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7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二
-1-2017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生产者CO2消耗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CO2相对值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解析】选B。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即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2.(2014·海南高考)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2-【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营养级”“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2)关键知识:能量流动的特点;数量金字塔不同于能量金字塔。【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关系。A图中,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可知A项为能量金字塔。B图中,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B项为栎林数量金字塔。C、D图中各个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既不符合能量金字塔也不符合数量金字塔。【知识总结】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类型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一般随营养级升高而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3-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能量流动是在生物圈内循环进行的C.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不都是单向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解析】选C。植物只能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B错误;碳在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之间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次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多少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4.(2016·安顺模拟)下面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有关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4-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选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肥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选C。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CO2的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2、X3等表示动物摄食有机物的过程,Y1、Y2、Y3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况下,生产者固定的CO2大于Y和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到分解者自身的有机物中。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时,X3=X1×10%×10%。6.(能力挑战题)下图一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CO2浓度图,图二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5-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B.图二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二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D.图二中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解析】选C。图一中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图二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c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f过程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甲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丙是分解者,其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7.下列存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烟草种子经橙光照射发芽率大大提高B.玉米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C.水稻种子经X射线照射出现一秆双穗D.蒲公英的种子能随风播散【解析】选A。烟草种子经橙光照射发芽率大大提高,存在物理信息的传递;玉米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属于多倍体育种;水稻种子经X射线照射出现一秆双穗,属于基因突变;蒲公英的种子能随风播散,属于自然选择,是-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8.(2016·保山模拟)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的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解析】选A。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A正确;许多化学物质能够参与信息传递,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代谢产物等,B错误;生物信息不属于信息传递的种类,C错误;行为信息可以在同种和异种生物间传递,行为信息多种多样,例如蜜蜂的“圆圈舞”以及鸟类的“求偶炫耀”,D错误。9.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B.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C.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D.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初生演替过程【解析】选A。据图可知,在S点对应的时间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7-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恢复过程中原有物种重新兴盛或是新物种出现,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10.(2016·沈阳模拟)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A.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B.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解析】选A。农作物的适时灌溉是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A错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属于物理信息的运用,B正确;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这是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之一,C正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属于物理信息的运用,D正确。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8-A.能量流动、碳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循环C.碳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循环【解析】选C。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12.(2016·曲靖模拟)森林遭遇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选B。森林遭遇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此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13.(2016·大庆模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B.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9-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D.植物将大气的CO2转化成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最后又重新回到大气中【解析】选B。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植物将大气的CO2转化成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最后又重新回到大气中,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解析】选C。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幅度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知识总结】剖析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0-(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3)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15.下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解析】选B。在小生态瓶的不同水层有不同生物分布,所以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故A正确;虾和螺蛳吃金鱼藻,所以小生态瓶中有食物链存在,故B错误;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例应适中,故C正确;生态瓶的稳定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故D正确。【易错提醒】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各营养级生物之间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关系,并形成合适的食物链结构。-11-16.下列关于几幅曲线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B.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则b可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C.丙图中因
本文标题:2017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