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1997),现当代作家,自称是沈从文的入室弟子,继承了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传统,代表作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散文平淡质朴,不饰雕琢,从传统角度勾画美的人情人性,再现了乡土文化和民族心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端午风情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自由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理清思路文章先从端午节的各种风俗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家乡的鸭蛋,进而触及正题“端午的鸭蛋”,写得趣味盎然,流露出对_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端午的鸭蛋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风俗课文结构层次:1.端午的风俗(1)2.家乡的鸭蛋(2~3)3.端午的鸭蛋(4~6)名声久远质细油多挂鸭蛋络蛋壳囊萤囊萤映雪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平淡质朴笔调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开篇却大量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其用意是什么?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和“放黄烟子”、吃“十二红”。通过介绍端午的风俗,烘托出端午的节日气氛,为下文写“端午的鸭蛋”预设背景,为下文作铺垫。这也是作者闲适自由行文风格的体现——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3、作者回忆家乡的各种风俗时带着一种什么心情?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其实并不完全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着一层异样的光辉.1、作者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2、文中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引用袁枚的文章意在说明家乡高邮咸蛋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否定北京鸭蛋意在通过对比衬托高邮鸭蛋独特的风味.结尾与文章内容无关吗?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孩子们装萤与蛋壳之中自然想到的,表达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这个诗句出自何处?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唐代诗人元缜作《离思》其四一诗悼亡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知识小结:文章从端午说起,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浓墨重彩的描绘出“端午的气氛”;为下文“鸭蛋”的出现预设一个合理的背景,第二、三段说鸭蛋,写家乡的鸭蛋的名声、特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品味语言,体验感悟思考课后第二题:平淡而有味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百索子,香角子\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淡淡的幽默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增添幽默趣味.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2、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3、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4、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朗读下面的句子,分析、讨论语句的特点:1.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段,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其次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2.古汉语的点缀更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淡雅之美。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两个字,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语言艺术:写作特色:1.结构清晰,布局合理.2.采用铺垫,烘托对比衬托的手法.3.平淡质朴,文白相间,风趣幽默的语言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从流传至今的民俗里,我们可以看到祖先们代代相传的优秀民间传统习俗,这就是历史的积淀,愿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能热爱并且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珍视民俗传统!
本文标题:端午的鸭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7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