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1《曹刿论战》导学案九()班教师【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3、掌握重要词句.【基础学习】1、简介作品《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ǔ)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3、给黑体字注音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小信未孚()忠之属也()公与之乘()齐师败绩()下视其辙()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4、朗读课文。5、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2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小惠未徧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虽不能察公将鼓之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惧有伏焉【合作交流】1、古今异义词。牺牲玉帛古义:今义:齐师伐我古义:今义:2、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忠之属也(4)夫战,勇气也(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析疑解难】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堂清作业】3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课外学习】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曹刿论战》导学案九()班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2、评析人物形象。3、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知识回顾】1、解释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既克,公问其故民弗从也既克,公问其故从其吾视其辙乱战则请从其乡人曰2、交流所搜集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基础学习】1、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2、他为什么要“请见”?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官僚贵族,天地神灵(否定);广大人民(肯定)4、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关心国事和他对当时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5、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远谋【合作交流】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第二,上下团结,君民一致。第三,避其锋芒,后发制人。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3、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本文重点写“论战”,所以战前对话写得祥,战争过程写得略;曹刿用谋写得祥,庆公问计写得略。【析疑解难】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要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主要落在曹刿的“谋”字和“论”字上2、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由“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大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堂清作业】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5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刿:鲁庄公:【课外学习】背诵全文【教学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九()班教师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课前准备:制作幻灯片第1课时教学步骤:一、先学:(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要体现学生活动。)1、目标导学①了解《战国策》。②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③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自学指导(1)了解作品及相关人物《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邹忌:战国时政治家。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6修明政治,齐国大治。(2)听朗读,注意生字读音。昳yì窥kuī间进jiàn期年jī谤讥bàngjī朝服衣冠zhāo皆朝于齐cháo(3)解题“邹忌讽纳谏”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3、学生自学分组学习,翻译课文:(1)、一人主讲(2)、其他人补充修正4、学后检测(1)、古今异义: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尺:古义的尺相当于现代的六寸。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泛指睡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古义,偏爱;今义,自私。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这里指“议论”。今义,诽谤,恶意中伤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处所、地点。(2)、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皆朝于齐(朝拜)孰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旦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第二天)③岂若吾相邻之旦旦有事哉(天天)7诚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真的)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服:穿戴。②名词用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③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④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闻:使……闻(5)特殊句式: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②忌不自信。“不信自”,宾语前置③朝服衣冠(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④王之蔽甚矣。“蔽”,被蒙蔽。被动句固定格式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孰与”,“与······孰”表示比较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昳丽:光艳美丽朝服:朝:在早晨;服:穿戴窥镜:照镜子旦日:第二天不若:不如孰视之:仔细地看暮寝而思之:晚上躺着想这件事美我:认为我美私:动词,偏爱诚知:确实知道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比徐公美地方:土地方圆左右:国王旁边的近臣蔽甚矣:受蒙蔽很深了善:好面刺:当面指责谤讥:批评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时时而间进: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期年:满一年二、堂清作业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成的。2、给划线字注音(1)时时而间进()(2)期年之后()3、判断下列读音停顿的正误。(1)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8(3)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今齐/地方千里()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C、忌不自信。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三、日清作业四、课后反思第2课时一、先学:(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要体现学生活动。)(一)、目标导学①进一步熟悉读课文,能回答课文涉及的相关问题。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二)、(复习巩固)1、古今异义: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尺:古义的尺相当于现代的六寸。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泛指睡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古义,偏爱;今义,自私。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这里指“议论”。今义,诽谤,恶意中伤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处所、地点。2、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③皆朝于齐(朝拜)9孰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旦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早晨)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座谈(第二天)③岂若吾相邻之旦旦有事哉(天天)诚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真的)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三)分组讨论(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与徐公比美(2)如何与徐公比的美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4)邹忌思考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5)你能用自己的话谈谈邹忌由比美想到了什么?(即悟出的道理)他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四)学后检测二、中考链接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5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