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DBJ14-029-200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总则1.0.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依据标准为《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4-029-2004)(以下简称“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从在建工程和既有工程的结构中钻取混凝土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1.0.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不应代替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的验收与评定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当对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有怀疑或争议时,按本规程推定的结构混凝土强度可作为结构混凝土质量的评判依据之一或结构性能鉴定的依据之一。1.0.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主要用于下列情况:1对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的测试结果有怀疑或因材料、施工、养护不良而发生混凝土质量问题时;2混凝土遭受冻害、火灾、化学侵蚀或其他损害时;3需检测经多年使用的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时;4需检测鉴定结构中混凝土强度,而其它检测方法不适用时。1.0.5本规程适用于抗压强度为10~80MPa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轻骨料混凝土、强度高于80MPa的高强混凝土等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1.0.6当钻芯法与其它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配合使用时,尚应遵守相应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1.0.7凡从事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其检测人员均应是通过专业培训与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1.0.8现场钻芯检测时,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规定,并应遵守钻芯现场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3主要设备3.0.1钻取芯样及芯样加工的主要设备、仪器均应有产品合格证。3.1钻芯机3.1.1钻芯机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操作灵活、固定和移动方便,并应有水冷却系统。3.1.2钻取芯样时宜采用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薄壁钻头。钻头胎体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缝、缺边、少角、倾斜及喇叭口变形。钻头胎体对钢体的同心度偏差不得大于0.3mm,钻头的径向跳动不大于1.5mm。3.1.3混凝土钻芯机功率、转速应足够大,保证芯样在10~15分钟内顺利取出。为防止卡钻或芯样折断事故发生,钻机应牢牢固定。3.2切芯机3.2.1切芯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牢固夹紧芯样的装置;配套使用的人造金刚石锯片应有足够的刚度。3.3磨平机3.3.1磨平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牢固夹紧芯样的装置,磨轮与芯样轴线应垂直,保证磨平后芯样端面与芯样轴线垂直。3.4补平仪3.4.1芯样端面补平仪应保证修补后混凝土芯样尺寸、不平整度、不垂直度等达到抗压强度检验要求。3.5钢筋探测仪3.5.1钢筋探测仪应适用于现场操作,其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60mm,探测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mm。3.6压力试验机3.6.1用于检测混凝土芯样圆柱体抗压强度的压力试验机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的要求。4[color=#DC143C]检测技术4.0.1检测前宜具有下列资料:1工程名称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2结构或构件种类、外形尺寸及数量;3成型日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4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等)和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资料;5结构或构件质量状况和施工中存在问题的记录;6有关的结构设计图和施工图等。4.0.2芯样试件的直径应为75mm、100mm或150mm,且不应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当同一结构或构件75mm、100mm、150mm直径芯样的强度换算值不同时,应采用大直径芯样检测结果。带有明显缺陷和加工不合格的芯样,不得作为混凝土强度检测用的芯样试件。4.0.3当需检测结构或构件较多时,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等与钻芯法综合检测,形成钻芯修正法,用钻芯法检测结果对其它检测方法测得结果进行修正,使检测结果更可靠,可减少对结构损害。如有必要,也可单独使用钻芯法推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4.0.4钻芯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两种方式:1单个构件检测:适用于单个柱、梁、墙、基础等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构件或范围。2按批抽样检测:适用于同楼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种类构件的检测。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不应少于9个,否则,应按单个构件检测。大型结构按施工顺序可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域作为一个独立构件,根据检测区域数量,可选择单个构件检测,也可选择按批抽样检测。4.0.5单个构件检测时,有效芯样试件数量不得少于2个;对钻取75mm小直径芯样试件的构件及大型构件,有效芯样试件数量宜适当增加。4.0.6按批抽样检测时,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抽测构件最小数量应符合表4.0.6规定。表4.0.6随机抽测构件最小数量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9~1516~2526~5051~9091~150抽测构件最小数量58132032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151~280281~500500~12001201~32003201~3200抽测构件最小数量50801252003154.0.7按批抽样检测时,应在每个随机抽取的结构或构件上至少钻取1个芯样,75mm直径芯样试件的数量可适当增加。钻芯位置的选取,尚应符合本标准5.0.1条的规定。5芯样的钻取5.0.1钻芯部位应由熟悉结构受力情况的设计单位认可,原则上,芯样应在结构或构件的下列部位钻取: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2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4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并尽量避开其它钢筋;5用钻芯法和其他方法综合测定强度时,钻芯部位应在其它方法的测区部位或在其测区附近。5.0.2钻芯机就位并安放平稳后,应将钻芯机固定。固定的方法可根据钻芯机构造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顶杆支撑、真空吸附或膨胀螺栓锚固等方法。5.0.3钻芯机使用三相电动机时,未安装钻头前应先通电检查主轴旋转方向。当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时,方可安装钻头。钻芯机主轴的旋转轴线,宜调整到与被钻芯的混凝土表面相垂直。5.0.4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碎屑的冷却水的流量,宜为3~5L/min,出口水温不宜超过40℃。5.0.5从钻孔中取出的芯样在稍微晾干后,应标上清晰的标记。若所取芯样的高度及质量不能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则应重新钻取芯样。5.0.6芯样在运送前应仔细包装,避免损坏。5.0.7结构或构件钻芯后所留下的孔洞应及时进行修补,修补方案应经设计单位认可。5.0.8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对钻芯机和芯样加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7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7.0.1芯样试件宜在与被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湿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如结构或构件工作条件比较干燥,芯样试件应以自然干燥状态进行试验;如结构工作条件比较潮湿,芯样试件应在潮湿状态进行试验。7.0.2芯样试件以自然干燥状态进行试验时,应根据端面加工方法确定在室内自然干燥的时间;芯样试件以潮湿状态进行试验时,芯样试件应在20±5℃的清水中浸泡3天,从水中取出后立即进行试验。7.0.3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50081-2002)中对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的规定进行。9混凝土强度的推定9.1单个构件检测9.1.1以单个构件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9.1.1)式中――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精确至0.1MPa;――单个构件检测时,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中的最小值,精确至0.1MPa。9.2按批抽样检测9.2.1按批抽样检测时,推定值的置信度宜为0.95。在有充分依据或可靠工程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置信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0.75。9.2.2按批抽样检测时,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应控制在表9.2.2的范围内,否则,应按本规程第9.2.3条的要求进行处理。表9.2.2测区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限值测区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25MPa25~50MPa≥50MPa变异系数≤0.20≤0.15≤0.129.2.3当不能满足本规程第9.2.2条要求时,可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1分析施工条件及检测结果,重新划分检测批。2增加芯样试件的数量。3若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或无条件采取上述措施时,宜按本规程9.1.1条提供单个构件检测的结果。9.2.4按批抽样检测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下式计算:(9.2.4)式中――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精确至0.1MPa;k――按批抽样检测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系数,根据不同的置信度按附录C查得。检测技术4.1一般规定4.1.1检测前宜具有下列资料;1工程名称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2结构或构件名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及施工图纸;3水泥品种、用量、厂名、出厂日期及强度、安定性检验报告,砂石品种、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以及混凝土配合比情况等;4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类型、混凝土浇注和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5结构或构件的试块混凝土强度试压资料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资料;6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4.1.2回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两种方式:1单个构件检测:适用于单个柱、梁、墙、基础等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构件或范围。2按批抽样检测:适用于同一检测批构件的检测。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不应少于9个,否则,应按单个构件检测。大型结构按施工顺序可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域作为一个独立构件,根据检测区域数量,可选择单个构件检测,也可选择按批抽样检测。4.1.3按批抽样检测时,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抽测构件最小数量应符合表4.1.3规定。表4.1.3随机抽测构件最小数量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9~1516~2526~5051~9091~150抽测构件最小数量58132032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151~280281~500500~12001201~32003201~3200抽测构件最小数量50801252003154.1.4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2按批抽样检测时,应根据结构或构件类型和受力特征布置测区,测区数量不得少于3个;3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1m;4测区宜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注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注侧面及浇注顶面或底面;5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6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0.04m2;7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应避开蜂窝、麻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装饰层、疏松层、浮浆、油垢,否则要将装饰层、疏松层和杂物清除,并将残留的粉末和碎屑清理干净;8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4.1.5结构或构件的测区上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4.1.6结构或构件的每一测区,宜先进行回弹检测,再测量碳化深度。4.1.7非同一测区内的回弹值、碳化深度值,在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不得混用。4.2回弹值测量与计算4.2.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布置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4.2.2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4.2.2)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i―
本文标题:DBJ14-029-200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9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