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07历史审题与答题规范的培养(二).
韩清一、找准关键词有些试题,解题的切入点就在于是否能找到关键词。找到了关键词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对于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至关重要。[例1](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第18题)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二、分清重要概念高考试题中,考查学生阐释历史概念的试题很多。如果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没有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解起题来准确性必将大打折扣。[例5](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第26题)该政策(指“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这道题考查的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不平等性和政策中“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的侵略规定。由于这一政策是对列强提出的,这样,“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就清楚了。由此,答案可以确定为D项。[例6](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第16题)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联合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兼容并包”的理解。A项是新文化运动之前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C项不是宗旨,D项只是一种见解。故答案B项已呼之欲出提高答题技巧★先从容易的题做起,从易到难。坚持“到手就是财”的原则。一、重视“导读词”对答题的指向作用“导读词”是在题目之前楷体字部分,能很好地体现命题人的意图,给答题规定一个方向,提示答题的范围。从而力图避免出现了答题的失控。如:05年春季高考第37题(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问题:(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2)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4)答案:“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二、准确审题,紧扣题意1、准确审题。主要审:时间;人物;空间;事件、关键词;答题方式等。命题意图:抓住经济兴衰线索、论证政治成败事实。如文综全国卷Ⅱ第39题: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4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分(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6分(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6分)2、紧扣题意:——“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问什么”——时间、关键词。如“原因、背景”还是“过程”“结果、作用、影响等”;“怎么问”——答题方式,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等”“指出”“分析”“评价”“简要说明”等。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8分)(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三、依据材料、利用材料和题目,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1、先看提问,分析问题(先审题);2、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1]捕捉文中信息。(材料出处;题目;提示语;材料正文;标点符号等)[2]把材料与教材结合,(也就是把材料反映的内容定位于历史的某个阶段。)如:04年高考第37题: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草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10分)(3)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8分]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2分]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概括、归纳、分析(特别是比较)等。有效信息加工提炼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商品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资本可以利用交通工具动身去任何国家人员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地兑换当地货币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指出“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由材料中“伦敦”这一信息,联系当时主导世界市场的主要大国,不难答出是“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3、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材料和题目要求来直接回答。大多答案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如:03年春季高考37题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4)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3分)。答案:[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落后一个重要原因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主要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立足点: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04年:39题: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材料二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未,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6分)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8分)(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6分)答案:(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措施: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利用苏联帮助;建立钢铁、汽车、重型机器等重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东北地区。(2)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四、分析概括历史发展进程,一定要注意动态回答。如04年37题第(1)问,“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的变化”是“不断扩大”(或“越来越大”),“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的发展趋势”是“联系不断加强”(或“越来越强”)等。02年第37题(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战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抗战后期,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五、注意书写规范(技巧)。1、写清求答项(抄题目中的关键词);2、要会分自然段(一问写一段);3、注明符号(会写阿拉伯数字①、②、③;会用句号和分号等);4、看分答题(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同一个方面不要用很多的语言来阐述);六、注意答题节奏七.注意答题规范七.注意答题规范八、注意答题节奏规范要求:①整体有条不紊,不盲目求快;②留出充分的审题、构思时间;③在学科临界点适当放慢节奏。二.注意审题规范1.分清学科:七.注意审题规范2、防止学科混淆的对策:①了解当前文科综合卷的设计特点;2004年以来,整体形式基本稳定——◇选择题为地理11题、历史12题、政治12题;◇非选择题为36题地理、37题历史、38题政治,39题政史地各占20分。网络阅卷的优点:◇调整阅卷误差,保证公平公正。◇减少人为加分计算的错误。◇便于监控阅卷过程和统计有关数据。网络阅卷的问题:◇工作量增大◇速度要求快八、阅卷印象之——阅卷工作★专家提醒:评卷教师根据评卷分工分别只对某一题的答案进行评阅,每个答题区域(矩形边框)外的任何文字在计算机自动作图像切割时将被切掉,在发给该题的评卷教师评阅时将不被显示。特别提醒:请珍惜自己写的每一个字!2006年高考卷历史主观题部分的整体状况题号分值得分难度系数37题(1)93.710.4137题(2)930.3337题(3、4)10+47.810.5639题(1)63.070.5139题(2)144.950.35总计5222.540.43教师对试卷难度的感觉与客观结果的差距悬殊试题得失分具体分析37.(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命题立意解读1、文明为主线的历史观2、民族交流与融合3、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试题得失分具体分析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难度0.4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试题得失分具体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难度0.331、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2、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3、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古代史51页古代史83页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古代史53页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古代史92页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世界下66页世界下71页世界下111页试题得失分具体分析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元)许衡《鲁斋遗书》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
本文标题:2007历史审题与答题规范的培养(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7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