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套卷]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B.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4.“五代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持有这一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A.“学者须先立志”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6.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A.王守仁B.李贽C.朱熹D.王夫之7.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李贽的《焚书》《藏书》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学科网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文化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D.中国统治者对外文化的排斥9.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10.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感情的应是:A.B.C.D.11.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D.强大的艺术感染力12.“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3.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次革命指的是:A.古希腊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14.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15.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C.信仰得救D.因信称义16.“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17.2009年10月8日,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评审委员会评述的文学特点属于同一风格的是: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悲惨世界》18.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甲板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学科网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他的画应该属于:A.文人山水画派B.印象画派C.现代画派D.风俗画派19.在现代社会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电视艺术诞生于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20.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21.一般说,当帝国的权力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个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22.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C.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文化D.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23.探究活动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卡片(下图)让几位同学分析。其中正确的是孙中山说: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A.这是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B.这时候孙中山的思想已经明显转变C.据此,他们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这话应该是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时提出的24.“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C.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D.反对帝国主义25.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处应该是:A.新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6.“……把好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这主要表明毛泽东认为这一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7.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与图片对应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基层民主D.经济建设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科学发展28.语言是思想的一个载体。下列对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一个人讲的每一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②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香港)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29.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B.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C.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D.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思想30.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31.1950年关于京剧问题有两个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这说明他们没有处理好:A.科学文艺与人民的关系B.科学文艺与政治的关系C.科学文艺与阶级斗争的关系D.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3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几乎停止,但在尖端科技领域却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B.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C.“银河-Ⅱ号”研制成功D.“神舟5号”发射成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由33、34、35三道题组成。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作答。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了怎样的影响?当时的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材料二“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902年)(2)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请结合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内容论证其观点。(6分)材料三前总理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孙中山思想中体现民主性和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6分)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⑷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6分)3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
本文标题:[套卷]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0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