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年高中语文科研论文一则微博暴露出现行语文教育三大荒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一则微博暴露出现行语文教育的三大荒唐“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上海一位一年级小朋友这样做的语文试卷,语文老师在考卷上判了个大大的红叉。“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发搜狐、网易等网站、中国教育报等许多报纸关于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剧烈争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这则微博以及引发的争论,我十分沉重十分伤感。沉重伤感的不是众多媒体广大网友所关注的道德教育问题,而是我国语文教育现状。我认为这则微博,揭示出现行语文教育触目惊心的三大荒唐,值得教育首脑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警醒并及时应对。荒唐之一:根本不该让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做这类题目。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应该做好什么才有益于母语学科的持续发展呢?几千年传统语文教学是狠抓强根固本四个字。根是中华文化之根,强根就是打牢汉字基础。如何打牢?一是识字,二是明字理,三是规范书写、艺术书写。基础教育前期,汉字认读、书写应该作为语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本乃修身成人之本,固本就是要打好民族经典背诵基础。民族经典是民族文化精华之结晶,是民族精神之源泉,是修身成人之依据。没有物质,只要魂魄在,物质可以再创造;如果丢失了魂魄,又何谈物质创造呢。坚守优秀民族文化之根,是每个中国孩子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担负的职业使命。朗读背诵经典文本,是承继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方式。朗读背诵本民族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可以转移风气。这是语文教育最为核心的东西,也是小学阶段孩子们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强根固本,打牢汉字基础、经典基础,就是让下一代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最应该做的事情,练好童子功,受用一生,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这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没有这一基础,语文教育的其他美好设想都只能是空想而已。作为过来人,大家扪心自问,让孩子们做这些苍白无聊、转瞬即忘的阅读题目有什么意义?对孩子们从文化源头上了解热爱自己的民族,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有什么帮助?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这难道不是极其荒唐的事情?做这类题目让孩子们错失母语学习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机姑且不论,这类题目小学生做,初中生做,高中生还做,任怎样有灵气的孩子,做十二年这样的题目都会把他们语文学习的胃口彻底败坏,都会让他们变得憨憨傻傻不正常。根本不该让孩子们做的荒唐事情为什么堂而皇之大行其道?那是因为没有人对语文学科统筹设计,语文学科不能依据学科学习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来安排学习内容,才闹出这样荒唐的笑话。荒唐之二:语文教师根本不该为这类试题荒废生命。根据微博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小学生做的这份试卷,在一段孔融让梨的拼音文字故事后面,共有四道试题:1、这篇短文讲的是——的故事。学生答案是“孔融”。教师判为正确。2、孔融——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横线上供选择的答案有两个:谦恭敬让、勤劳。学生答案是第一个。教师判为正确。3、人们觉得奇怪,问孔融为什么不拿?省略号后面文字和学生答案没有显示出来。4、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答案是“我不会让梨。”教师判为错误。看到这四道题目,每位语文老师都会感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为止,各学段语文老师面前的练习题目、考试试卷中都少不了这样的试题。这类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试题,做题的学生和判题的教师都不可能有简洁清晰而唯一的答案,这就是令教师学生极端头痛又不得不应对的阅读分析试题。谁都知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十分个性化的思维创造过程。生活阅历不同,性情气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文本的感知感受解读也不同。任你如何思考如何解读如何感受,试卷这里却只有一个权威答案等着你。“我不会让梨”不合乎权威答案,老师只能也必须判学生为错误。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选择了某作者的文章做阅读材料,原文作者兴冲冲做了这几道阅读题目,本以为十拿九稳,谁知一对答案却傻了眼,作者对自己文章阅读题的解读根本就不及格。这样极端的例子绝非个案。随便找个人出这类阅读题,足以难倒考试院的专家学者。如若不信,可以当场试验。语文教师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理应自己多读经典好书,引领学生多读经典好书,师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积淀人文素养,提升语言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引领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但就是这样荒唐玄乎的题目,贯穿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十二年学校生涯,挤占师生阅读时间,师生生命的许多时光就消耗在这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导致如今阅读荒芜,经典文化失传的现状。这种试题根本不该用作语文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应对这种试题根本不是语文教师应做的事情。举国中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被动地面对此类题目,这岂不是荒废生命,荒唐之极?荒唐之三:这不是语文素质教育应该做的事情。语文与国文、国语、母语、汉语、中文等义,像国旗、国歌一样代表国家尊严,像天文、水文、人文一样壮丽。语文奠定和培育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族思维、民族品格、民族特质、民族智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国学大师任继愈说过:“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自从有文字以来没有中断过。只有中国持续不断的五千年。语文课应该代表五千年的成果。”国人诟病语文,正表明对语文教育期望甚高;要繁荣现代文化事业,要文化立国提升民族软实力,离开母语无从谈起。这则微博引发的争论,正暴露出语文学习基本规律与现行教育理念、语文应试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两大尖锐矛盾。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来看,学习汉语以识字为基础,必须掌握足够的识字量。我国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传统经验,就是“注重识字”。汉字从每个字的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承载了华夏5000年的灿烂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全方位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获得和谐的发展,这不仅是智育开窍,也是德育熏陶和美育陶冶,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清人王筠《教童子法》有“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之论,确实有其道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写、读、背三字足矣。写: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打好书写基础,让下一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会写汉字,写得一笔好字。读:熟读经典,多读经典。“读书百遍,经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传递着中国语文传统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的有效经验。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朗读。这是汉字、汉语特点决定的,汉语以汉字为基础,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文字具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背:熟背经典,多背经典。古代教师开讲前,学生要对学习内容熟读成诵,倒背如流。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学生都要背诵,教师甚至用打板子强制学生完成。这种笨办法使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随着阅历增加这种涵养积淀慢慢发酵,最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终闪射出创新创造的火花。博闻强记是“厚积”,是“薄发”的物质基础,是独到见解、新颖思想产生的土壤。记和背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中间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死记硬背”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必要步骤。没有这一步,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大家是读书很少而成就很高的,现行教育理念和语文应试教育却让当今学生淹没在题海里,整天为“人们觉得奇怪,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这类毫无意义的练习题目所困,被剥夺了写、读、背打牢基础的时间,直接结果是导致民族文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学生书写水平太低了,读的记的有用东西实在太少了。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也是学生语文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古代塾师教育理论学习有限,教研活动开展很少,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不先进,但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把大量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记,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获取语文能力。纵观当今语文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都有完备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技术技巧,但真正尊重语文学习规律高效实用的没有,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弃巧守拙返璞归真,尊重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吸取营养,简简单单抓好写、读、背三字,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育现状,让下一代喜欢民族语文学好民族语文呢。欲速则不达,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做阅读分析题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们语文阅读分析能力越来越低下,语文素质越来越低下。语文教育教学不要花里胡哨,要实实在在;不要标新立异,要尊重规律;不要急功近利,要着眼长远。小学一年级学生踏上这样的语文学习歧途,意味着几十年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则微博暴露出语文教学的三大荒唐,对于我们认清语文教学现状并改进之,无疑是一件好事。
本文标题:2015年高中语文科研论文一则微博暴露出现行语文教育三大荒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5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