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2年秋季《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1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2年秋季入学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大纲一.考试要求《大学语文》是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必考科目。本科目的考试目标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基础知识,汉语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据此制定如下考试要求:1、考生应掌握较为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基本常识,如字词句的运用、语法规律等。2、考生应掌握考试相关范围内的文学与文化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社会背景、时代流派等有关知识。3、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外现代文学的能力,能较为准确地解答有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能对指定课文加以赏析。写出赏析文章。4、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各种体裁的文章。二.考试内容(一)语文基础知识:1、正确理解有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2、一般性的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3、辨析有关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了解指定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与典故。5、较为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段落。(二)阅读理解与赏析:1、快速阅读理解有关文章,正确回答相关问题。2、对指定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加以赏析。23、熟悉考试范围内的诗文名句,能够对空缺的部分加以补充。(三)写作常识与写作实践:1、准确把握常用文章的体裁特点,写出符合体裁要求的文章。2、熟练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写作方法。3、会写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文章。三、指定教材《文学经典读本》(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四、考试篇目(一)诗歌:《蒹葭》、《渔夫》《春江花月夜》、《将进酒》、《长恨歌》、《定风波》、《再别康桥》、《白玉苦瓜》、《回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吉檀迦利》(节选)、《浮士德》(节选)(二)散文:《论语二则》、《逍遥游》(节选)、《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人间词话》(二十六)、《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我为何而生》(三)小说:《世说新语二则》、《黛玉葬花》、《白色鸟》、《项链》(四)戏剧:《游园》、《绝对信号》、《哈姆莱特》(五)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六)写作:《作文六诀》、《平淡的境界》五.考试类别及题型(一)笔考1、选择2、填空3、判断4、简答5、论述6、阅读理解(翻译、释词、简析)7、作文(二)机考1、单项选择2、多项选择3、判断六.考试内容1、《蒹葭》:有关《诗经》的常识;诗中的比兴手法;诗的意境;背诵诗中名句。32、《渔父》:有关《楚辞》的常识;诗中的对偶、比喻手法;两种人生态度。3、《逍遥游》(节选):庄子及道家常识;语段阅读。4、《春江花月夜》:作者常识;诗的意境;赏析背诵诗中名句。5、《将进酒》:作者诗歌风格;分析诗中的感情;背诵诗中名句。6、《长恨歌》:分析诗的主题;背诵诗中名句。7、《定风波》: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背诵词中名句。8、《再别康桥》:作者代表的诗歌流派;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三美理论。9、《白玉苦瓜》:乡愁诗人;诗的意象选择与组合。10、《回答》:作者代表的诗歌流派;背诵诗中名句。1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背诵全诗。12、《浮士德》:作者常识;浮士德形象。13、《吉檀迦利》(节选):作者常识。14、《论语二则》:其中表现的孔子的人生理想与教育方式。阅读理解。15、《滕王阁序》:赏析与背诵文中名句。修辞手法。阅读理解。16、《前赤壁赋》:写作特色,赏析名句。阅读理解。17、《人间词话(二十六)》:对“境界”论的认识。背诵名句。阅读理解。18、《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文中的名句理解。19、《我为何而生》:了解文章思想与结构;学习写作方法。20、《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翻译全文。阅读理解。21、《黛玉葬花》:《红楼梦》常识;宝黛性格比较;《葬花吟》表现的黛玉的心情。22、《白色鸟》:小说的涵义,白色鸟的寓意。小说线索。23、《项链》:小说的主题。24、《游园》:游园的象征意义;赏析背诵名句。25、《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26、《绝对信号》:先锋戏剧。27、《我有一个梦想》:本文的思想意义,语言特点。28、《作文六诀》、《平淡的境界》:阅读,把握写文章的要点。29、每篇的作者、时代或国籍、体裁等。4七.考试主要内容简要归纳1、《蒹葭》:有关《诗经》的常识;诗中的比兴手法;诗的意境;背诵诗中名句。(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诗经》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4)《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5)《蒹葭》诗句背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6)《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比兴手法。2、《渔父》:有关《楚辞》的常识;诗中的对偶、比喻手法;两种人生态度。(1)楚辞是一种诗体,又是《诗经》以后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是地方色彩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3)《渔父》两种人生态度:其一:佯狂玩世,逃避现实,苟且偷安,保全性命。其二:明辨是非,宁死不屈,决不同流合污,济世济民。(4)《渔父》诗句背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6)《渔父》为屈原所作,其中“父”,同“甫”。(7)阅读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1).将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A.屈原既放.B.形容..枯槁C.何故至于斯.(3).简答:这段文字表现了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逍遥游》(节选):庄子及道家常识;语段阅读。(1)《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散文。54、《春江花月夜》:诗的意境;赏析背诵诗中名句。(1)《春江花月夜》被评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2)作者张若虚,一生留下两首诗。被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3)《春江花月夜》诗句背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叶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4)“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可以解释为“牵动”。5、《将进酒》:分析诗中的感情;背诵诗中名句。(1)《将进酒》诗句背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将.进酒,杯莫停”。加点词的意思是“请”。(4)李杜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双璧,人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6、《长恨歌》:分析诗的主题;背诵诗中名句。(1)《长恨歌》主题三说:讽刺说。唐玄宗贪色误国,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悲剧。爱情说。描写且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双重主题说。前为讽刺,后为同情。这里主张爱情说。作品的实际叙述,总马嵬事变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描写都倾注了同情。一方面,作者对历史事实有取舍。改动和回避了一些史实。开头写杨按正规方式进宫。对杨国忠等任用回避,一笔带过。总之,诗歌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赞美二人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对李、杨贪爱怠政、荒淫误国有所讽刺谴责。不满二人沉湎于骄纵淫逸,荒怠朝政,最终导致战乱,误国误民。(2)《长恨歌》诗句背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6(3)“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加点词的意思是“醒来”。7、《定风波》: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背诵词中名句。(1)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2)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和李清照。(3)豪放派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又称“苏辛”。(4)《定风波》诗句背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8、《白玉苦瓜》:诗的意象选择与组合。(1)《白玉苦瓜》的体裁是诗歌,作者是余光中。(2)《白玉苦瓜》用苦瓜来象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背诵全诗。(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表现了海子“对生命的热爱”。(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背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0、《论语二则》:其中表现的孔子的人生理想与教育方式。(1)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怀”是“使之得到关怀”之意。(3)在“愿无伐善,无施劳”中,“伐”是“夸耀”的意思。(2)阅读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①.将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②.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A.盍.各言尔志B.愿无伐.善,无施.劳。③.孔子的回答表现了什么学派的政治理想?它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11、《滕王阁序》:赏析与背诵文中名句。修辞手法。(1)唐代文学的“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7(2)《滕王阁序》名句背诵: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加点词的意思是“境遇艰难”(4)阅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①.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说明下列句子所用的典故:A.酌贪泉而觉爽。B.处涸辙而犹欢。12、《浮士德》:作者常识;浮士德形象。(1)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2)浮士德形象。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8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13、《前赤壁赋》:写作特色,赏析名句。(1)《前赤壁赋》的体裁是词,作者是苏东坡。(2)《前赤壁赋》主要运用了“主客对话”的形式来阐明作者的观点。14、《人间词话(二十六)》:对“境界”论的认识。背诵名句。(1)《人间词话(二十六)》背诵名句: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5、《我为何而生》:了解文章思想与结构;学习写作方法。16、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翻译全文。(1)“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此句中“就之”是指“拜访他”。(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加点词的意思是“睡醒了”。(3)《世说新语
本文标题:2012年秋季《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0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