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09年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征求意见第三稿)按照省政府的通知要求,我市对去年以来产业转移工作进行认真的自查,总结分析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查找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和一些要求建议。现汇报如下:一、产业转移工作总体进展情况省委、省政府出台“双转移”决定,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际视野谋划我省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双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粤东(汕头)现场会、粤东地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双转移”这一战略机遇,更加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为先导,以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省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交通、产业配套等比较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省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融资步伐,加2强园区统筹管理,扎扎实实推进产业转移工作,使省示范园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工业经济带建设和打造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有了良好的开端。(一)加强领导,着力建立产业转移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转移”工作,把“双转移”工作作为推动我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高规格工作会议进行统一部署,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机制,亲自协调解决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园区规划、园区定位、主导产业、管理机构、土地保障、资金落实、环保措施等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也把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推动“双转移”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在机构设置方面,成立了由蔡宗泽市长任组长,邓大荣副书记、余健明副市长、林梃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各有关单位组成的“汕头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建立了“汕头市产业转移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汕头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去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和园区各片区工作会议达53次。同时,为加快省示范园的开发建设,市成立了由市委邓大荣副书记为组长,市政府林梃副市长、郑炳灶副厅级干部为副组长的市工业经3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与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邓大荣副书记、林梃副市长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省示范园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碰到的实际问题,去年先后召开了2次市工业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和8次组长办公会议,就园区项目的公开招投标、征地、青苗附着物补偿、规划、设计、施工、融资、产业转移工作园资金使用等工作进行研究协调解决,有力推动省示范园的建设。在政策措施方面,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先后制订《中共汕头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汕头市产业转移规划》、《汕头市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实施方案》、《汕头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暂行办法》、《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财政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准入条件》等10多个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主要措施,并把产业转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加快省示范园的开发建设。(二)创新思路,着力探索自行规划建设省示范园新路子我市省示范园是以工业经济带为空间载体,依托汕头保4税区及广澳、海门港区,在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有关园区,自行规划建设面积为21.84平方公里。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双转移”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3月13日,省政府批准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月25日,汕头成功竞争成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得省第三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汕头与省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其他城市不同,是省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自行规划建设的省示范园,没有合作共建对象。我市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省示范园建设成为集工业生产、保税物流、研发创新、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布局科学、设施完善、要素齐全、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广东东南沿海“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为省“双转移”探索新路子和新经验。一是发挥市、区两级积极性,建立既统一协调又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去年专门成立了市工业经济带开发建设办公室(与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日常管理,各片区均成立园区办或指定部门负责片区的开发建设及管理,共配备负责产业转移工作专职人员40人,对省示范园有效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同时,制订《2009年度扶持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与发展工作方案》,就承接转移项目、用地指标安排、财政资金投入、招商引资计划、项目服务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5市政府不定期组织省示范园建设检查督促现场会,督查建设进展情况。建立各片区建设及信息报送情况与省产业转移扶持资金分配挂勾的制度,将产业转移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发挥自行规划建设优势,更广泛地承接产业转移。由于我市是自行规划建设的省示范园,因此能够更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既可以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也承接港澳、台湾等地区和国内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同时也转移本市中心城区部分企业到省示范园。去年以来,我市多次赴深圳、香港、台湾等地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和产业联盟组团到省示范园。如:濠江区与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在省示范园濠江片区合作建设“中国(汕头濠江)电子电路工业基地”,汕头机械联盟企业转移到省示范园;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潮南区赴上海成功举办招商引资经贸活动。去年省示范园共已引进了宏俐电子、永成科技、创锋数码、东通电子、中科诺、美希美实业等10多家大型企业进园建设。同时,针对市中心城区部分企业用地紧缺的情况,选择一些产业符合条件的金明塑胶、华泰钢结构、宜华木业、华仑科技等骨干企业转移到省示范园进行增资扩产,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集聚发展。三是发挥临港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我市把承接产6业转移与发展临港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省示范园内的汕头保税区、广澳深水港区的优势,实行“区港联动”。去年4月2日,我市积极向省政府和国务院申报汕头保税区转型为综合保税区,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专题向国务院请示,国务院已批转海关总署牵头征求有关部委意见。综合保税区设立出口加工和保税物流中心,发展出口加工、仓储运输、国际贸易和金融信息业,实现优惠政策和功能叠加。同时,我市加快建设物流园。作为粤东地区首家的保税区塑料交易所,于去年11月正式开业运营,成为以电子交易为主,兼现货交易、现货商品展示、远期大宗现货交易、保税贸易等大型综合性交易平台。今年3月,我市在汕头保税区举办第二届国际酒类中国大型展览订购会,将传统的一般贸易模式同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生产、保税贸易融为一体,在发挥保税区功能优势的同时降低酒类生产商、进口商、代理商等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交易市场实行会员制经营模式,统一通关、统一检验检疫、统一经营管理,向全球酒类提供在保税区内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分装、分拨、分销、贸易等提供专业和先进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及市场相关的配套服务。濠江区政府利用毗邻广澳港区的废弃盐田和闲置土地规划建设广澳物流园,去年已有中石化塑化物流、柯士达商贸物流、迪雅达塑料仓储等3个项目落户该园区。这使省示范园更具竞7争力和吸引力。四是发挥对台优势,大力发展与台湾的合作。汕头港广澳港区是广东距离台湾最近的国家一类口岸,发展对台直航具有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2008年,我市被列为大陆对台63个开放港口之一和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1月开通了汕头至台湾高雄的海上直航,为汕台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我市抓住两岸加强经济交往的机遇,在省示范园中的濠江片区规划建设台湾经贸合作投资区,作为我省承接台湾乃至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直接承接台湾的产业转移,形成台商投资汕头的聚集效应。200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小分队,共3次赴台湾招商引资,积极主动推介我市省示范园的情况;台湾行业协会也几次组团专程到我市举行考察洽谈投资。目前已有蓝天电脑等十多个项目有投资意向。五是发挥职业培训优势,促进劳动力转移。在省示范园的北侧东湖职业教育园区有省粤东高级技校、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汕头高级技工学校,现有学位超过3万个,2012年规划中固定学位超过5万个。现设有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机械加工、数控模具等专业,年输送技能人才近6000人;以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为龙头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00多家,年培训能力达5万人,满足园区企业对技能人8才的需求。去年以来,对原有在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用好用足省免费培训政策,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式”、“流动式”培训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特色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在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实现就近就地转移。目前,省示范园的广澳、濠江、海门、潮南四大片区以及南山湾产业园(省政府于2009年12月27日原则同意南山湾产业园与广澳片对调)正全面启动建设,园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为主,纺织服装为辅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至2009年底,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4.74亿元,比增55.4%;实现工业增加值16.98亿元(占全市的3.2%),比增94%;税收2.2亿元,比增89.3%;从业人员6609人,其中:吸纳本市劳动力4424人,占66.9%。省示范园在建企业27家,计划投资总额21.3亿元,已投入资金7.2亿元,预计年产值63亿元。已签约入园和意向投资项目30个,计划投资总额122亿元(其中已签约入园7个,投资额103亿元)。省示范园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在2009年实现了基础设施全面大开发,招商引资全面大推进,融资投资全面新突破,产业集聚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三)科学规划,着力促进产业转移可持续发展一是制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央、省有关调结9构、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的有关精神,按照我市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布局规划,科学制订实施《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为主,纺织服装为辅的主导产业,同时配套建设装备制造研发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集群,2009年,省示范园装备制造、能源2个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0.46亿元,占全园的55.6%。二是严格执行《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准入条件》。单位面积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不低于3000万元/公顷,建筑容积率不低于,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不低于万元/公顷,单位面积用地年税收不低于万元/公顷。同时,规定进园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一年内必须开工建设,两年内必须建成投入使用。目前,省示范园建成投产23家企业,占地面积约公顷,投资总额99亿元,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为万元/公顷,符合准入条件的规定。对在建企业和承接的项目,均严格执行设定的产业投资门槛,重点承接投资强度大,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项目的转移。三是严格执行省环保局的《关于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优先引进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企业。我市环保部门严10把环保审批关,严禁引进产业政策规定的淘汰类项目,严格控制引进限制类项目,积极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推行清洁生产。目前,在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尚未完全建成的情况下,各级环保
本文标题:2009年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作情况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63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