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求真务实拼搏创新1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关于中国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国土资源学院09级3班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指导老师:西华师范大学许武成教授摘要: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危性大,近年来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对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分析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地质灾害,概况,因素,分布规律,监测,预报,防治措施我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这些条件使得中国自然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危性大,灾情严重。此外,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多,尤其是由于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某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地质灾害共有30种,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其中滑坡22329起,崩塌5575起,泥石流1988起,地面塌陷499起,地裂缝238起,地面沉降41起,造成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与2009年相比数量和人员伤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量都大幅增加。求真务实拼搏创新2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导致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人为等综合因素。自然因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人类活动则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地质灾害及其分类一、(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其涵义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对地质灾害的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1)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此,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地球表面系统的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2)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而那些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地质事件,则只是一种灾变,不构成灾害。例如,同样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没有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毁,不能称为灾害;如果发生在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称为灾害。求真务实拼搏创新3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一、(一)地质灾害的等级及其分类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除地震、火山外,还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瓦斯突出、矿井及地下工程热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海水入侵、冰融等。根据地质灾害特征,从不同角度把地质灾害划分为多种类型。(1)地质灾害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因岩土工程处置不当而发生事故所形成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部分。(2)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场、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岩土工程事故灾害也属于突发性的。(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崩求真务实拼搏创新4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等)。二、中国地质灾害概况二、(一)中国近年地质灾害发生状况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在中国都十分发育,灾种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这些地质灾害不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破坏农业、工业等各种产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2004年,中国共发生中等规模以上地质灾害875起,其中滑坡572起,崩塌181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25起,地裂缝13起,造成688人死亡,172人失踪,4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5亿元。发生地质灾害较多的省份为重庆308起、四川156起、湖北75起、贵州48起、云南46起、湖南36起等。2005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7751起,造成578人死亡、104人失踪,3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2006年,除北京、上海和宁夏外,全国28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其中,滑坡88523起、崩塌13160起、泥石流417起、地面塌陷398起、地裂缝271处、地面沉降35处,95.2%是自然因素引起、4.8%是人为因素诱发的,共造成663人死亡、111人失踪,4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16亿元。与2005年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4.7%,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加了18.4%。2007年1月~12月,除北京、天津、内蒙、上海外,全国27个省(区、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25364起。其中,滑坡15478起、崩塌7722起、泥石流1215起、地面塌陷578起、地裂缝225处、地面沉降146处,96%是自然因素引起的,4%求真务实拼搏创新5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共造成598人死亡、81人失踪、4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75亿元。2008年1-12月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滑坡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起、地面塌陷451起。共造成1598人伤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2009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840起,其中滑坡6657起、崩塌2309起、泥石流1426起、地面塌陷316起,地裂缝115起,地面沉降17起。共造成死亡331人,受伤315人,失踪155人,直接经济损失17.65亿元。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其中滑坡22329起、崩塌5575起、泥石流1988起、地面塌陷499起、地裂缝238起、地面沉降41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382起,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数量增加182.9%、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增加499.8%,直接经济损失增加216.7%。表12001年以来地质灾害灾情多年对比年代发生数量(起)死亡(人)失踪(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2001579378812093635.020024800090710947051.02003138374312533548.7求真务实拼搏创新6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2520041355573412428040.920051775157810433936.5200610280466311145343.22007253645988144624.820082658065610184132.720091084033115531517.7201030670224666953463.9平均值29518.9824.4169.9796.939.44二、(二)中国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是地球各圈层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事件。地质环境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地质灾求真务实拼搏创新7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及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的类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空间上受上述诸因素制约,中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从西向东,大体可以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雪峰山为界分为三大区。西区为高原山地,海拔高,切割深度大,地壳变动强烈,构造、地层复杂,气候干燥,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因而主要发育有地震、冰融、泥石流、沙漠化等地质灾害;中区为高原、平原过渡地带,地形陡峭,切割剧烈(相对切割深度巨大),地层复杂,风化严重,活动断裂发育,因而主要发育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面变形、黄土湿陷、矿井灾害等地质灾害;东区为平原及海岸和大陆架,地形起伏不大,气候潮湿且降雨量丰富,主要发育地震、地面变形、崩塌、滑坡、泥石流、河湖灾害、海岸灾害、盐碱化等地质灾害。从北向南,阴山—天山、昆仑—秦岭、南岭等巨大山系横贯中国大陆,沿这些山系,崩滑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他们的相间地带(大河流域),土地沙化、盐碱化、黄土湿陷及水土流失、地面变形及崩滑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在新构造运动相对活跃的东南、西南及青藏高原地区,地震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较为明显。在时间上,虽一年中12个月份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但高发期只要集中在5-9月,尤其7-8月频率最高。1-3月和10-12月较少,2008年5-9月发生的地质灾害占到全年的93%,其中7-8月占全年的73%。求真务实拼搏创新8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2009年,6-8月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到全年的72%,1-3月和12月较轻。相应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主要在5-9月,尤其是6-8月最为严重。1-3月和10-11月较轻。2009年5-9月因灾损失占到全年的91%,其中6-8月占到全年73%。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除了受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控制外,还受人类活动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活动规律及其危害程度。三、(一)地形地貌因素多种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甚至受地貌类型和地形形态的严格控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中国的许多山地和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地形起伏大,沟深坡陡,岩体破碎、松散,在持续降雨和结构松散的沟谷区,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据调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育在海拔1000~3500m的中山区,数量占总数的43%,其次发育在低山、高山、高原,少量发育在丘陵地区。从局部地形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发育在地形起伏剧烈、沟谷切割严重的地带。其中崩塌主要发生在坡度大于55°、高差大于30m、坡面凸凹不平的陡峭崖坡上。另外,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以及山地丘陵地区;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沙漠及边缘地带;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发生在滨海地带。三、(二)地质条件求真务实拼搏创新9页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岩土结构、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这些因素不仅是各种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而且是一些地质灾害活动的直接诱发因素。例如,形成地面沉降的岩石主要是第四系冲积、湖积、海积的黏性土和粉细砂,其结构松散,极易压缩变形;形成岩溶塌陷的岩石均为碳酸盐岩,其或者裸露地表,或者上覆厚度不大的第四系沉积物。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程度。中国大陆现代地形地貌主要形成于新构造运动时期,新近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强烈隆升,东部地区则抬
本文标题: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7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