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XXXX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培养方案(XXXX0904)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1“地质学”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709)(内含二级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一、学科专业介绍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学学科是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包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五个二级博士点学科。本一级学科脱胎与1951年国内首批组建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2003年本一级学科获得地球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被批准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主要从事地质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沉积(岩石)学与古地理学(2)煤油气盆地地质(3)能源及环境地球化学;(4)含煤地层古生物学与地层学;(5)盆-山耦合及其控矿作用(6)矿井构造定量预测(7)第四纪沉积与松散层地质灾害(8)现代地应力与活断层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一级学科逐步在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煤田与煤盆地构造、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地质保障理论、构造预测理论及应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煤田地质理论和方法体系、含煤油气盆地沉积学与古地理学、煤系伴生矿产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本学科紧紧围绕特色研究方向和国家能源需求,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10余部。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13人),28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和江苏省教学名师各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5人获得省部级优秀人才称号。本学科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2验室”、国家发改委“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等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国家地学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以本学科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开发技术创新引智基地”2013年获得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本学科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2.在地质学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地质学学科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3.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外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三、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类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140009B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1100001B4学术论文写作(英)3021公共必修国际会议交流/学术翻译任选1门3021080046B4近代数学基础4531010019B4地质科学理论与应用任选1门4531专业必修010032B4地质学博士学科专题讲座3021010028B4矿物岩石矿床学专论3022010033B4环境及有机地球化学3022010034S4高等古生物地层学3022选修课程010029B4构造地质学专论3022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3分类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030B4第四纪地质及灾害学3022010035B4含煤及油气盆地地质学3022010036B4沉积古地理学3022010005B4煤层气与页岩气地质学3022010023B4应用地球物理专论3022010026B4地质工程与安全地质学3022010025S4数学地质专论3022其它选修课统一设置,见开课目录选修课程不少于1门、2学分,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从事课题研究的性质,指定选修课程。补修与自选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补修2门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生核心课程并取得及格或以上成绩;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事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选修课程。自选与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直博生(本硕博研究生)课程设置分类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140002S4自然辩证法概论1812140001B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1100182S4基础基础学术英语交流3021公共必修100001B4学术论文写作(英)3021080002S4数理统计4531010002S4现代地质学3022010013S4现代地学测试技术3022080046B4近代数学基础4532010019S4地质科学理论与应用任选1门4531专业必修010011B4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科专3021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4分类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题讲座参照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3022其它选修课统一设置,见开课目录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5门、11学分,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从事课题研究的性质,指定选修课程。补修与自选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补修2门本学科(专业)的硕士生核心课程并取得及格或以上成绩;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事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选修课程。自选与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四、其他要求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最迟要在第四学期内完成。文献综述提供书面报告,开题由书面报告及口头报告组成。博士生开题报告由各研究所(或学科)采取集中开题形式,每名博士生有2次开题机会,但不晚于第六学期末。开题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开题主要针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恰当、是否跟踪学科前沿进行把关。从开题通过到学位论文答辩不少于1学年。2.中期检查: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由研究所(或学科)组织考查小组采用集中方式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文献综述与开题情况、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学位论文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每名博士生可以参加2次中期检查,但不晚于第六学期末。中期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从中期检查通过到学位论文答辩不少于1学期。3.博士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2学年。4.其它环节及要求详见《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国矿业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中国矿业大学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代码:0818)(内含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地下水科学与技术)一、学科专业介绍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和地下水科学与技术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中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原煤田地质与勘探)学科是1951年国内首批组建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之一,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1988年确定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2006年、2011年被再次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原煤田地球物理)学科建于1959年,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确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技术(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科始建于1979年,2000年和2013年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批准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999年获准设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2006年被列为学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2009年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本学科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矿产资源预测与地质评价(2)煤层气与页岩气地质(3)石油与常规天然气地质(4)矿产资源开发地质(5)矿井地质保障技术(6)矿井地球物理(7)电法勘探技术与理论(8)地震勘探技术与理论(9)地球化学勘探(10)数学地质(11)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12)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6(13)水文地质与矿井水害防治(14)数字矿山理论与技术(15)分布式异构数据的解析与集成本学科面向国家需求,立足于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煤炭资源特性研究、煤炭资源勘查基础理论与技术、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系统、煤层气及煤系伴生矿产资源地质和矿山地质灾害及其环境效应五个研究方向,并且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目前,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储层工程及动态评价技术”及“中国近海盆地新生代煤系地层发育特征与成烃潜力”,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动力场对煤层气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煤层气吸附特征与储气机理”、“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页岩微孔缝结构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年来,本学科专业组共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获国家教学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4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本学科专业组现有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25人;有首届国家教学名师1人、李四光地质科学教师奖获得者1人,获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称号的教师18人次,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本学科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等平台,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国家地学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以本学科和“地质学”一级学科为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开发技术创新引智基地”2013年获得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本学科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2.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73.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外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三、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类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140009B4中国马克思与当代3621100001B4学术论文写作(英)3021公共必修国际会议交流/学术翻译任选1门3021080046B4近
本文标题:XXXX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培养方案(XXXX090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