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人教版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
1年级8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日期授课日期编制人王老师课时二课时课题2、《芦花荡》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2、把握小说情节、人物、环境3、掌握小说的主题学习重点把握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学习难点掌握小说的主题【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芦苇荡图片导入本节目标生读预习反馈生评师补充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2.背景: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3.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2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二)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三)环境要素: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总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主学习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复述:合作学习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3拓展延伸探讨本文主题。课堂小结生总结师补充。达标检测另附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总结反思】4年级8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日期授课日期【导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本节目标掌握人物形象刻画方法、概括主要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的运用等自主学习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2、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合作学习《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5子的作用。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2、体味下列景物描写的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6拓展延伸“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课堂小结生总结师补充达标检测另附布置作业练习题板书设计【总结反思】
本文标题:人教版第二课《芦花荡》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