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
15年全国1卷第41题真题武汉中学微课分析第41题的破解与增分之道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时空观、史料证实、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5.考查视角: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全国卷第41题的统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与答题技巧1.考察视角近6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年份卷别试题内容(素材)试题设问2011课标欧洲崛起的方式“评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课标中国近代化的动力“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卷1东汉唐代地方区划方式的比较在两幅图片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于说明”卷2太和殿与英国王宫、首相官邸建筑风格的比较“提取图片中的信息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2014卷1关于抗日战争的“教材目录”“对该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卷2关于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的两幅“教材目录”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2015卷1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公式”“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卷21950—2008我国部分节假日状况“指出其中(我国节假日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2016卷1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议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进行简要阐述”卷2提炼出一个观点(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卷3近中国开埠通商代“提取一个自开商埠的信息简要分析”2017年1卷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17年2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17年3卷围绕材料(吕思勉《中国通史》),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第一部分:了解全国卷41题她那么与众不同我们特喜欢!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1、全国卷第41题评分细则很特别1、全国卷第41题评分细则很特别●根据学情实事求是具体了解二等评分体系,尽量多拿分。提观点部分(2-4分)史实论证部分(2-3分)结论部分(1-2分)二等(5-9分)紧扣评论对象2合理引用史实1分适当对观点部分进行变化1分,如对结论有理论提升再加一分观点明确再加2单一事例1分,换一角度论证加一分答题格式必须是三部分构成评分细则与赋分原则要搞清2、提问动词好丰富--精细化审题指导2011年:评析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012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12分)(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回顾历年高考第41题的问题,请我们关注提问动词要求:拿出你的笔,记下你的审题要点2013一卷: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3二卷: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说明。2014年一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014二卷: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提问动词好丰富--精细化审题指导2015一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15二卷: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2、提问动词好丰富--精细化审题指导年份试题材料呈现题型语能力要求11年西方崛起论述式文字材料评(论)……观点②评论历史观点12年冲击与反应历史事件结构图评析……模式②评论历史观点131汉唐地图历史地图提取信息……说明①论证历史问题132中英建筑历史图片提取信息……比较①论证历史问题141抗战目录教科书目录提出建议……说明理由③提出不同看法142世界史目录教科书目录指出不同……分析原因③提出不同看法151生产力公式公式运用史实……探讨②评论历史观点③提出不同看法152节假日变化数据统计表指出趋势……说明原因①论证历史问题161社会契约论述式文字材料自拟论题……简要阐述①论证历史问题162玄奘与鉴真地图与文字材料提炼观点……加以论述①论证历史问题163通商口岸历史地图提取信息……简要分析①论证历史问题三、全国卷第41题的统计与分析,能力考查与答题技巧2017年1卷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17年2卷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17年3卷围绕材料(吕思勉《中国通史》),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从提问动词和中心语的角度看(1)、评析……观点;(2)、提取信息……比较说明;(3)、比较……提出建议……说明理由;(4)、比较……指出不同……分析原因;(5)、运用……探讨;3、小结一:提问动词运用丰富,年年有变化明确了评分标准和提问动词,如何进行归类找到突破的方法?我们要保住多少分?如何尽量多增分?第二部分:全国卷第41题的破解与增分之道记住答题格式分三段答题明确赋分原则第一段提出观点得2分第二段摆出史实论证8分第三段得出结论得2分再根据问题中的提问动词,对问题进行分类,建立答题思路那么如何对问题进行分类?1、审查提问动词分清试题类型,明确答题思路。纵观近6年的全国卷第41题的各种提问动词,大致分两类:在提问中,常见提问动词有“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这就是第一类阐释类:如:2015年全国Ⅱ卷: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这类题基本思路:提炼观点+阐释说明+小结提升。答题步骤一般为这样三段:①第一段: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第二段: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③第三段:提升小结(结论)第二部分:全国卷第41题的破解与增分之道提炼出材料的观点史论结合论证观点变换方式重申观点(2)探讨类:常见的提问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如:2015年全国Ⅰ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此类题基本思路: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小结提升。答题步骤一般是这样三段:第一段: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第二段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第三段:③提升小结(总结)方法与阐释类一样一样的2、学习审题后的答题思维提升与答题规律小结:不怕变化多:提问动词有玄机,看动词分两类;第一类,阐释类,提问动词含有:说明与阐述,基本思路:提炼观点+阐释说明+小结提升。下笔作答分三段①第一段:材料观点(是什么)“为何”——解决办法:提炼出材料的观点②第二段:论证过程(为什么)“缘何”——解决办法:史论结合论证观点③第三段:提升小结(作出结论)——解决办法:变换方式重申观点41题变化多,但是咱不怕,丽姐教了好方法:第二类:探讨类,提问动词含有“评或探”1.基本思路: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小结提升2.答题步骤一般是这样三段:第一段:①材料观点(是什么)“为何”,我的观点(怎么样)“若何”备注:如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怎么办?那就只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从而降低难度提高得分的几率第二段②论证过程(为什么)“缘何”第三段:③提升小结(总结)(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41、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第三部分:高考练兵之高考真题再审视第一步:审查提问动词,分析本题是哪一类型?第二步回忆探讨题型思路与步骤;第三步:搜集史实,下笔作答;是探讨类型提炼观点,观点在哪?在材料中,提炼出来有两分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因素多吗?是不是论证所有因素?要避难就易要选自己最熟悉的因素,最简单的角度第三部分:高考练兵之高考真题自演练参考答案精确分析:自估分找差距,为提高储经验:观点: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和生产工具的作用。(2分)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的工业科技革新了管理制度,促生产力大大提高;(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电磁学理论促电动机产生,空前放大生产力;(2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引发了生产管理的革命性变化,人类的生产能力再次提高;(2分)历次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都是科技放大生产要素的结果(2分)(共8分)所以,科学技术真的具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1分)在未来,我们要更加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1分)(共2分)论点来自哪里?就在材料中这两分志在必得论证过程:一看时间;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二要扣题;科技、管理制度、生产工具、生产力三要顺序和逻辑:一工、二工、三科;科技放大管理制度、生产工具的作用,从而提高生产力结论部分:最低一分重申论点但不照抄再增一分,这个有没有看看答案怎么干的?参考答案精确分析:自估分找差距,为提高储经验:观点: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和生产工具的作用。(2分)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的工业科技革新了管理制度,促生产力大大提高;(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电磁学理论促电动机产生,空前放大生产力;(2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引发了生产管理的革命性变化,人类的生产能力再次提高;(2分)历次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都是科技放大生产要素的结果(2分)(共8分)所以,科学技术真的具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1分)在未来,我们要更加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1分)(共2分)论述题解题方法小结:①提炼观点:②论证观点:多角度、多层次,史论结合。论点或角度1;论点或角度2。一般举例两个史实,最多不超过三个。③结论:归纳、升华、拓展、补充。课堂小结1.平常心:面对41题要自信。2.避难就易:选自己熟悉的观点和史实进行论证。3.不用逆向思维,观点要单一,降低论述难度。4.时空限制:中国还是世界?近代的?现代的?5.多角度展开分析:如政治、经济、文化;正反论证;多元史观评价是增分的有效手段。6.体现时序,前因后果,逻辑严密。变式练习题1.(12分)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信息:表一: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显著。(1分)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1分)表二:信息:
本文标题:全国卷高考41题答题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9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