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5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1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一)管理的涵义与特征01.管理的涵义与特征(P5-9)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特征:①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目的性;③人本性;④综合性;⑤创新性;⑥艺术性(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02.管理规律(P11-12)管理规律是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管理规律至少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规律和技巧性规律等类型。共有规律主要有:循环、人本、择优、组织、权变和反馈规律。03.现代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的区别(P12-13)(1)现代管理学与管理科学的区别。管理科学是一系列管理学的总称。目前主要有管理学(或管理原理)、管理哲学、比较管理学、管理史学(如管理史、管理思想史)等。现代管理学只是管理科学庞大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学科,它不是泛泛地研究管理规律,而是专门研究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即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2)现代管理学与领域管理学的区别。领域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各个空间领域中管理特殊规律的一类管理学科。它们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的研究对象没有确定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它是研究管理的一般规律,而后者则是有确定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它研究管理的特殊规律。现代管理学是研究领域管理学的指导,而领域管理学又是研究现代管理学的基础。(3)现代管理学与业务管理学的区别。现代管理学所研究的一般管理原理,一般不涉及具体的业务和方法,但它对具体的业务和方法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而业2务管理学是对专项职能、专门业务、专门方法和艺术的研究,有些属于通用的部分经过抽象可以纳入现代管理学的内容,不能通用的部分则不能纳入。这就是现代管理学与业务管理学之间主要的区别和联系。(二)管理要素01.管理主体的特征(P22-23)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它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由管理者群体组成的管理机构。管理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权力(支配权、法定权、继承权、影响权);二是要有一定的能力(技术业务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影响号召能力,最主要的是组织指挥能力)。02.管理者的素质(P28-31)管理者的素质,就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具体包括如下涵义:一是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二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三是处于总揽全局的统率地位,素质高于普通人;四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应具有不同的素质;五是有很强的时代性。一般地说,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以下内容:(1)政治素质: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要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又拥护改革开放;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2)品德素质:至少应当有: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洁。(3)知识素质:一般说,应力求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自然科学知识,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总之,既要是精通某一门知识的“专才”,又要是博学识广的“通才”。3(4)业务素质:主要是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科学决策能力。②知人善任能力。③组织协调能力。④开拓创新能力。03.管理机构的设计类型与原则(P31-39)管理机构的设计类型有:①直线制(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联系简捷,便于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它要求各级负责人具有较全面的业务知识,能亲自处理全部管理业务。适用规模不大、职工人数不多、管理工作比较简单的单位);②职能制(最大优点就是将单位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从而能大大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缺点是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使下级无所适从,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③直线职能制(又称直线参谋制,是上述二者的有机结合。优点:既能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但应注意克服过分强调直线指挥,而对职能机构的职权不够重视的倾向。可以考虑适度授权);④矩阵制(又称目标规划制,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机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领导机构。优点是实施双重领导,有利于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缺点是由于领导关系上的双重领导,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适用于某些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参加完成的项目或业务);⑤事业部制(又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是目前西方国家规模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机构形式。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市场分布面较广的企业管理。缺点是容易造成人员调整困难和机构重叠,增加管理层次、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管理机构的设计原则有:①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②责、权、利相一致;③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所以,在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要处理好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④任人唯贤,择优录用;⑤精简、效能。404.管理职能的类型(P41-42)管理职能产生于管理活动。1916年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对管理职能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科学分类,指出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管理五项活动,而管理活动又可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基本职能。总结管理职能分工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两个特点:一是由粗到细,由少到多;二是由“硬”到“软”、“软”“硬”兼施。05.管理客体的特征(P45-47)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管理客体的特征是:①客观性;②系统性;③规律性;④可控性(或称可管理性,是指管理客体能对管理主体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管理主体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影响和控制管理客体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客体之所以具有可控性,首先,在于它本身具有可控机制和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取决于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把握能力,最后,还必须要以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为前提。相对于管理主体的控制或管理能力来说,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06.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与作用(P49-51)地位:(1)从政治、经济、法律上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都是同样的劳动者,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2)从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虽然具有行使管理职能或参与管理的一面,但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相比,他们则是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也即是被管理者。(3)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②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5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③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作用(三个方面六种身份):(1)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2)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3)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07.作为管理客体的经济系统的共有经济规律(P54)共有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类经济规律的主要有: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②价值规律。除以上两条外,还有许多共有经济规律,如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规律、物质利益规律、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时间节约规律、供求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经济规律等。08.管理目标及其作用与制定原则(P60-61,63-66)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包括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1)凝聚作用。(2)导向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科学预测的原则;民主参与的原则;方案选优原则;信息反馈原则。09.实行目标管理(P68-69)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激励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本单位的目标制定,并在目标的实施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所承担的目标任务,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这是一种建立在职工能力充分开发基础6上的,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仅以目标的实现来说,这种方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进行目标分解;(2)制定相应对策;(3)进行目标协商;(4)明确目标责任;(5)编制目标展开图;(6)重视目标成果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评定目标的复杂难易程度,评定完成目标的主要努力程度)。10.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有何区别(P72)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2)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则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3)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因而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心理上的满足,并由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11.管理信息的特征(P75-76)①有用性;②综合性;③经济性;④共享性。12.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P76-77)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信息是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又是系统中各要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的介质。从其具体形态来看,无非是人、财、物、信息四大要素。这是因为:第一,管理主体是由人构成,而人之所以成为管理主体,主要是因为他持有某种管理权力、怀有某种管理目的并形成了某种管理行为或职能。第二,管理客体一般是由人、财、物构成,但是它们之所以成为管理客体,主要是因为与管理主体发生了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三,管理环境,实际上是指管理系统以外的系统。之所以把它作为管理的要素,主要是因为它必然要对管理系统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信息的7交换关系。(三)管理观念01.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P92-96)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具体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管理中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从而纳入管理要追求的最高目标。(3)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管理客体的“人”,也包括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作为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因此管理中的人本观念是指所有与管理活动有关的、涉及人的各种存在方式的、整体的人本观念。(4)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本性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点。因此,在管理人本理论的研究中,各国之间既可大胆借鉴,也不能照抄照搬。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1)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作为管理客体的要素有人、物质资源、科技、信息、时
本文标题:2015年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考试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7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