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生物与药品目录第一部分微生物简介第二部分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第三部分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第四部分引起药品污染的可能原因第五部分克服药品染菌的方法第六部分微生物的消毒灭菌第七部分药品的微生物检查第二部分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1、空气:从空气中可分离到芽孢杆菌、梭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等;还可分离到青霉、曲霉、毛霉、芽枝霉和酵母等。青霉2、水:自来水中不应有已知的病原菌,除控制大肠菌群数外,仍含有其他微生物。去离子水中,污染微生物仍严重。蒸馏水中,污染的菌群通常是革兰阴性菌,也有发现绿脓杆菌的记载。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3、包装材料:通常含数量较多的青霉、曲霉、芽孢霉孢子、芽孢杆菌和微球菌等。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4、建筑与设备可有上述空气、水及包装材料等中的各种微生物,其中霉菌最常见。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5、生产人员人体的皮肤、手、脸、毛孔、皱纹处及潮湿部位等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类白喉杆菌等;偶有革兰阴性菌;在皮肤上还有各种皮肤真菌。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5、生产人员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主要途径6、原料中所带微生物(1)植物性原料(2)动物性原料(3)合成原料(4)生化制剂原料(5)原料贮藏第三部分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1、细菌2、真菌3、病毒4、细菌内毒素及热源破伤风杆菌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细菌芽胞细菌芽胞:有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型或圆柱型的休眠体,称为芽胞,又称为孢子。判断灭菌的最高标准是是否灭菌杀灭细菌芽孢。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细菌芽胞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①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②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结构(特别是芽胞壳)通透性低,能阻止化学物质等的渗入。③芽胞形成时合成一些较繁殖体有更大抗热性的酶。④芽胞内含有大量特有的吡啶二羟酸钙,它是在芽胞形成过程中合成的,同时芽胞也获得耐热性。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热原热原:是微量即可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主要物质为细菌内毒素、胞壁酰二肽及其他抗原抗体复合物、半抗体原物质和某些药物(类固醇)等。许多细菌、病毒和真菌(如酵母菌)都能产生热原。细菌内毒素:一般指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主要是脂多糖。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在生产过程的污染:①水的污染:在蒸馏水制取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水质不好、室温下存放过久造成细菌繁殖,使灭活后存在细菌裂解物。②盛水容器污染。③生产装置和输送管道污染。④制药原料含菌量过高。⑤灭菌工艺不合格,造成灭菌不彻底。引起药品污染的各类微生物-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的理化特性①耐热性:120℃加热4h,可破坏98%。180℃加热2h或250℃加热30min,才可彻底破坏。②滤过性:其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故能通过滤器进入滤液中。③具有水溶性及不挥发性。④能被强酸、强碱和氧化剂破坏。第四部分药品染菌的可能原因1、水系统:①原水及制水系统外部原因所致的外部污染。②在制水系统制备及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内部污染。2、无菌室密封性差,吊顶处风口及灯框处的缝隙;过滤器本身或者安装不严密;无菌室地面、墙壁和顶棚等,所用材料未符合规定;消毒灭菌不彻底,消毒剂品种未定期更换,以致产生耐药菌株。第四部分药品染菌的可能原因3、环境卫生:卫生清理达不到要求,洁净室内表面、设备表面有药品残留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4、个人卫生:人进入无菌区之前既不能灭菌、除菌、也不能消毒,以致成为污染无菌环境的主要威胁。第四部分药品染菌的可能原因5、设备及配件等:紫外线或杀菌剂不易进入的设备内部,卫生清洁后与药液等直接接触的部件未经灭菌而直接装机就有可能造成染菌;备品备件消毒不彻底或根本就没消毒,当然会将菌带进无菌区。6、物料物品灭菌是否彻底:不仅是指消毒,还包括存储、使用过程中是否无菌。第四部分药品染菌的可能原因7、生产中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人员只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才能确保产品的无菌性。第五部分克服药品染菌的方法1、水系统:对预处理设备、纯化水制备设备、注射用水制备设备、贮水容器(贮罐)、管路及分配系统、纯化水和注射用水输送泵、热交换器等的安装使用要符合规定标准。第五部分克服药品染菌的方法2、空调净化系统①空气过滤:洁净区空气净化处理一般采用初效、中效或亚高效、高效三级过滤器。②气流组织与换气:乱流、层流和矢流三种方式。③压差:为了维持洁净室的洁净度免受邻室的污染或者污染邻室,在洁净室内应维持一个高于邻室或低于邻室的空气压力差。不同等级洁净室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严防倒流。第五部分克服药品染菌的方法3、无菌室人员:严格控制进入无菌室人员数量,进入无菌室内人员要按标准更衣规程进行操作。生产人员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4、环境微生物的杀灭工作:无菌区定期消毒,杀灭墙壁、地面、屋顶及设备角落的微生物是保持无菌环境的重要途径。第五部分克服药品染菌的方法5、原辅料及必需品灭菌要彻底a.原料的灭菌。b.内包材的灭菌c.外包材的灭菌。d.无菌服和清洗用品的灭菌。e.无菌室急需物品的消毒。第六部分微生物的消毒灭菌灭菌——使达到无菌状态的方法(GMP指南)。通常是指能杀灭或除去物体中全部活的微生物的作用(包括繁殖体和芽孢)。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病原微生物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所以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第六部分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播区别:1、杀灭微生物完全性的差异:灭菌是完全的,消毒是不完全的,相对的。2、方法上的差异:灭菌方法多样,而消毒则多借助化学物质。3、效果差异:灭菌效果用无菌检查衡量,消毒效果以消毒剂的效价评定。第六部分微生物的消毒灭菌车间和实验室常用消毒剂:乙醇:蛋白质变性和溶解细胞,能迅速杀死细菌繁殖体,对一般病毒有一定消毒作用,85%乙醇使乙肝病毒失去传染性;对芽孢无杀灭作用,市售和自配的75%乙醇并非无菌。甲酚皂(来苏儿):损伤细胞膜。3%杀死大多数致病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对芽孢作用较弱;5%不能消毒与食品药品有关的器具,有毒性;2%用于皮肤消毒。新吉尔灭: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抗菌谱较窄,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第六部分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消毒液的使用问题:消毒剂具有杀菌功能,但它的杀菌作用是不完全的,不可能将所有的细菌杀灭。某个消毒剂的杀菌功能是在特定条件下,如规定浓度、温度、pH、有机物及时间等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如在配置消毒剂时,浓度不准,或使用中有效成分分解,使用时间过长,低于有效杀菌浓度时,只能抑菌不能杀菌,甚至消毒剂本身会染很多菌。因此使用消毒剂应有安全制度和监督机制,消毒液要定期更换,容器也应彻底清洁处理。第六部分微生物的消毒灭菌灭菌的问题:灭菌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要保证灭菌后物品完全达到无菌同时要保证灭菌物品原有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被灭菌物质成分不被破坏,不影响药品质量。防止灭菌后二次污染
本文标题:微生物1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7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