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梁琰提纲: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划分、目标、设计建议、片段设计、加上课时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注意点●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具体内容安排如下1.内容:教学内容主题图例题具体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参观博物馆乘车图例1、例2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例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北京申奥成功图例1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例2、例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西瓜丰收图例1笔算连加例2笔算连减公交车站图例3笔算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商品价格图例4加、减法估算2.比较实验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上,与原省编教材有所不同的。项目省编教材实验教材编排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相差关系应用题。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内容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法估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新增内容,为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作准备)课时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8课时复习整理:3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6课时(不含应用题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8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加、减法估算: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1)在内容的编排上,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如将口算与笔算的内容放在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如将连加、连减的内容也分期教学,这样都是符合了儿童学习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3)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估计能力的培养正式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的培养涉及得很少,可见,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估算加、减法”一小节,这是有关估算的正式教学的开始。●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时划分(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主题图、P9例1及做一做、P10例2及做一做、P13练习二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迁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建议: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本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让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是乐于参与的。然而对主题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教师的把握与引导的技巧。如何让学生自学地将生活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转换成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小于70”,从而思索解决问题所要应用的数学方法;本单元的主题图都是相对于一块知识点来设计的,如本图就涵盖了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部分的内容,学生在观察时,必然会找出图中的多条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自然、合理、顺利地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让学生说到哪种程度,这也是本课伊始所要解决的问题。片段设计:(1)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师:小朋友们,过几天,有一批二年级的小朋友要来我们学校参观,你们欢迎他们吗?你猜猜他们会怎么过来呀?(对于参观博物馆这个事例,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有些不符合。)师:对呀当然是乘车。(出示两辆车,引导学生观察)车上还写着什么呢。(准乘70人)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呀?(这四个字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解决问题的依据。)师:(出示完整的主题图)一共呀会有四个班的小朋友要来,小朋友们帮他们安排一下,哪两个班的小朋友可以合坐一辆车?(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可以同桌讨论)生: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的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36+30等于66,没超过70人生:二(2)班和二(3)班可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①二(1)二(2)②二(2)二(3)(而如二(1)和二(3)的,二(1)和二(4)的板书老师可以有意的写到旁边去,故意地回避)师:小朋友,我们在刚才的解决问题中都用到了加法,大家都说36+30=66,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由老师直接导入本课的教学)在私下讨论的时候,有几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提出了以下的方式,第一课时就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解决问题,让学生对主题图充分的观察、充分的挖掘信息,解决问题,所用的数学方法是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及进位加法的口算,也就是进行口算的教学,第二课时再涉及笔算的教学。两种方法仅供老师们参考。其实在主题图的教学上,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二(2)班(30人)和二(4)班(34人)是可以合乘一辆车的,但剩下的二(1)班(36人)和二(3)班(35人)是不能乘一辆车的,也就是整个问题的解决是需要综合考虑的,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有点困难。我觉得如果有学生提到,可以拿出来解决,如果没提到,可以放到第三课时再来解决。2.在例1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许会自觉地应用口算来计算,这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今天学习的笔算是另一种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口算与笔算的关系。3.教学笔算方法时,要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通过摆小棒及其它自主探究活动充分理解算理。也许已有学生对竖式已有所知道,而且不进位加法的笔算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因此重点是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或者摆小棒的体验,来理解竖式计算的根据,本课还要解决竖式计算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毕竟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竖式。P10教材安排了一个笔算方法的小结,可以略掉“还可以怎样加”这个问题,只让学生说说从哪位算起,认同学生从十位加起,但对这种方法不提倡,。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内容:主题图、P11例3及做一做、P12总结计算方法、练习二的第3-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加法笔算的方法。2.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方式,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设计建议:1.本课主要是解决进位问题:可以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再通过小棒等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得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片段:(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助XX学校的小朋友来解决乘车问题,有小朋友说二(1)班和(2)师:二(3)班的小朋友是不能合乘一辆车的,为什么呢?(3)师:36加35到底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会算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算法,并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4)估计会有学生提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师可以承接:个位上6加5等于11,满了10,该怎么办呢?让我们的老朋友小棒来帮帮忙吧。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一摆36+35等于多少?(5)我们也可以利用竖式进行计算,你们会吗?让学生进行尝试。反馈:重点让学根据摆小棒的过程理解进1的由来以及进位的写法。(6)做了练一练之后,比较:在计算进位加法的时候,从哪一位加起。在这儿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比较从个位算起和从十位算起的简便性,当然不作硬性要求。2.本节课还要解决的是总结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可在练习后,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计算实践出发,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共同得出。3.练习题的顺序可灵活调动,我觉得可以将改错题稍提前,还可以实地取材,利用来自学生中间的错误。P14页第6题:65+35的笔算,结果是三位数的写法。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践应用教学内容:练习二第7-10题,P12做一做、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加法解决生活的中的实际问题。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建议:1.本课主要是应用两位数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课的题量比较多,创造单一的情境比较难,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连贯的解决问题的情境。比如可以围绕姐姐和妹妹两个人的生活展开,提出一些在她们生活中所要解决的问题。2.7、8两题是纯数学的计算,9、10及P12的做一做夹带了文字的叙述,P12页的做一做是让学生收集图中提供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第10题是综合实践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的要求很重要,培养根据问题去寻找相应的信息的能力,培养节约开支的意识。(二)两位数减两位数(本单元的重点)(课时:5课时或6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内容:P16主题图、P17例1、P19做一做1、P20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设计建议:1.通过主题图及中国奥运健儿的辉煌事绩创设情境,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从提供的信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信老师们在教学中也会遇到在主题图教学中如何收放的问题,我觉得有些时候老师应该果断地引导学生回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中来。片段设计:(1)创设情境:出示“2008,北京赢了”,有条件的话可播放当时人们激动庆祝的画画。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事吗?师:是呀,申办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多年以来的梦想,1993年,北京仅仅以2票之差输给了悉尼,而无法承办2000年的奥运会,这一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终于赢了,(出示票数)看到这些票数,你想说些什么吗?师:北京的票数遥遥领先,到底比其他城市多了几票呢?你会算吗?我们先来和第二名比一比吧。……2.不退位减法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关键让学生学会笔算减法时,竖式如何对位,正确书写减法竖式。并通过小圆演示等直观的演示活动让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掌握计算的顺序和方法。片段设计:(2)算法探索师: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用什么方法来做,算式怎么列呢?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师: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试试列出竖式计算吗?(可以同桌合作)反馈:说说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老师可在旁边画出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其实我觉得用小棒更好,为退位减法的小棒演示做好准备。)试一试:做P20的练习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圆演示图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这里面实际上也包括减法的意义。
本文标题:二年级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5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