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成分及其比重的构成情况。•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经济形态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单元结构精耕细作古代农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发展并领先世界古代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提供原料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调整刺激、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阻碍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10000年前——西周)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原始)走向定居(西周)②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奠基商、周原始农业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石犁、耒耜少量青铜农具,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刀耕火种排水、除草沤肥、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1、起源:2、表现:3、意义:4、特点:石器锄耕(耜耕)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炭化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两遗址成就说明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南稻北粟粟麦豆(菽)麻稻桑黍稷十二生肖•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除了龙之外,其他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后)1、几个概念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传统技术(借助人力、畜力、自然力)增加亩产量。以小农经济为制度前提以铁犁牛耕为技术前提以不计劳动力成本为显著特征(1)精耕细作:(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对,主要指春秋战国以后,以精耕细作、铁犁牛耕为基本技术特点,以小农经济为基本经济形态的农业牛耕演变耕作方法耕作熟制水利灌溉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出现并开始推广垄作法都江堰耦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犁壁、牛耕开始普及主流农业区北方耕耙耱、南方耕耙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犁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牛耕完善)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后)2、发展概况•要点1简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秦汉时期:我国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和生产技术南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时期:继续南移。•(4)北宋靖康之变至南宋:完成南移。•要点2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影响?•提示:(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迁移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汉代耧车赵过推广的是哪些?唐朝江东的曲辕犁——中国的耕犁技术相当完善•铁犁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使用D.耧车的创制•铁犁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使用D.耧车的创制耙、耱是畜力牵引用以摩碎土块、平整地面的工具。至今仍在沿用。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西汉曹魏宋朝唐朝对我国古代农具演进归类?1.从材质方面看:石、骨、木器等→青铜、铁等金属农具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人力→借助畜力、自然力4.技术特点看:原始粗放→精工细作对我国古代农具演进归类?•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集体耕作个体耕作变化根本原因:生产力(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三、小农经济1、形成时间:2、含义(特点):3、形成条件:5、性质、地位4、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6、影响:三、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有哪些?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何评价小农经济?•要点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有哪些?•(1)条件•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③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④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及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因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④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资金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④严重的自然灾害。•要点2如何评价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的安危;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三、小农经济1、形成时间:2、特点(含义):春秋战国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④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落后性: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创新动力不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三、小农经济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应用②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形成条件:4、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①生产力——铁器牛耕推广;精耕细作技术提高;天文、历法、农学发达②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自耕农拥有一定生产资料,提高生产积极性。③政策——统治者的重农政策和休养生息政策不利因素:①自身缺陷:规模小,条件简陋,抗灾能力弱;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②人祸:赋税、徭役、兵役、苛捐杂税;土地兼并;战乱等③自然灾害:旱灾、涝灾、虫灾等•性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和农业文明高度繁荣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来源。三、小农经济6、性质和地位:①个体生产,规模小,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创新动力不足;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催生封闭、保守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不利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转型。基本适应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民有一定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有利于精耕细作三、小农经济6、影响:积极:消极:(1)技术体系——精耕细作,铁犁牛耕(2)生产组织方式——小农经济,男耕女织(3)经济形态——自然经济,自给自足(4)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四、传统农业经济(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土地制度技术特点耕作方式演变农具改进耕作技术改进耕作制度(熟制)新增农作物水利灌溉天文历法农书早期农业原始农业氏族公有原始粗放刀耕火种、集体耕作石器木器骨器(石刀石斧石犁、耒耜)火耕南稻北粟商周井田制粗放石器锄耕、集体耕作石器木器骨器为主(耒耜、少量青铜农具)耜耕、排水、沤肥除草、治虫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殷历古代农业概括土地制度技术特点耕作方式演变农具改进耕作技术改进耕作制度(熟制)新增农作物水利灌溉进步天文历法农书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国家、地主、自耕农所有制)精耕细作产生铁犁牛耕、个体耕作铁农具、牛耕出现垄作法都江堰石氏星表两汉耦犁犁壁耧车、牛耕普及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氾胜之书魏晋南北朝北方精耕细作逐步成熟耕耙耱(北)耕耙(南)翻车齐民要术隋唐南方水田精耕细作逐步成熟曲辕犁(完善)南方育秧移栽筒车两宋精耕细作全面成熟江南一年两熟、三熟棉花进入中原高转筒车元授时历农书明清引进玉米甘薯等风力水车农政全书古代农业概括土地制度技术特点耕作方式演变农具改进耕作技术改进耕作制度(熟制)新增农作物水利灌溉进步天文历法农书早期农业原始农业氏族公有原始粗放刀耕火种、集体耕作石器木器骨器(石刀石斧石犁、耒耜)火耕南稻北粟商周井田制粗放石器锄耕、集体耕作石器木器骨器为主(耒耜、少量青铜农具)耜耕、排水、沤肥除草、治虫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殷历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国家、地主、自耕农所有制精耕细作产生铁犁牛耕、个体耕作铁农具、牛耕出现垄作法都江堰石氏星表两汉耦犁犁壁耧车、牛耕普及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氾胜之书魏晋南北朝北方精耕细作逐步成熟耕耙耱(北)耕耙(南)翻车齐民要术隋唐南方水田精耕细作逐步成熟曲辕犁(完善)南方育秧移栽筒车两宋精耕细作全面成熟江南一年两熟、三熟棉花进入中原高转筒车元明清引进玉米甘薯等风力水车农政全书授时历农书•“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
本文标题: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