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佛山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
佛山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治科(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按期顺利交付海军B.2012年9月21日,《太和清音》首届中国道教文化音乐展演在京举行C.2012年9月25日,发改委要求严查月饼价格及公路免费落实D.2012年9月21日,习近平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暨2012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开幕式并致辞2、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是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这意味着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4、“公益广告是一盏灯”主要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5、“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A.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要坚持文化的平等性D.要消除文化的差异性6、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2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保护文化遗产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A.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B.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外来文化和谐共处C.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D.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8、“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9、《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10、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11、日前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增收了诸如“团购”、“云计算”、“PM2.5”等新词语和其他词语3000多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涌现的新事物、新变化。这表明A.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文化创新的障碍C.文化创新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D.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12、胡适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主张A.守旧主义B.封闭主义C.民族虚无主义D.历史虚无主义13、文化先驱们“既是传统文化的承传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叛逆者”。这表明A.他们的叛逆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抛弃B.他们的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虔诚继承C.他们的叛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D.他们的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剔除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③文化创新来源于灵感④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15、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B.实行高中义务教育C.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16、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C.至高无上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17、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已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等。可见,城市精神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C.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D.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18、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1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改革创新③勤劳勇敢④团结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0、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四大发明④瓷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2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选项中,与此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①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使之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相适应,这表明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的力量C.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D.爱国主义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创立的23、“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了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4、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5、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涌现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的不断涌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的特征是A.民族性B.时代性C.平等性D.开放性26、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消费者应当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27、某单位举行纪念建国六十三周年歌咏大赛,在职工报名参赛的24首歌曲中,只有两首与活动主题有关,其余的都是与主题无关的流行歌曲。同学们就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发表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A.限制流行歌曲,倡导经典音乐B.发展大众文化,改变人们的文化价值观C.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增强主旋律的吸引力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保障文化选择的独立性28、2012年春晚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等。这些节目从不同角度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说明A.优秀文化是时尚文化而不是经典文化B.优秀文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C.优秀文化就是满足群众多种选择的文化D.优秀文化离不开优秀艺术家的文化创新29、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下列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①“游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④讲排场、挥霍性消费⑤婚事要大操大办⑥“法轮功”邪教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③30、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群体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活动听戏曲、打太极拳…看电视、阅读书报…上网、听音乐…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二、材料分析题(请把答案写在答卷上,本大题共40分)31、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材料一:北大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材料二: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2年修订版《新编二十四孝图》和专门为青少年儿童编写的儿童版《新编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埋儿奉母”等退出“二十四孝”,孔孟故事列入孝行。注: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2分)32、材料一: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材料二: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源自热爱。日本政府非法“购岛”闹剧变本加厉,引发国人一系列强烈谴责和抗议,9月11日当天,各地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1)有人认为:从抗日战争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分)33、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专家根据语言使用的频次、社会的接受程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淘汰了“煤油”、“合作社”等词语;收录了800多个“秀”、“拜拜(baibai二声)”、“民生”、“房奴”等新词,历经7年,第11版《新华字典》于2011年7月4日首次实现全球同步上市。《新华字典》与共和国同行进,60多年来发行了4亿多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立下了汗马之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
本文标题:佛山一中2013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