在今后10年内利用核能发电700万千瓦,以确保本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枯竭后的能源供应。伊朗总统哈塔米曾表示,“希望在未来20年内使核电站发电量达到6000兆瓦,以满足6500万伊朗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2002年伊朗宣布,要新建6个核电机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具有了较强的核研发能力。据美国、以色列的情报机构称,伊朗一直在秘密发展核武器,未来数年内将研制出原子弹,并且伊朗还在开发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系统。伊朗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员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签字国。1974年5月,伊朗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保障监督协定,从此伊朗所有和平核活动中的一切原材料或特种可裂变材料及相关核设施均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2003年12月,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伊朗核危机的由来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美伊两国从盟友变成了仇敌,伊朗的核项目也随之停滞。19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10月底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了有关本国发展核技术的文件,之后又宣布暂停提炼浓缩铀活动。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18日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同意接受核查。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认为伊朗的核活动中有些问题仍亟待解释,伊朗随即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生产。此后,法、德、英三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之后伊朗再次宣布中止一切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然而,2005年8月8日伊朗重启了敏感的铀转化活动,导致其与欧盟的核谈判出现僵局,自此之后,伊朗核问题不断升温,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3.伊朗核危机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2月到6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在接见伊朗科技部官员和大学校长代表时突然宣布,伊朗已经在中部城市亚兹德附近的萨甘德地区发现铀矿,并进行了开采。第二天,伊朗国家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卡扎德在伊朗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称,伊朗正在伊斯法罕和卡桑两个城市附近分别兴建两座铀提炼加工厂。伊朗官方首次对外宣布其拥有铀矿及生产、提炼铀的能力,这意味着伊朗已初步具备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哈塔米选择此时宣布核计划,有复杂背景。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披露了一条消息,称伊朗自2000年开始在纳坦兹和阿拉克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2002年9月16日,美情报机构依据两幅侦察卫星照片,指出伊朗正在纳坦兹和阿拉克建造两个秘密的核设施。阿拉克的核设施可能是个重水反应堆,纳坦兹的核设施可能是离心机类的浓缩铀提炼设备。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要求对伊朗进行核查的呼声日渐高涨。在强大压力下,伊朗决定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于2003年2月下旬来伊视察。巴拉迪率专家如期视察了伊朗的两座秘密核设施,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两处核设施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非常先进,其中纳坦兹的地下浓缩铀厂可安装5000台气体离心机。国际原子能机构得出结论,伊朗不仅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气体离心机的十个国家之一,而且也具备了生产浓缩铀的能力。如果整个工厂建成,每年可制造两枚铀弹。第二阶段,从2003年6月到2003年12月,有关各方主要围绕伊朗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以及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这一主题进行斡旋。2003年6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理事会会议,审议总干事巴拉迪就伊朗核问题所提交的报告,并就伊朗核问题发表“总结性声明”,对过去伊朗未能按保障监督协定要求及时切实地申报核材料表示关注,呼吁伊朗同意该机构对其进行核查,并立即无条件签署并执行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8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在伊朗检测到了武器级浓缩铀的痕迹。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与其积极合作,终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并在10月31日之前公开核计划,以证明其没有秘密发展核武器。9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伊朗派出核查小组。10月1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首次表示,如果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伊将考虑放弃被西方国家怀疑可能用于研制核武器的浓缩铀项目。10月21日,英法德三国外长访问伊朗,并与伊朗达成协议。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哈桑·鲁哈尼宣布,伊朗将中止其浓缩铀项目,并将在11月20日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更加严格的检查。10月23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有关伊朗过去在核领域“和平利用核能活动”的文件。11月10日,鲁哈尼宣布,伊朗从即日起将暂停铀浓缩活动。同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声明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信件。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过去违反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作出的承诺“深表遗憾”,但对伊朗表示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和增强核活动的透明度表示欢迎,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伊朗核风波暂告一段落。第三阶段,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11月,主要围绕伊朗中止浓缩铀活动等问题进行交锋。2004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先后在伊朗发现了未向该机构申报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设备图纸和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部件。2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一项报告,称该机构核查人员去年9月在伊朗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的痕迹。这种元素可以“用于军事目的”,伊在过去的核计划声明中从未提及与钋有关的核活动。2月25日,鲁哈尼重申伊朗没有进行过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研制。伊朗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关于伊朗拥有放射性元素钋的说法“只是个很快就能澄清的误会”。3月8日,巴拉迪对伊朗在向该机构提交的核文件中未声明拥有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设计图表示关切,称这是伊朗核透明政策的一个退步。3月1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以未经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一项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对伊朗在去年10月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核文件中没有全面公开其核计划表示“严重关切”,并保留在下一次理事会会议上是否决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审议的选择权。3月28日,伊朗副总统、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对此作出反应,宣布位于伊斯法罕的核燃料处理设施已恢复运行,将在今后20天内开始核燃料的试生产。3月31日,英法德三国发表了一项措辞强硬的声明,要求伊朗就此作出解释,批评这一决定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4月6日,巴拉迪再次访问伊朗。伊方宣布,将从4月9日起在纳坦兹的核设施停止制造和组装铀浓缩离心机。5月初,伊朗外长哈拉齐宣布,伊朗计划最迟于5月中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有关本国核项目所有情况的报告。5月21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了有关伊朗核项目所有情况的长达1000多页的报告。这也是伊朗自去年2003年10月以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的第二份内容详尽的核计划文件。同时,哈塔米于5月27日表示,如果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积极合作态度得不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承认,伊将可能重启浓缩铀活动,并将中止同核查人员的合作。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
本文标题:伊朗核危机的现状和根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2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