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课程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本《课程方案》共有七部分组成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四、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着重说明本《课程方案》的设计思想、改革要点,以及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结构提出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制的指导意见本《课程方案》共有七部分组成五、课程实施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与保障提出课程推进、实施和资源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学生学习、课程教材、教学计划和成果评价的指导意见提出课程管理、课程培训、课程保障的指导意见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二)课程改革要点(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2.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3.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特点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1、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特点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2、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三义”教育,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树立“三观”。培育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开阔视野和胸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了解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意识。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2、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充分开发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德育的时代感;与时具进改进德育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2、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坚持“三线一面”实施德育,充分发挥各学习领域的德育功能;坚持“三位一体”实施德育,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家庭的德育功能,拓展德育渠道。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3、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追求卓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择。各学习领域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3、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4、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加强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的有机联系,重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4、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目标的整合:加强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同步发展。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4、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合:重视课程结构的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加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4、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加强各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重视学科课程内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经验、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一、《课程方案》概述/(一)课程理念4、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2.加强外语和信息科技教育。3.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4.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体系6.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7.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基础型课程和不同基础要求的拓展型课程。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合理设计各种课程类型和各学习领域的比重,落实基础学力。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在有关课程整合理念指导下,整体设计十二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各自的优势。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的整体性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建立学习领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三个学习领域进行“合-分-合”的整体设计。增设艺术、科学、社会等课程,充分发挥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1、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设置有利于学生灵活选择的八大学习领域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加课程的选择比重,以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2、加强外语和信息科技教育加强外语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外语课程,建立学生接受收12年外语教育的机制。加强外语教师、外语教材和外语学习氛围的“三项建设”。以培养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双语教学”。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2、加强外语和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信息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面普及信息科技课程。改革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拓宽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与信息科技的运用有机地融合,逐步实现“学技术、用技术,与技术一起学”。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3、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制订《关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逐步建立与课程教材改革相配套的学科网站或网页,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和认知的工具,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4、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建立学校选课指导制度,倡导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4、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增设研究(探究)型课程: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环节制订《研究(探究)型课程指南》,反映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在学科中的渗透。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4、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拓展学习时空: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各种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体系制订《关于改进各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指导意见》,通过改进各学科的学习训练方式,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训练体系。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体系充分关注学习训练方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训练体系中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加强信息技术在训练体系中的支撑作用,逐步建立与基础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学习训练支持平台。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6、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统一、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推进包括招生考试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改革。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6、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数字化学生档案和市、区两级的数字化质量监控系统,设计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评价的数字化评价平台。一、《课程方案》概述(二)课程改革要点7、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适当减少国家课程的比例,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个性化的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段特点,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1.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上海城市发展特点,确定中小学培养目标。2.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落实培养目标,确定中小学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3.依据“课程目标”和“五种学习经历”,确定中小学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4.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课程结构。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5.编制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和课程指南,并进行多样化的课程教材建设。6.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7.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积极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1、中小学培养目标《课程方案》的总目标和分学段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阐述。学科课程培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1、中小学培养目标阅读与交流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各学科课程目标要突出以下能力的培养: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1、中小学培养目标国家意识和政治信念。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精神。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态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各学科课程目标要突出以下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2、为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学习目标、过程、内容和环境的综合体,是学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学习经历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一、《课程方案》概述/(三)课程设计思路2、为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体育与健身的经历。艺术修养和发展的
本文标题: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0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