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之探索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之探索姓名:肖美玲工作单位:永安镇第二小学邮编:2575032【摘要】:狭义的书仍旧是白纸黑字印刷的,广义的书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书永远都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图书馆则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图书馆所发挥的光与热远没有达到它所应该发挥的水平。本文本着探索的原则,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上提出了一些拙见,以求抛砖引玉,让更多人更加关注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以及发展中来。【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建设教学模块化调查一、有较方知不足。图书馆对于高等学府而言,可以比作是一日三餐之于一个活生生的人。古训曰:民以食为天。饭,一顿不吃,人会感到饥饿。几顿不吃,便会体力不支。长久不吃,失去了给养,连生命都会受到威胁。这不仅说明了图书馆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教学设施,而且描述了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这不是因为高校师生异常热衷于通过图书馆这个场所汲取知识、解决问题,也不是因为大学教育自研自修的性质,而是由于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集多种功能性于一身的综合属性,迎合了大学在校师生的客观需求。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往往具备诸如学习、交流、教学、娱乐等种种功能,自然会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相形之下,图书馆在整个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说是微乎其微。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虽然投入了实质化的运用之中,却没有发挥到相应的效能:在运行中的中小学图书馆,无论规模大小、馆藏涉及范围,往往门可罗雀。更有甚者,此中亦不乏图书馆形同虚设,毫无些微作用可言。学生想看的、需要看的偏偏不在馆藏之中,海量的参考书之类虽置身馆中却鲜有人问津。二、如何不足?这种供需失衡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在主观方面:1、图书馆建设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兼受中小学自身条件制约,资金匮乏。3其实反观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这一学习历程,笔者认为作为启蒙的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和理解能力最强,求知欲最为旺盛的时期。个人整体素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个时期有了雏形。无论学习成绩的优劣,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们拥有阅读的权利以及通过阅读拓展自身思维的能力。而获取这些最为便利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图书馆。当然有人会说现如今网络如此发达,需要的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但是众所周知,网络虽非洪水猛兽,但是对于辨别能力较弱的孩子们来说利弊参半,只有书籍才能够纯粹的、定向的为孩子们提供知识、创造环境、拓展思维而不致使其误入歧途。所以适量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最为关键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校方如何重视,没有资金注入,也只能够让图书馆建设成为一纸空谈。2、中小学教育的过功利性。教书育人,知识的汲取为其一,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其二。中高考自体系完善以来,成为了小学生和中学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初中生为了中考而努力拼搏,高中生又为了高考而刻苦学习。如此学习,就如同杯弓蛇影,看到的是歪曲的映像,付诸的是扭曲的行为。因为图书馆对中小学生的中考高考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身都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因为无甚用处。如果不能跳出这个过功利性的教育怪圈,就无法正视图书馆的性质与作用,就更不可能合理的运用这一教学设施。3、管理不善。当然管理不善的根源还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而之所以将其单独列举出来,是因为管理不善是主观方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多数的中小学图书馆从其设计施工到投入使用的周期比较短,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管理的因素。设计使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管理的因素,自然不可能有一套专供的管理方案,甚至连最基本的图书借阅功能都是通过人工笔录来实现的。没有管理的图书馆,通过教师组织统一管理使用,譬如说专门设立阅览课,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在固定的课程安排下进行阅读,非课程状态下则无法进入图书馆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借阅。虽然这样省去了管理的环节,却丢失了一个自由、主动的阅览环境,降低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这样的草草了事,其中自然要产生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相应提供的效能和学生的需求之间就会产生差异。就如带着菜单逛超级市场,问起售货员有没有4这个那个,她却回答说:“我也不清楚,你自己看看吧。”这一下子让消费者没了着落,购物的热情也便凉了不少,难免会使得本应门庭若市的图书馆变得门可罗雀。4、功能一元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中小学图书馆秉承了这一传统概念,甚至可以说非常彻底地贯彻了传统的一元化图书馆体系。正因如此,除此之外,也再无其他功用可言。如果若干学生带着移动存储器想要拷贝需要的学习资料或者具体文献,图书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相应的材料转化成数据进行传输的,而单本书籍一次最多向一名学生出借,即便能够让几名学生在阅览室共同阅览,也是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客观方面:1、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应试教育依旧是目前九年义务教育的主流,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都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自由支配时间。即便是课余时间相对充裕的小学五年,也被家长挪用了大部分用来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和特长班。这样一来,学生只得按照家长和教师设计的发展方向、成长模式来过中小学生活。很多拥有天赋的学生因为疲于应付功课难以得到开发,兴趣较强的方面因为被主修课程排挤,时间上极度压缩而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坐在图书馆里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百无聊赖的看一会书,成为了一种贵族般的奢侈。2、客体在意识上的缺失。北宋汪德温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说读书乃是上乘的品味。可是汪德温没有说“万般皆下品惟有学习高”。虽然自古“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可是汪这一说并不是鼓励大家为了求学而读书,为了做官而求学。做学问便是上乘,读书,也不必分什么高低贵贱。书自身更是没有优劣得失,在十年之前还有人对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屑一顾,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到如今,查良镛的作品已经被搬上了语文课本,成为了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长期被灌输“杂书”非书的观念,即便是兴趣上对课外读物有倾向,也不免在心态上纠正自己原生态的需求。压抑自己玩的天性,便克制了自身本源的创作灵感,这就是为什么中高考作文千篇一律的原因。没有发自内心的创作,读起来就如同干嚼花生皮,即便是有味道,也难以下咽。更让人费解的是,也往往是5这种莫名其妙的千篇一律,哪怕是拿不到高分,也能够保证作文成绩的稳定,成为了考试作文的“万金油”。这也难怪图书馆的受众,广大的中小学师生长期在思想上无视或者请示图书馆的作用,意识上有了缺失,行动上自然无法步入正轨。3、客观环境差异。如图I-I:051015202530359月10月11月12月东营区垦利县胜利镇所示:从东营市三个不同地区的小学随机抽样获取的图书馆使用情况(百分比:每百人使用过图书馆的人数)可以看出,即便是同一个市内,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时间不同,其使用图书馆的情况也有差异。三、如何针对不足进行改进?既然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是不是中小学就不要开设图书馆了?正如本文首段所打的比方,既然读书如食,可否因噎废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如何通过改善管理以及小额的投入提高图书馆在整个中小学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呢?是否能够满足和适应中小学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各型需求呢?首先,应当突破传统图书馆概念的束缚,扩大图书馆外延。图书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概念,应该在横向和纵向上拓展自身功能性。横向上以信息交互为中心,拓展信息的属性。正如现在不少西方国家把自己的国家图书馆不再称作library,而是叫做IRD(intelligenceresourcesdatabank),顾名思义,所有的智力资源都可以作为信息集成的客体,而图书馆从一种被动信息集成转化成了一种主动的信息交互。纵向上向上游和下游拓展,譬如说: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某些课程、某些范例中的心得记录下来,储存在图书馆中。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学6习过程中的感言发表到图书馆的某些载体之中。其他在校师生如果在同样的问题上有了困惑或者是感触,可以通过互相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这样一来图书馆就不仅仅是一个集成的工具了,而是一个集成处理信息的阶段性设施,收纳智力资源的同时,经过整合处理,产出了可以供他人使用的、可操作性极强的信息工具。从而转化为了一个集多种功能性于一身的综合性设施。其次,转变意识,正视图书馆的效能。如图Ⅱ-Ⅰ:所示,这是一条通过采集自某图书馆开发程度较高的小学4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的分析曲线,以图书馆利用率为x轴,以学习成绩(百分比:以10个百分点为一级,通过教师点评加权。)为y轴。不难看出,该小学4年级的学生通过图书馆进行学习,不仅仅没有影响到自身总体成绩的发挥,还与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当然这并不是在说:图书馆去得多学习一定好,但是至少说明去图书馆较多的孩子不会耽误平时功课的进行。学习与读书并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以读促学,以学促读。认识到这些,家长至少不会拦阻孩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图书馆这个学习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来。再次,运用模块化管理的手段,解决图书馆与受众供需结构性饱和。所谓模块化,通俗的说,就是把一个果盘中的苹果和苹果放到一起,香蕉和香蕉放到一起,沙拉也单独撇到一边。这样喜欢吃苹果的孩子就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苹果,依此类推,每个孩子都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部分,从而可以用7更短的时间吃到更多喜爱的食物。当然,模块化的管理并不是拼盘游戏,而是一个信息处理的繁杂过程。从最基本的说,一个学生想要强化在五年级上册英语课本中一篇叫做《whatisyourfavoritefood?》的课文内容,他便进入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罗列出所有相关的数目。想要做到这点,最起码应当根据不同的参考标准确立不同的系统。譬如说根据参与图书馆生活的目的可以分为兴趣导向型和功用导向型。诸如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以及丰富课外生活等等目的的,可以点选兴趣导向型的数目。而关注时事政事,提高文化课成绩、拓展知识面以及改善文笔等为目标的,则可以点选功用导向型。系统的划分不同,数据的排列次序和优先级也不尽相同,这不可不说是一项繁杂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最后,如此庞大的工程,想必一定会消耗巨大的人财物力。可是资源有限的中小学要如何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呢?答案就是逐步完善数据库并形成互联,共享资源的同时逐步改进信息储存方式,依次实现无纸化,数字化,网络化。这样的转变方式有哪些益处?1、低成本,低损耗。不必花费大量的钱去购置图书,自然省去了大量的成本。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是不会产生损耗的,易于管理、易于储存。2、可拓展性高。一间图书馆不停地加入新的书籍总有一天会被装满,但是无论多么硕大无朋的数据,都不可能把一整间图书馆装满。因此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添置信息资源。又没有大量的损耗,这便有了更高的可拓展性。3、管理便捷。不必担心珍贵的书籍被暴窃,更无需为每本书都找寻一个合适的位置。只需轻轻一点,成千上万的文字图像便跃然“纸”上,这样管理起来,不可不谓之便捷。4、一书多“借”。一本辞海有数千页,并不意味着辞海可以同时借给几千个人,如果想,只有将每一页都撕下来分发下去。但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则不必为此忧心,不涉及版权的情况下可以尽情的copy,复制给几万人都可以。5、小而全。既然实现了网络共享,那么可以轻易的将其他学校或者其他单位提供的数字信息资源挪为己用。那么图书馆虽小,却可以尽览天下之书,尽知天下之事。综上所述,中小学图书馆虽然还处在一个日臻完善的阶段,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瓶颈位置。正视图书馆的作用,开发图书馆的效能,无疑对促进素质8教育有着可观的推动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参考文献】:1、王国伟,闫丽.一种加权的空间模糊动态聚类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2、汪洙《神童诗》北宋
本文标题: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之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2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