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何谓青少年期“青少年”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olescenre,指的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由于性成熟是此时发展的主要特点,通常又被称为青春期(Thepubertystage)。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把青少年年龄定为从11、12岁到18、19岁。又可划分为:①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初中阶段);②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高中阶段)第一节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外形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体形及面部等方面。1、大约10-16岁之间是各项指标增长最快的时期。2、存在生理发育性别间的双交叉现象。3、外形性别化。中国7-22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指标均值增长表男女年龄(岁)身高增长量(厘米)体重增长量(千克)身高增长量(厘米)体重增长量(千克)7119.51——20.91——118.47——20.11——8123.964.4522.741.83123.124.6522.021.919128.864.9025.022.28128.215.0924.352.3310133.514.6527.402.38133.795.5827.122.7711138.274.7630.052.65139.745.9530.673.5512142.924.6533.022.97145.085.3434.563.8913151.028.1038.835.81151.746.6640.475.9114157.256.2343.865.03153.992.2543.753.2815162.295.0448.564.70155.431.4446.312.5616165.763.4752.393.83156.441.0148.291.9817167.541.7854.782.39156.970.5349.431.1418168.210.6756.091.31157.900.9350.070.6419169.221.0156.980.89158.190.2950.660.5920169.530.3157.290.31158.470.2850.45-0.2121169.870.3457.630.34158.790.3250.43-0.0222169.83-0.0457.810.18159.180.3950.16-0.27二、内部生理机能的变化心脏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1.心脏机能的增强在12岁时达到初生时心脏大小的10倍,接近成人水平;心脏密度也成倍地增长,构成心室壁的肌肉增厚,心肌纤维更富有弹力。心率、脉搏减慢男女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发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在心脏重量、大小每次收缩所排出的血量和血压等方面,均比男性低10%左右,而心率、脉搏则比男性快8-10次/每分钟。12岁左右,肺的发育迅速增长,肺重量为出生时的10倍,肺小叶结构逐渐完善,肺泡容量增大,与呼吸有关的某些肌肉发育加快,使呼吸功能进一步加强。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男女性肺活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一般男性比女性的肺活量要大得多。2.肺的发育三、脑和神经的发育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年龄与大脑重量关系平面图1.脑重量与脑电波的发展青少年期的脑重量逐渐增加,12岁时接近1400克,几乎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量。13-14岁时,脑电波出现第二个“飞跃”现象。脑皮质细胞在功能上的成熟,它具体地表现为感知觉非常敏感,记忆力、思维力不断提高,这就为它们系统地、深入地掌握高难度的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大脑皮层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脑皮质细胞在功能上成熟,神经元联系更加复杂化。左半球的言语中枢系统的最高调节能力也迅速增强。青春期在新的更加复杂的生活条件影响下,神经功能显著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功能逐步发育成熟,到16、17岁后,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协调一致。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四、性迅速发育和成熟性的发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主性征与次性征的发育。生殖器官的改变,以及与生殖器官变化随之而产生的相应身体变化,称为主性征。次性征是指除主性征之外的身体变化即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发育的加速现象由于新世代种种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原因而促进个体身体发育与性成熟的现象。①青少年重要发育特征(如月经初潮)出现年龄的提早,或最大年间发育量时间的提前1963-1964年的调查发现,当时我国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为14.5岁,男性首次遗精为16.6岁,而1989-1990年的数据显示,这两个重要事件在25年之后分别提前了1.46岁(13.04岁;2000年数据:12.28岁)和2.2岁(14.4岁;2000年数据:13.86岁)。②发育的提前和加速导致了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普遍提高英国学者泰纳,根据美、英、瑞典等国的综合资料研究指出,1880到1970年间,青少年身高每10年提高有1.5厘米。五、生理的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直接影响:直接导致心理变化间接影响:通过中介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六、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性心理:个体对性及与性有关现象的理解、体验和态度。(一)性成熟广泛影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各方面1、性兴趣的产生2、导致情绪、行为的波动3、性冲动与自慰行为的出现4、早恋与婚前性行为(二)青少年性别心理的发展1、青少年的异性心理①异性意识的发展阶段一:异性意识的准备期(学龄期前)阶段二:异性疏远期(学龄初期到青春初期)阶段三:异性亲近期(13、14岁~17、18岁)阶段四:两性初恋期(17、18岁以后)②异性感受强烈中国中学生向往与异性交往的情况异性效应:由于异性在场而引起的微妙的影响效果,具体表现为相互显示、相互约束与相互激励。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向往异性(%)27.933.753.569.679.080.6资料来源:刘达临主编:《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2、性别角色的发展①性别概念的发展②性别角色观的发展③性别化行为模式的发展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学校家庭大众传媒认识易性癖很多要求实施变性手术的人都患有易性癖。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此种变态行为男女都可见,以男性较多,男女比例约为3:1。易性癖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有的父母生了个男孩,却偏偏想有女孩,于是违背客观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被扭曲而导致易性癖。当易性癖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取向后,往往通过变性手术来实现自己心理上的真正诉求。变性手术属于性别重塑外科,国外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我国第一例男变女变性手术是1984年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的,而第一例女变男手术出现在1992年。女变男手术技术上的成功率要低于男变女。目前变性手术在我国台湾已出现100多例,国际上新加坡最多,但对变性手术都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通常对患者采取至少,18个月以上的异性适应性生活,1年以上的心理分析,2年以上的心理治疗,6个月的异性性激素治疗等。变性手术仅是考验的开端虽然,医学的进步使得做男人或者做女人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事实上是,接受变性手术的人并不意味着从此就真的找到了“幸福”。瑞典1986年的一项实验报告显示,瑞典曾对13例变性手术进行平均12年以后的追访,结果大部分人对手术不满意,其中8人术后性心理没有改变,4人后悔,1人要求重新改变性别。据了解,变性手术只是一个外生殖器的去除与再造的手术,而它本身在医学上讲是一个很简单的破坏性手术。术后病人不但终身无法生育,并且如果想要保持术后的效果就要终身服用性激素,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不然就会分泌原性别的激素使术后的病人向中性化发展,并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而长期服用性激素不但会让人在性格、性情上发生变异,也将不断地摧残人的身体,使身体变形、体内腺体萎缩、精神食欲不振、抵抗力降低并易诱发其它病症。国外医学统计资料显示,70%—80%以上的变性人手术后性别心理并未改变,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精神分裂等不适应症。30%变性人在幼儿时期接受错误性教育10月26日报道:昨天,福建某大学四年级男生在手术刀下结束了男生身份,开始女性生活的第一步。整形外科医院性别重塑中心主任陈焕然博士说,他每周都要做两例这种变性手术,目前预约登记已经排到了5年以后。不过他说,其中30%的变性人都是因为在幼儿时期接受了错误性教育。据陈博士说,在性别重塑中心接受变性手术的有五类人:先天易性癖、阴阳畸形人、后天易性癖(指定性别错误)、外伤导致性特征模糊和先天性别牲不明显人,其中有30%的变性人都是因为从小被性别错误指定所造成的。如果家长从小正确引导,那么可以避免孩子的终生痛苦。对此陈博士解释,一些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抚养孩子,比如男孩子长得漂亮就装扮成女孩来养,或者喜欢儿子就把女儿打扮成男孩来养。虽然大人们觉得好玩儿,但有研究表明,人类对性别的自我启蒙是从2至3岁开始的,因此家长们的特殊爱好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性别诱导,长大就容易成为性身份心理障碍患者——后天易性癖。另外,经验不足的产科大夫,也是造成后天易性癖的“始作俑者”。陈博士说,有的婴儿以刚刚出生的时候,性别特征先天发育不良。而急于填写出生证的产科大夫就根据自己的常识来判断“是男是女”,如果蒙对了还可以。“他说,”但其实这种错误也可以避免,陈博士说,即使婴儿在出生时暂时看不出性别,那么医生可以定期跟踪检查,“也许过一段孩子的性别特征就明朗了。”陈博士还认为,目前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调,也对男孩子的性别认知产生误导。“幼儿园里只有阿姨,小学校里全是女老师。”他说,“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男孩子容易阴柔有余阳刚不足。”除了环境上的原因,变性的原因还有后天的食物影响.上世界中叶,欧洲发现很多人有女性化的现象.最后追究到养育家禽的药物上.在这些刺激禽畜增长的同时,也在它们的身体上留下很多的雌性激素.人吃了之后,特别发育期的少年,长期食用类似的食物,就失去了激素的平衡,引致身体上女性化.其三,是先天性的原因.原因在医学界还有很多的争辩.其中,有基因病变的,这一类人体内有女性的身体结构.也有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因为激素的失常或母身的心理影响,所形成的变异.这一类人的雌性激素极强,在血液化验中可以看到的.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过渡性1、勒温: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是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边缘人”林崇德: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2、包括身体/生理、社会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过渡二、矛盾动荡性这是由青少年期的过渡性质所决定的。1、历史上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霍尔(1904):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1999,AmericanPsychologist:粗率的行为,人格的分裂,亲子冲突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系统生理和性成熟社会(规范、地位)带来的新需要相互加强相互加强新的独立性需要心理成熟水平a、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b、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c、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d、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3、表现(1)不稳定性:行为冲动,喜欢冒险原因:生理早期人格强制性家庭环境(2)闭锁性与开放性调查发现:当初中生受委屈时,46%的学生表示惯于闷在心理,38%的学生爱告诉好朋友,愿意告诉父母、老师的只占6—13%。(3)反抗性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的增强反抗方式:■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淡相对(4)自我意识高涨■关注“自我形象”■成人感的产生■对个性品质的意识与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自尊心有较大的发展性别认同:2-3
本文标题:第三章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