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自然观1突破自然与人文的二分格局•自然与人文的分裂是工业化的特色之一。–在近代的本体论思想中,有物质与精神的分离,在近代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中,有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这两类分类的思想,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地演变为自然与人文相分离的自然观念。–这种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并且是对立的。–人们应当致力于控制和征服自然界,做自然界的主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三类不同形态的物质。–天然自然:运行规律与人无关的自然物。–人化自然:运行条件受人影响的自然物。–人工自然:内在规律由人确定的自然物。•生态文明背景下开始成长的生态自然观念,不仅仅具有整体性,而且还要求突破自然与人文二分的格局,把整体性的自然观念从认识层面扩展到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故此也称为广义的自然或大自然观。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持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浅层生态学认为目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只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它主张在不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条件下依靠技术的进步来改变环境,而且就根本而言,改变环境是因为目前的环境危机对人类已经构成了威胁。“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活动所追寻的全部利益都是为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人和人的价值是首位,因此道德规范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人类不会为动物、植物或其他种属去做任何事情,除非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欲求。深层生态学注意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立场,从而提出了“生态中心主义”加以纠正。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一是生态系统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是坚持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价值原则,价值规律在生态系统范围内具有对称性或无中心化。2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生态自然观的基本问题不是“世界是什么?”,因为这样一来,主体又立足于神的位置。人们对自然界所提的问题需要把提问者纳入其中。例如:“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应当如何行动?”–一方面秉承本体论的传统方法(第一条);另一方面引入了价值论命题(第二条)。总体上看,生态自然观把“是”与“应当”两种知识溶为一体,必然与必需两类命题并举,从知识的内容与形态上区别于以往的自然观。传统自然观不包含价值判断,两者相互分离。3.生态危机•(1)生态危机的内涵: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指人类不合理活动引发的危机,属于社会问题,不属于自然灾害。–生态危机的要害在于生态系统整体的破坏:结构的损害,功能的丧失。–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2)生态问题的分类:–对生存条件的破坏所引发的生态问题。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机械、物理和化学等变革活动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不和谐。–对生物物种的破坏所引发的生态问题。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改变物种内部的运行机制,导致生物物种之间的不和谐,特别是人工生命与天然生命之间的冲突。转基因有害吗?•目前学术界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比如次生虫害的爆发、杂草的耐药性增加导致的农药使用量不减反增以及基因漂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等等。–2000年加拿大就曾经爆发了著名的“超级杂草”事件,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这就是所谓的“超级杂草”事件。(3)生态危机诸现象•自然现象:生态危机突出地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等等。•社会现象:生态危机的社会中总是存在着贫富极度分化、科技对人文的冲击和打压、片面发展、高频率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追求过度消费等社会现象。(4)生态危机的原因–观念:社会流行反生命的观念,例如极端的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科技:认识的有限性和变革能力的低下,以及研究动机与应用目标的分离;–人与人的关系:弱肉强食的动物式社会关系导致人对自然开发利用的无序竞争状态。4.协调人与自然关系(1)寻求生态共识(生态理念)–建立多元文化下的生态共识。人们的生态思想必然蕴含着区域或社群属性。多元化的生态思想共同展现同一个生态主题,并且包含着公共的生态理念。例如,可续发展、绿色发展、尊重自然等等观念深入人心,得到普遍认同。–在生态共识的建设方法也要生态化。生态共识的形成需要平等的思想环境。不同的生态智慧应当得到相同的尊重,不同的生态建设之路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打造生态共识平台有助于多样性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发展。•生态思想的来源: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质应当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属性中寻找。思想的来源是多样的,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来源:•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传统中留下了特有的生态生存之道,今天的思想应当是传统的传承。[例如各文化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普适的科学:在广义自然系统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共同本质。[例如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实践:在人与自然的连接纽带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共同本质。[例如有机农业的实践等](2)发展和依靠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指节能低耗并且对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它表现在各种科技要素中。•绿色科技首先表现在科技思想、方法、工艺、手段与技能等方面;•绿色科技还体表现在科技决策、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营销、消费和回收等过程。绿色方法论•我们追求节能低耗和环境友好的技术,但是,什么样的技术是节能低耗和环境友好的呢?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回答这一问题,科学技术方法论也是一个回答问题的角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不同的求解方法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上往往表现不同。在热力学中,不可逆过程有路径依赖的性质,不同的道路能量损耗不相等。•我们以模型方法为例进一步认识绿色方法。•本质论模型比行为主义模型更节能。–本质论模型是在研究事物的内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模型;行为主义模型则是在研究事物外部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模型。–从近代以来,行为主义模型一直占主要地位。牛顿力学模型就是一个行为主义模型,对力的本质不作假设,而是从力的效果来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应用质量概念来刻划对象的运动禀性,并没有更细致地描述事物的内部结构。–热机也是对热效应的模拟,效率同样也是很低的。蒸汽机的效率不高于10%,内燃机的效率也就在30%左右。–电磁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电与磁的互动机制等,对电磁运动的内部结构有了一定的描述。所以,它并不是完全行为主义的,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内部结构有所描述。因而,电动机与发电机的效率相对较高,可达到70%至90%。•在环境友好方面,生成论模型(或自组织的进化模型)既优于他组织模型,也优于退化模型。–按自组织理论,模型可分为自组织与他组织两类,自组织模型又可分为进化与退化两种。–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进化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所以,生成论模型应当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友好的。–相反,他组织与退化过程都是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是环境不友好的。(3)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前提。由于它们是一个整体内部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共同发展,所以,两者之间应当是充要关系。•人与自然冲突的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有待于社会的整体改变。不和谐的社会必然出现病态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这只是病态,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在根本上就是错误和丑恶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人类社会还处于动物式的形态时,通过损害自然来获得竞争优势就成为一种有利于竞争的手段,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有待于人类的第二次提升,即人从社会关系上与动物区别开来。•人与人关系协调的三个层面•伦理道德的协调:生态文明首先从每一个人做起,所以,道德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点。生态观念应当融入社会的道德系统中去,内化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法律制度的协调:通过法律制度以及严格的司法,强制性地协调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法律体系不是某一统治集团权力的固化,而是生态系统公平正义的显现。•政治制度的协调:在自由与民主的政治理念下建立起和谐的政治关系以及对强权的约束机制,使得破坏生态的力量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本文标题:4生态自然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6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