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修改后的高三语文期末卷子
盐津一中2011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目标检测试题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中,王国维即提出了词的“境界”问题,以为“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首创,但中国古典诗论中,较多运用的是“意境”。至《人间词话》,“境界”则取代“意境”成为出现频率更高的术语。这样的转换不仅仅是一种字面的变化,我以为它也标志着由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术品鉴论进入到一种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是为宏阔深沉的审美境域中。这种审美境域所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这种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及对古典诗词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了凸现。其中《人间词话》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正是这种美学情致的某种建构与体现。《人问词话》定稿第二十六则,广为人知。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罹路。’此第一境也。‘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生命境界的认识与理解。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审羡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艺术成为生命的写照,艺术的美境正是生命追求的标杆。鉴此,王国维提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何谓“大词人”?我以为这就是王国雏对艺术家的一种标准与要求。“大”不仅仅是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要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因此“大词人”就超越了一般的词人,超越了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了缺失境界的词人。王国维一向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但这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可以独立于人生。事实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诗词、评价词人的标准并非只是艺术技能。王国维说:“美成(用邦彦的字——编者注)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提出了外在形式技巧的创新与内在意蕴出新的关系。他在谈论南宋词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时,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在谈到东坡与稼轩词时,他又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犯东施之效捧心也”。显然,在形式与内韵的关系上,王国维是更重后者的。王国堆所谈的“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都是对一个词人内在性情境界的鉴赏。唯有具内在的性情境界,才能成“大词人”。可以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一种重要的人生美学情致。(节选自金雅《“大词人”与“真感情》,《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3期)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词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词人”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他们既超越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缺失境界的词人。B.“大词人”对事业和学问的追求、奋斗、成功过程要达到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他的人生与生命境界也要进入这“三重”。C.相较于形式技巧,“大词人”更要有内蕴,必须具有“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内在的性情境界。D.“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美成是“犬词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和辛弃疾也是“大词人”。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问词话》用“境界”取代“意境”不是字面的变化,而是标志中国古典诗沦进人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审美境域。B.《人间词话》用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和生动精到的古典诗词审美品鉴来凸现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界是: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且为之“不悔”,心里却有不尽的迷惘。D.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的建构与体现,就是《人间词话》中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审美境域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B.王国维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游戏的事业也”等论述可见他认为美与艺术能够独立于人生。C.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而不仅仅是种艺术、审美的活动,他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人生、生命的境界。D.王国维谈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说的是外在形式技巧创新与内在意韵出新的关系,他重视的只是后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麦铁杖,始兴人也。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①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业,不治产业。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使欧阳维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每罢朝后,行百馀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②。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物主识之,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后数告变,尚书蔡徵曰:“此可验耳。”于仗③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惜其勇捷,诫而释之。陈亡后,徙居清流县。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后叙战勋,不及铁杖,遇素驰驿归于京师,铁杖步追之,每夜则同宿。素见而悟,特奏授仪同三司。以不识书,放还乡里。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④。寻除莱州刺史,无治名。后转汝南太守,稍习法令,群盗屏迹。寻除右屯卫大将军,帝待之逾密。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节选自《隋书·麦铁杖传》)注释:①使:放纵,放任。②光火劫盗:明火执仗地抢劫偷盗。③仗:皇帝的仪仗。④柱国:官职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指最高武官或勋官。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以渔猎为事,不治产业治:从事B.帝曰:“信然,为盗明矣。”信:相信C.后叙战勋,不及铁杖叙:评议等级次第D.铁杖自以荷恩深重荷:蒙受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麦铁杖“骁勇”的一组是①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②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③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④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⑤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⑥桥未成……铁杖跳上岸,与贼战A.②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⑥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麦铁杖确实去南徐州偷盗过,但皇帝感于他的勇敢敏捷而赦免了他,所以麦铁杖后来要为皇帝而死。B.麦铁杖在侦察敌兵情况过程中,不幸被俘虏。在押送途中,他却机智地杀了那些守卫的人,逃回了自家营地。C.麦铁杖认为自己是有战功的,因而在杨素去京师报告过程中跟着杨素,杨素明白后,特意向皇帝奏请授予他仪同三司。D.麦铁杖有感于皇帝的大恩,常常抱有竭忠效命的意念,在辽东战役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英勇牺牲。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寻除莱州刺史,无治名。(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③。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注释]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8、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5分)9、试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___________________,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2)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九筐九筐是把逮鱼的好手。家中有十几条大大小小的鱼网,每天自行车后架上驮个打足了气的汽车轮胎,见到沟湾河汉子,不声不响地下去布鱼网子。捉到的鱼虾,自家吃不了,女人便拿到集镇的鱼市上卖。天长日久。村前村后的哪条河汊子里什么时候有鱼虾,有什么样的鱼虾,九筐都了如指掌。这天后半夜,九筐听到窗外“哗哗哗”的雨水声,想到村东潮起潮落的小淮河口那儿,一定是水急鱼跃!九筐翻来覆去睡不着。睡不着的九筐,猛不丁地拍了女人一巴掌,扯上女人,冒雨去村东小淮河的入海口那儿。布下了一层一层的鱼网子,很快,有鱼儿缠到了网上,打起了令人惊喜的“鱼花”;紧接着,成群的鱼虾涌上来,鱼网上的漂子都给坠到水里了。九筐的女人喜上眉梢。九筐则心事重重。九筐估摸着,今夜所捉到的鱼虾,八成是上游何大嘴家鱼塘里跑出来的。果然,天快亮的时候,何大嘴匆匆地端了把鱼叉找来了,而且上来就搬弄九筐家的鱼篓。九筐女人问何大嘴:“你要干什么?”何大嘴指着鱼篓里的鱼虾,说:“这些鱼虾,都是因为我们家鱼塘决了口子,你们才逮到的!”九筐低着头,眼眶都没抬一抬。九筐女人双手叉着腰,问何大嘴:“那又怎么样?如果不是我们两口子在这儿下网子,这些鱼虾不全都跑进淮河,游到大海里去了?”何大嘴说:“那我不管,反正我们家鱼塘里的鱼虾,你们一个也不能拿走!”何大嘴要把那些还活着的鱼虾重新放回他们家鱼塘里去。九筐女人不让,她推开何大嘴,不许他在那儿摆弄她家的鱼篓子。何大嘴急了,要跟九筐女人支架子一打架。九筐知道何大嘴不会跟他的女人动拳头.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能跟女人一般见识呢,九筐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他就不言不语把手伸进鱼篓里,将活的鱼虾,留在鱼篓里;死了的,扔到一边泥地里。很显然,九筐是想让何大嘴把活的鱼虾拿走,死了的,他带回去。没想到,九筐的这个
本文标题:修改后的高三语文期末卷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5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