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民族的DNA,它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是任何其它形式所无法代替的!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基地曾经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会,论证的内容是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课堂,专家们一致赞成传统文化进课堂,而且认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意义不仅在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在母语修养、文化传承、人格教育、伦理道德、创造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是广泛的。目前,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成分、生产方式等社会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大量反常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触目惊心。十几岁的孩子为了获得几十块钱上网玩游戏,残害了家人;还有人为了获取点赔偿金,残害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类似这种很多反道德、反人伦的事情表明了当今社会中一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以“自我”为中心。部分中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目光短浅,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传统文化教育人向善,因此,有必要用传统的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作为文化的传承者,首先应该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我们应该承担起架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去和未来的桥梁的责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让每一名学生骨子里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二、、班级管理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启迪如何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不仅成才,更要成人!学校提出了以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等为主的知识性课程后,据此,我和课任老师研究,在班里实施了班级“十个一”系列教育工程,即:“一副好身体、一个好品性、一个好学业、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口才、一手好诗词、一手好书法、一手好工艺、一门好乐器、一项好技能”。1、仁爱修德行,克制促和谐仁爱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其中包括热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等人道主义精神。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之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提出了要尊重他人。在班里,我首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知道老师不是“管”学生的,而是在帮助他们,是学生的助手,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面。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征及学习优劣,当他们做的不好的时候要有耐心,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抓住一些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疏导。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要具有一定的定力不能冲动,更不要随意处罚,魏书生曾说过:“如果你将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将学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克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以柔克刚”对于转化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往往有奇效。对于问题学生,采用急躁、强硬的手段,往往事与愿违。冷静地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给予学生宽厚的爱,动之以情,感动其心,晓之以理,促其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道法自然”,管理不会一蹴而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道”就是班级存在与运行的规律;“天”就是班级的天时;“地”就是班级活动的空间、地域;“人”就是班级的师生及其和谐的关系。班主任不仅要解决好“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即“道法自然”。(一)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引导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里的名段佳句入手,让他们由背诵到对诵、接诵,再到改写、配画,并举行诗文集锦展览、圣人故事知多少比赛、诗词背诵擂台赛,激励学生的诵读热情;帮助他们探究与之相关的更为丰富的文学知识,并以经典诗文为题材,选取其中的精彩篇章,排练以说唱为主要形式文艺节目。通过诵读,体现教育的人文内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二)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平时的生活中,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级布置上,我尽量选用了与民族特色相关的一些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黑板报的设计,尽量采用能反映我们传统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人文奇观。同时邀请民间艺人做了一些传统的工艺品悬挂在教室里,粘贴在墙壁上,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在内容上,我从民族的起源到民族文化,从民族禁忌到民间歌舞,从民族服饰到民族文艺等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班会课上,组织关于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谈家乡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民族体育项目,民间音乐小调,民族常识等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洗礼。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搭建各种平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时,讲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源,以及节日期间拜访的礼仪和蕴含的意义,比如许多地方现在还保留着春节贴对联的风俗,通过调查,既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又能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开设古诗词活动课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对情感类古诗词进行分类归纳,从闲情、友情、亲情、乡情和爱国情等方面入手,分组进行探究并进行吟诵表演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三)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我主动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为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学生对启蒙篇目熟读成诵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写诗赋词,有学生在《忆江南〃春韵》中写到:“冬归去,春来绿齐鲁。柳枝新生伴鱼欢,桃花笑放映朝霞。一派生机来”。还有这样一首《清乐平〃冬夜》写道:“天寒地裂,望穿南山颠。乾坤无鹊风寂寥,行衣紧扯御寒。房中暖光阵闪,北风啸呼急舞。道是清气逼眼,络绎路人不怨天”。在浓厚是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生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3、“知人善任”,知人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管理的核心是知人善任,即能发现人的长处并且使他们的每一分聪明才智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比如:培养做事果断、有主见、善于团结同学的学生做班长;任命作风正派、思想敏锐的学生当团支书;培养习惯优良、做事认真的学生当课代表等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本原理,就是班主任要抛弃架子,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位置,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生活的伙伴,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民主选举班委干部管理全班,组建多个班中小班。在各小班中,根据特长,分别由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达到人人有职,个个有责。4、“无为即有为”,有为源于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内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一)诚信教育有必要。从幼儿时期的《狼来了》的故事开始,孩子们就已经知道了“诚信”的重要性,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为人之德”的核心。既然如此,老师当然没有必要夸夸其谈了,学生的理解并没有浮于表面,他们竟然把诚信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提出三聚氰胺对我国奶制品行业的冲击,提出对运动场上使用兴奋剂的鄙视。同时,我让学生背诚信格言,讲诚信故事,办诚信板报,开展诚信竞赛,进行诚信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过去所存在的诚信问题,如此以来,他们的道德准则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二)“孝”文化值得提倡。“百善孝为先”,黄香温席、董永卖身葬亲、汉文尝药、王朗卧病等古代孝子都会得到学生的认可,除此之外,我告诉学生:其上尊亲——尊敬父母,为父母争光,学习优秀、工作优秀、人品好、有作为都是孝。荣誉,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次弗辱——知荣辱、知羞耻、知是非,不犯错误、不让父母操心、不给父母丢脸也是孝;其下能养——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要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能力侍奉父母。(三)倡导“静能生慧”。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定能生慧。道家也说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既然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同样会理解到拒绝引诱,爱吵爱闹的学生慢慢地也会从“静”中悟到更多的内容: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军事家主张静;牛顿在寂静的果园里,静观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说明静产生科学家;北大的哲学系教学楼叫静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宁静的吕克昂学院中潜心钻研,成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说明静产生哲学家。我们提出“入楼即静,入室即学。”(四)让民俗文化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民间手艺,伴随着农耕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更是先祖们勤劳、智慧的体现。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戏曲脸谱艺术走进校园的时候,当魅力四射的折扇制作摆在课桌的时候,当名扬海外中国的工艺伞撑起的时候,我们会由衷的感叹:“民族的,才是最伟大的!”民间文化走进校园的时候,孩子们在在泥塑、面塑、布老虎、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品尝到了巨大乐趣,即使孩子们只是学到一点皮毛,他们也会想像到民间才艺中流淌的先人们精湛的技艺;古朴的作品,是跨时空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智慧的交织。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执着教育终生不悔,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让我变得厚重坚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要求,那就让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一起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班主任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服务组: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2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