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绪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在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地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研究中学地理教学,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教学要求是使进修教师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任务、要求、基本原则和教学过程;学会针对不同学生和教材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掌握地理课内、外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明确做一名合格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更好地胜任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的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从中学地理教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看,既有处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也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既有作为组织教学活动依据的教材,又有为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教法与学法。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看,就要了解各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便认识其本质,揭示其规律,探索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诸问题的解决途径,促进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要承担以下任务:1.介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概况,使学员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历史有概括的了解,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的比较,认识当代地理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阐明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基本特点,使学员认识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地理教学的三项任务及其相互联系,掌握地理教学的特点。3.说明中学地理教学原则的作用及其产生的依据,使学员了解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方法。4.阐述《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性质、作用、结构与内容,介绍中学地理教材的作用及分析方法,使学员了解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作用与结构,理解初中地理教材的教育目标、选材原则、结构体系与基本内容,并掌握分析、运用教材的方法。5.揭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阐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过程。使学员了解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基本内容和最优化的标准,掌握合理地组织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6.介绍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阐述地理教学方法的方法论基础,使学员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各种直观方法及逻辑思维方法,并提高他们针对学生和教材特点合理选择、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7.说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活动等基本教学形式的特点、作用及主要内容,使学员了解这几种教学形式的意义,明确教师在各种教学形式中的职责,掌握进行课堂内、外教学及指导课外活动的基本技能。8.阐明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努力方向,使学员了解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9.加强地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完成各项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学能力。二、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和系统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性质,因此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可以看出,它既不纯是地理学,也不完全是教育学。但在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中,却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又要遵循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地理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如果说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属于地理学的范畴,这就会忽视它的教育价值和作用,无法完成地理教材教法的特殊任务;反之,如果说它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又会削弱地理教材教法的特殊性,脱离了具体学科,也同样完不成地理教材教法的任务。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知识系统主要分教材教法总论和教材教法分论。教材教法总论也称教材教法通论,是从整体研究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原则,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形式,探索中学地理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宏观上指导教学活动的进行,并为教材教法分论提供理论基础。教材教法分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某一范围或某一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规律或方法的。如中国地理教材教法(又可分总论与分区)、世界地理教材教法(又可分各洲与国家)、乡土地理教材教法;又如地图教材教法、地名知识教材教法等。三、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理论基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涉及的知识很广,研究的是复杂的教育活动,因而形成和指导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循环往复,不断影响着教与学的质量。教师认识到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就会设法促进教与学这对矛盾的转化,而且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这教与学的辩证法正说明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二)系统科学理论系统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即“三论”)为核心而形成的综合科学,是各学科强有力的科学方法论基础。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同样受到“三论”的影响,思想受到启发、观点得到更新、方法有所借鉴。如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认识地理位置,任何地区都可看作是一个系统,它也必然作为子系统存在于更大范围的地区系统之中。这种表现在空间位置上的系统从属关系不仅反映了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而且也说明了任何地区在系统中的空间位置必然是该地区子系统的环境条件,它制约着子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发展变化。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认识教育过程中,均可应用系统科学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三)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学地理教材教法与教育科学关系密切。其所研究的内容,有许多受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教学论的影响,因为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理论的核心。如对教学原则的研究,离不开对教学规律的探讨,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合乎规律的发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正是使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同时使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的过程。(四)心理科学理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有助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从研究教师的“教”到研究学生的“学”,心理学与认识论能提供许多理论指导。如研究认识过程与教学,包括对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的研究,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思维发展的研究;又如对情感、意志、态度的研究,对品德形成的研究等,这一切都与心理科学理论有密切关系。(五)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和学习这门课程,除前面四项基础理论外,还必须掌握地理专业知识和科学理论,以及地理科学方法论,它们直接影响着地理教材的研究,对学习地理的认识过程、地理知识向能力和观点的转化、地理科学认识方法的特殊性均有着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地理科学的理论方法作基础,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就失去了真正意义。四、学习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意义和方法中学地理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设置目的已在前面作了概括说明,对于在职的中学地理教师,学习本门课的意义是:(一)学习理论,探索教学规律中学地理教材教法从中学地理教师的实际出发,有理论指导,有方法介绍,能帮助中学教师掌握教育理论,探索教学规律,使教师获得提高,有所前进。(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参加本课程学习者,均为在职中学地理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可以在理论指导下,总结教学经验,并进一步使经验上升为理论,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提高教学质量。(三)提高素质,促进教学改革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使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都获得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与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印证、对照,提高素质,会进一步激发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促进教学改革。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学习方法最主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同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对照。对自己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体会较深的教育理论,要及时记录下来,以求提高;其次要结合目前授课,及时改进教学,如写教案、分析教材、练习板图、设计教学语言等,争取获得一定效果;最后在学习中要注意体会精神,理解实质,不钻牛角尖,不机械运用,并能勇于实验,有所创新。思考与练习第一章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况本章重点从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回顾和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学地理教育的比较,了解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况我国的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学校所学的经、史、子、集中,存在许多地理知识。但一直没有单独设置的地理课。作为学校设置的地理教育课程,我国始于清朝后期。首先在沿海城市,教会办了少数学校,如美国传教士于1839年在澳门开办的玛理逊学堂,法国天主教于1855年在上海建立的徐汇女中,1864年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开设的贝满女校和在山东登州开办的文会堂。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一些新式书院和清政府所办的少数学堂也相继开设“舆地”课。如上海正蒙书院(1874年)、天津中西学堂(1895年)、上海南洋公学(1897年)等校。地理课作为全国中小学必修课程,则始于清朝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地理为中小学必修课程,次年修订为《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施行。中国正规的地理教育始自20世纪初,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多次变化。其中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最为突出一、旧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从1904年至1949年的40多年中,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虽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但由于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严重地阻碍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使中国的地理教育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教学内容多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地理教材中抄袭、编译而来,不少教材观点错误,甚至反动。中学地理教学缺乏统一指导,处于混乱状态。(一)清末至民国初年(1904—1921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为五年制,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表1-1民国初年(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令》,将中学改为四年制,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也作了一些调整:表1-2这一时期,中国学校地理教育还处在初建阶段。中国地理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沿袭我国传统的“地理志”和“地方志”的观点和方法,内容以记述我国疆域、山川、气候、物产、交通、各省所辖州县、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也论及国家的政体、官制、教育、军备、外交、财政、邮政等情况。除中国地理之外,教材多由西方或日本的地理教科书编译而成。外国地理内容也较庞杂,除介绍世界各洲和各国的位置、疆域、山川、气候、物产、人口、民族、城市、交通外,还涉及各国政治、经济、宗教、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这一时期,地理教材的内容表现为庞杂无序,多为地理现象的描述,观点也不免陈旧、错误。但它们对于中国“睁眼看世界”,了解中国和世界基本的地理情况,无疑是有益的。(二)1922至1949年1922年,我国中小学学制开始仿效美国,改以前初小四年,高小三年、中学四年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1929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初中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初中各年级都设地理课。同年10月,颁布《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标准》,规定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共讲一学年,每周三课时。到1932年,又改为高中三年都设地理课。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如下:表3这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上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除了中小学学制的变动之外,这一时期的地理教育较清末至民国初年有了一些进步,主要表现在:1.地理教材的科学性有所提高。一方面,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开始有所反映,对此,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做出了很大贡献。竺可桢于1918年从美国学成回国,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他不仅介绍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还对地理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1922年,他发表《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阐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1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