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3届高考数学考前归纳总结复习题9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1.待定系数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也有人将此方法称为定义法。2.直译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的坐标(x,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3.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f(t),y=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x,y)=0。4.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5.几何法:若所求的轨迹满足某些几何性质(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可以用几何法,列出几何式,再代入点的坐标较简单。6: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二、求轨迹方程的注意事项:1.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的运动规律,即P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0)(.2为参数又可用参数方程表示程轨迹方程既可用普通方ttgytfx,yx,F来表示,若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则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3.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出现增解则要舍去,出现丢解,则需补充。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4.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他方法。在此不一一缀述。三、典例分析1.用定义法求曲线轨迹求曲线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互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求轨迹中的作用,只要动点满足已知曲线定义时,通过待定系数法就可以直接得出方程。例1:已知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为动点,且满足,sin45sinsinCAB求点C的轨迹。【解析】由,sin45sinsinCAB可知1045cab,即10||||BCAC,满足椭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12'22'2byax,则34,5'''bca,则轨迹方程为192522yx()5x,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2)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3)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4)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变式1】:1:已知圆的圆心为M1,圆的圆心为M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M1、M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a=2,b2=12。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一动圆与圆O:122yx外切,而与圆C:08622xyx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是:A:抛物线B:圆C:椭圆D:双曲线一支【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则有1||1||RMCRMO,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故选D。2.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例2: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设M点的坐标为),(yx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M=,22121aaAB22222,ayxayxM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周.【点评】此题中找到了OM=AB21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直译法有下列几种情况: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4)借助平几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分析出其数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变式2】: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2||||PBPA),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答】∵|PA|=2222)3(||,)3(yxPByx代入2||||PBPA得222222224)3(4)3(2)3()3(yxyxyxyx化简得(x-5)2+y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3.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的运动是由直线l1引发的,可设出l1的斜率k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坐标(x,y)满足的参数方程。解法1:设M(x,y),设直线l1的方程为y-4=k(x-2),(k≠0))2(14221xkyl,ll的方程为则直线由,,Axl)0k42(1的坐标为轴交点与,k,Byl)240(2的坐标为轴交点与∵M为AB的中点,)(1222421242为参数kkkykkx消去k,得x+2y-5=0。另外,当k=0时,AB中点为M(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M(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x+2y-5=0。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1k2=-1时,需注意k1、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PAB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21||ABMP解法2:设M(x,y),连结MP,则A(2x,0),B(0,2y),∵l1⊥l2,∴△PAB为直角三角形||21||ABMP,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222)2()2(·21)4()2(yxyx化简,得x+2y-5=0,此即M的轨迹方程。分析3::设M(x,y),由已知l1⊥l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1k2=-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M点坐标表示A、B两点坐标。事实上,由M为AB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解法3:设M(x,y),∵M为AB中点,∴A(2x,0),B(0,2y)。又l1,l2过点P(2,4),且l1⊥l2∴PA⊥PB,从而kPA·kPB=-1,02242204y,kxkPBPA而0521224·224yxyx,化简,得注意到l1⊥x轴时,l2⊥y轴,此时A(2,0),B(0,4)中点M(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x+2y-5=0综上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5=0。【点评】解法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解法2,3为直译法,运用了kPA·kPB=-1,||21||ABMP这些等量关系。用参数法求解时,一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选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式3】过圆O:x2+y2=4外一点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的中点M的轨迹。解法一:“几何法”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M是弦BC的中点,所以OM⊥BC,所以|OM|2+|MA|2=|OA|2,即(x2+y2)+(x-4)2+y2=16化简得:(x-2)2+y2=4................................①由方程①与方程x2+y2=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y2=4(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解法二:“参数法”设点M的坐标为(x,y),B(x1,y1),C(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4),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2)x2-8k2x+16k2-4=0...........(*),的中点,所以x=2221142kkxx...............(1),又OM⊥BC,所以k=xy.................(2)由方程(1)(2)消去k得(x-2)2+y2=4,又由方程(*)的△≥0得k2≤31,所以x<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y2=4(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4.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例4.的的中点求线段为定点上的动点是椭圆点MAB,a,,AbyaxB)02(12222轨迹方程。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A、B、M,其中A为定点,而B、M为动点,且点B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M的运动是由B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M、B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M的坐标为(x,y),而设B点坐标为(x0,y0)则由M为线段AB中点,可得yyaxxyyxax22220220000即点B坐标可表为(2x-2a,2y)上在椭圆点又1)(222200byax,yxB,byaaxbyax1)2()22(12222220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数学考前归纳总结复习题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5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