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现代物流学》2012年7月考试复习资料
第1页(共7页)2012年7月《现代物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物流概述1、两大经典看法:一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在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名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二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肖在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Physicaldistribution”(意为分配)的概念。(选择)2、20世纪50-60年代Toyota的及时化生产(justintime,JIT),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外一朵奇葩。不仅在生产领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哲学和技术,而且也为整个物流管理学提供了一套理想的物流思想理论和技术。(选择)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名词解释)4、现代物流的特征:(1)电子化;(2)网络化;(3)社会化;(4)集约化;(5)系统化;(6)国际化。5、物流的作用:(1)物流贯穿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价值。(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4)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节物流系统1、[名词解释]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2、物流系统的特点:(1)目的性;(2)整体性;(3)协调性;(4)专业性;(5)先进性与开放性。第四节物流标准化1、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复杂性。(2)固有性。(3)科学性。(4)民主性。(5)经济性。(6)国际性。2、分析物流标准化的意义:答题要点:(一)物流标准化的作用: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标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二)物流标准化的意义:(1)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2)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3)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6)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3、物流标准化的内容:(1)物流系统标准化;(2)物流作业标准化;(3)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第二章库存与库存管理第一节仓库概述1、仓库按用途分:(1)自用仓库;(2)营业仓库;(3)公用仓库。2、仓库按保管形态分:(1)普通仓库;(2)保温仓库;(3)特种仓库;(4)水上仓库。第四节库存管理1、现代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1)按物品需求计划系统(MRP)管理库存;(2)按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管理库存2、协同供应体系下的库存管理模式:(1)及时供应(JIT)(2)寄售库(供应商寄售consignmentwarehouseCW)(3)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4)虚拟库存VI第2页(共7页)第三章现代包装第一节包装概述1、[名词解释]物流包装是指物流服务提供方为了保证客户完整、方便、正确地获得并享有产品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而进行的产品封装设计、制作和使用等系列活动的总和。2、[多选]包装的作用:(1)保护性;(2)便利性;(3)商业性。3、[简答]产品包装的基本原则。(1)适应原则。(2)美观原则。(3)可靠原则。(4)经济原则。(5)科学原则。第四章装卸搬运第二节现代化仓库的装卸搬运设备1、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依据。答:(1)设备的特点:(2)货物的特点:(3)时间因素:(4)设备成本:2、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方法。答:(一)根据设备费用数据。(二)通过距离、物流量和搬运运输设备的关系。(三)根据设备的技术指标、物料特点及运行成本、使用方便等影响因素。第三节装卸搬运合理化1、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答:(1)提高物品装卸搬运的灵活性与可运性。(2)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能源消耗。(3)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4)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5)改进装卸搬运作业方法。(6)创建“复合终端”。第五章现代运输第一节运输与运输方式概述1、按照运输过程所使用的基础设施,基本的运输方式可以划分为(1)铁路运输;(2)公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等。2、[简答]铁路运输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优点:(1)运行速度快;(2)运输能力大;(3)运输连续性强,能提供全天候运输服务;(4)安全性能高;(5)通用性好,能运送各类货物;(6)运输成本较低;(7)能耗低。缺点:(1)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占地多;(2)应对运输市场需求变化能力弱;(3)近距离运输成本高;(4)运输时间较长;(5)货物破损或缺失多。适用范围:(1)大宗低值货物中、长距离运输;(2)大量货物的一次高效运输;(3)对于货物批量大、运输距离长的运输,运费相对低廉;(4)运输安全性较好。3、[简答]公路运输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优点:(1)快速;(2)灵活、方便;(3)货物破损率低;(4)投资少。缺点:(1)运输能力小;(2)运输成本高;(3)劳动生产率低。适用范围:(1)在内陆地区与铁路水路联运;(2)山区以及偏远地区的货物运输;(3)远离铁路的区域从事干线运输。4、[简答]水路运输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优点:(1)运输能力大;(2)通用性强;第3页(共7页)(3)适用于大宗货物的远洋运输;(4)运输成本低;(5)劳动生产率高;(6)平均运距长。缺点:(1)受自然因素影响大;(2)营运范围受到限制;(3)航行风险大,安全性较差;(4)速度慢,准时性差;(5)搬运成本、装卸费用高。适用范围:(1)承担大批量货物,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任务;(2)承担原料、半成品等散货运输任务;(3)承担国贸运输任务。5、[简答]航空运输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优点:(1)运行速度快;(2)机动性好;(3)货物包装要求相对较低;(4)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缺点:(1)运载量小;(2)运输成本高;(3)易受气候条件限制;(4)可达性差。适用范围:适用于500km以上的长途、国际乃至洲际客运,时间性强、鲜活易腐和高价值货物的中长途运输。6、[简答]管道运输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答:优点:(1)运量大;(2)运输安全;(3)能耗小;(4)不受气候影响;(5)占地少、建设速度快、费用低。缺点:(1)灵活性差;(2)管道起输量与最高运输量间的幅度小。适用范围:定向、定点、量大的流体且连续不断货物的运输(如石油、天然气、煤浆、某些化学制品等)。第三节运输合理化1、[名词解释]运输合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依照物品流通规律,应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合理使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2、运输合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答:(1)分区产销平衡。(2)直达运输。(3)提高技术“装载量”,主要方法:①实行分单体运输;②组织轻重配装;③提高堆码技术;④合装整车,也叫“零扭”,拼装整车中转分运。(4)推进综合运输方式。第六章流通加工与配送第三节配送概述1、[多选]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配送可以分为:(1)少品种、大批量配送;(2)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配送;(3)成套配套配送。第四节配送合理化1、不合理的配送表现形式(1)资源筹措的不合理(2)库存决策不合理(3)价格不合理(4)送货中的不合理运输(5)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6)经营观念不合理(具体看书79页)2、资金标志:(1)资金总量。(2)资金周转加快。(3)资金投放的改变。第五节配送中心1、配送中心的类型从经营主体的角度划分:(1)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2)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3)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4)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5)共同型配送中心2、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1)采购、集货功能;(2)储存功能;(3)分拣功能;(4)加工包装功能。(5)配货、分放功能;(6)送货功能;(7)商品展示和贸易功能;(8)信息处理功能。第4页(共7页)第七章供应链管理第一节供应链概述1、名词解释]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2、[多选]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5)创新性;(6)风险性。3、[多选]供应链的特征还表现在它的(1)增值性;(2)有利可图性。4、[多选]按照经营方式的不同,供应链可以分为:(1)推式供应链;(2)拉式供应链;第二节供应链管理1、[名词解释]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协调下,本着共赢原则,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的管理方法。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和管理原则1、[论述]供应链管理的原则。答:(1)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2)按不同需求设计网络。(3)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制定相应计划。(4)应用延迟策略。(5)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6)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7)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第八章物流信息管理第一节物流信息概论1、[单选]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和文件的总称。2、物流信息的作用:(1)助于物流活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2)助于物流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与控制;(3)有助于物流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3、[多选]按照流通环节,物流信息可以分为:(1)运输信息;(2)仓储信息;(3)装卸搬运信息;(4)包装信息;(5)加工信息。4、[多选]按管理层次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为:(1)作业信息;(2)战术信息;(3)战略信息。5、[物流信息的特点。答:(1)信息量大、分布广。(2)动态性强、实时性高、时效性强。(3)信息种类多、来源多样化。(4)信息标准化程度高。第二节物流信息系统1、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1)硬件。(2)软件。(3)数据库与数据仓库。(4)相关人员。(5)物流企业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思想不断产生并付诸实践,如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等,这是物流管理系统的灵魂。2、物流信息信息系统的职能。答:(1)数据信息职能。(2)计划组织职能。(3)客户服务职能。(4)合作协调职能。(5)管理控制职能。第三节物流信息技术1、[单选]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PC码,率先在零售业中试用。1977年,欧共体在UPC-12码的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码。1981年,EAN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组织,目前绝大多数商品采用UPC码或EAN码。2、条码类型:(1)商品条形码(2)物流条形码(3)二维码第5页(共7页)3、条形码的优点:(1)简单,容易制作(2)采集信息速度快且量大(3)可靠性高(4)灵活,实用(5)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6)自由度大。4、射频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他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名词解释]5、RFID是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个部分组成。6、EDI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名词解释]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7、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名词解释]8、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在物流中的应用,实际就是GPS在物流信息中的应用。[名词解释]第九章物流成本管理第一节物流成本概述1、物流成本的特性:(1)背反性;(2)系统性;(3)分散性;(4)隐蔽性;(5)核算标准不统一;(6)战略性;(7)行业相关性;
本文标题:《现代物流学》2012年7月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2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