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AI人工智能 > 李书廷-八语文命题命题说明及参考答案
第1页,共11页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需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亲爱的同学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又到了你展示才华的时候了。请用你的沉稳、你的睿智、你的独特的思维完成试卷对你的考验。坚信:你是最棒的,加油!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缄(jiān)默干涸(hé)畸(jī)形歼(jiān)灭B、玷(zhān)污驿(yì)站凝(níng)视逊(xùn)色C、搪(tāng)塞卑劣(liè)哀悼(dào)名讳(wěi)D、匿(nì)名溺(nì)水诘(jí)责叱(chì)骂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行栈拮据牡蛎获益非浅B、肆意杂沓戏谑嗟来之食C、茁壮奈定校场姣态可鞠D、金橘恪守土匪明思苦想3、直接默写(每空1分,共6分)①、,来往亭前踏落花。②、,僧敲月下门。③、阳春布德泽,。④、小楼昨夜又东风,。⑤、,而死于安乐也。⑥、,千金散尽还复来。4、根据理解填写句子(每空1分,4分)①、杜牧在《赤壁》中通过两位美女的命运变化来反映历史的句子是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第2页,共11页,。②、《岳阳楼记》中,作者描写了晴天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请写出其中的一组对偶句:__________,。5、《舜发于畎亩之中》论述导致国家灭亡原因的语句是“,”。(2分)6、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面包,那是在告诉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学放飞(每空1分,3分)(1)中外文学名著中有许许多多的悲剧形象,他们不幸的身世、悲惨的遭遇让人读后为之落泪,难以忘怀。请你列举出一个来,并说说他(她)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共给三个人做传。音乐家贝多芬、文学家托尔斯泰、另一位是雕塑家兼画家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你是最棒的,加油!(48分)(一)诗歌鉴赏(5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诗句中“东风”指的是(事件)。本文作者与并称为“小李杜”。(2分,每空1分。)9、有人说当年周瑜战胜曹操,纯属侥幸。认为作者写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在为曹操叫屈。你认为呢?(3分)(二)比较阅读(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第3页,共11页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陆游筑书巢》)(注释)1、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2、觌:dí。10、认真译一译。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认真做一做。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孔子云:“何陋之有?”(3)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认真读一读。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每小题1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1)陋室的主人自评的语句为“,。(2)书巢的主人自评的诗句是“,。(3)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13、认真想一想。甲文中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2分)14、认真总一总。你可以看出甲、乙两文中的主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相同点?(2分)第4页,共11页现代文阅读(一)(12分)一碗馄饨(1)那天她和母亲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2)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3)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4)老婆婆端来了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的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5)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6)女孩愣住了。(7)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子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8)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9)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2分)16、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各是什么?(2分)17、文中第七段中用“疲惫不堪’”露出了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2分)第5页,共11页18、第六段为什么独句成段?(2分)19、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选文第九段的理解。(2分)20、母亲节就要到了,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父母说吗?你会做些什么呢?(2分)现代文阅读(二)(11分)习惯成自然(1)“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老有意思。(2)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着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3)走路和说话是我们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4)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就不是我们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源,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是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应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5)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第6页,共11页(6)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大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的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7)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8)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9)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而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21、文章第二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22、第四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分)23、第六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分)2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2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九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第7页,共11页三、小试文笔——创新作文(40分)24.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一个作文。(2)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与朋友一起分享友宜;看到了一个好的网站,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1)“藏在心中的__________”。补全题目进行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球队踢赢了,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有无数的东西需要欣赏。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迹工整,题目自拟,选择您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第8页,共11页馆陶县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说明馆陶县陶山中学李书廷本试卷本着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鼓励性语言,改变往日以考试来考查学生为目的单纯思想。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熏陶,养成教育的培养。让学生在考试中思想和心灵也能得到熏陶与成长。一、命题依据和范围: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以河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为主要考试目标。凡考核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都属于考试范围,并以此确定命题的内容、能力层次和重点。二、试卷结构、分值分布:1.本次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八页。2、考试命题的题型有: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理解(40分)、作文(40分)三大板块。3、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一般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三、考试知识点分布:1、积累与运用板块包含:(1)、对字词音、形、意的考查。(2)、古诗文积累与运用的考查。(3)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4)、名著阅读的考查(5)、新课标中新提出的读图题能力的考查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夯实基础。所占分值为20分。2、阅读理解部分分为:诗歌鉴赏(5分);文言文阅读(12分);记叙文阅读(12分);议论文阅读(11分)。诗歌鉴赏涉及:(1)对古诗的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的考查。文言文阅读涉及:(1)注重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的检测。(2)对关键语句的翻译。(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能力。记叙文阅读:从体现课标要求出发,进行检测:(1)、通读文章(段),能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本文标题:李书廷-八语文命题命题说明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0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