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十六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第十六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第一节STS概述一、STS学科•英文名称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缩写为ST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STS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价值观,适应了世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得到了蓬勃发展。二、STS的研究对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系概念:S与T、S与S、T与S、ST与S•STS区别于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单一概念),如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第二节STS的诞生背景•20世纪以来,科技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全球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物质与精神的深层矛盾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与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罗伯特·K·默顿:“当某种事情被广泛认为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社会问题的时候,这种事情就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STS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下,迅速崛起。一、学术背景•对科技本质的哲学反思•交叉学科的兴起•科学史研究的“外在主义”导向1、对科技本质的哲学反思•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反思•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1)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反思•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创始人)•芒福德(美国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埃吕尔(法国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海德格尔•1954《关于技术的问题》•1955《关于存在的问题》•1967《关于事物的问题》对技术本质作考察,提出三个问题,结论是必须对技术进行质疑。第一、什么是技术•他认为技术并不像传统的纯工具观所说的那样,是中性的手段,实际上技术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即真理的领域。•尤其是现代技术作为一种展现,它揭示并向自然挑战,向自然提出过分的要求,使事物失去了独立性和对象性。第二、是谁或是什么从技术上显示了作为纯粹客体的世界•与实证主义或人类学的技术观相反,他认为,技术不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是一种思想认识框架,它以无形的力量驭使人行动,并把自然界看作是可以从技术上加以操纵的系统。第三、技术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现代技术不仅掩盖或模糊种种事物的属性,而且也掩盖或模糊存在物中的存在,最后掩盖它自身。它因为方法有效而极其自信,并不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对技术必须进行质疑。•总之,他认为在技术时代中,不是人控制技术,而是使人完全束缚在技术的框架中,受技术的统治和支配,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技术的需要去行动。•结果,地球及其环境变成了原料,人也成了人力物质,以满足技术生产的需要,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海德格尔发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呼声。芒福德•1934《技术与文明》•1939《人必须行动》•1961《历史上的城市》•1967《机器的神话》对“技术与人性”的关系作了考察。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区分了两种技术:综合技术和单一技术。综合技术亦称生命技术•“大体上是以生活发展为方向,而不是以工作或权力为中心的”。•它同生活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一致的,同时以一种民主方式为实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而起作用。单一技术或权力主义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智力和大量生产上,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扩张、物质丰盈和军事优势”,简言之,即为了权力,因而有悖于人性。•这种权力的形式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即僵滞的社会组织。它虽能常常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但也付出了丧失人性的巨大代价。•芒福德对单一技术的批判立场,并不是要否定一切技术,而是通过区分两种与人性的关系截然相反的技术,来追求一种合乎人性的技术。埃吕尔•1954《技术社会》•1965《宣传运动:人类态度的信息》•1967《政治的幻觉》•1977《技术系统》对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代技术的特点•合理性、人工性、自动性、自强性、一元论、普遍论和自主性。但所有这些特点,最终都统一到技术的自主性中。•他认为,“技术自身成为一种实在,它自我产生、自我决定、自我满足,并具有自己特殊的法律和决定。”技术已成为一个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并且不受人控制的生命有机体。它给人规定目标,而不是人给技术规定目标。它剥夺了人的自由,把人变成奴隶,成为一种技术生物和技术事物。•虽然埃吕尔也曾提出寻找摆脱技术困难之路的必要性,说过“技术越发展,欲以把握这种发展的社会问题就越是伦理和精神问题”,但并不能改变他总体上是一个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者。(2)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马尔库塞(美籍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1955《爱欲和文明》•1964《单向度的人》•1972《反革命和造反》、《批判哲学研究》马尔库塞进一步发挥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阐述的思想,主要从文化意识形态和经济政治角度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批判和反思。科技成了统治的工具•科技的发展,启蒙由批判意义的理性变成了技术工具理性和统治工具。也就是说,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工业化并没有带来人的解放,相反却使科学技术自身成了一种全面统治的工具和对人性的更深的压抑。原因之一:现代科技发展消解了人的反抗意识现代科技已有足够能力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在生活标准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对社会制度本身的不满显得无益。这样,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主体便消解了对社会的反抗意识。原因之二:技术理性的全面胜利导致统治合理性科学技术的成功导致对一切东西加以量化、抽象化,并纳入技术框架,对人的一切行为也按技术上最合理、最经济的规划来要求,从而将人放在技术系统的控制之下。技术的合理性变成统治的合理性,这实际上是对人最全面、最彻底的统治。原因之三:技术理性对人文价值的排斥按照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原则,人也像自然一样必须受制于普遍规律,伦理、价值、精神理想等都被看作是缺乏“客观性”的主观偏好,应该完全加以排除,这样人也就被机器所统治。技术统治就是技术异化•技术异化实际上也是人的异化,即人的“物化”,人在生产和政治领域中变成可以像物品那样进行计算和掌握的客体。•现代工业社会最典型的异化是消费领域的异化。人们盲目地追求消费,并受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广告等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的驱动,陷入无休止的物欲之中,成了消费的奴隶。•正是科学技术提供了满足这些消费的手段,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用虚假的需求把人束缚起来创造了条件。•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对人的奴役和统治主要不是通过暴力的压制,而是以人不自觉地同化于社会表现出来的,因此创造了一种与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不同的新型社会控制形式。•这个社会以其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消除了对立面,使人丧失了否定性的批判思维能力,因而造就了只会与他人和社会认同的、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单向度的人”。•整个社会不管在思想、文化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也都由于缺乏否定因素而变成“单向度的社会”。哈贝马斯•1962《社会公共性的结构转变》•1963《理论和实践》•1967《社会科学的逻辑》•1968《认识与兴趣》•1968《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1973《文化与批判》•1973《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6《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科技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已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传统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形式,新的意识形态则表现为非政治的科技形式。•作为生产力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作为意识形态实现了对人的统治。提高技术问题,排除实践问题•科技执行意识形态功能,关键在于提高技术问题,排除实践问题,或者说将政治问题转变为技术问题,把实践问题“非政治化”。•实际上,技术问题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问题则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抬高技术问题,排除实践问题就意味着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目的。科技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发达资本主义的合理存在,主要依据它的两个职能:即促进经济不断增长,并提供充分的物质产品和社会服务。•显然,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这两个职能,因而科学技术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合法性的基础。科技已成为奴役人的力量而不能推动社会发展人的解放的方向是重新恢复实践理性对工具理性,交往合理性对目的的合理性,实践问题对技术问题的优先地位,途径是建立一个交往合理性的社会。2、交叉学科的兴起现代科技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出现了:•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1)边缘学科是对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交错点进行研究,在两门以上学科的结合部上成长起来的学科。•物理、化学边缘产生物理化学、化学物理、量子化学、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生物、化学之交产生化学仿生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天文学之交产生天体物理学、射电天文学、粒子宇宙学、量子宇宙学。•生物、地质、化学之交产生生物地球化学。•数学、经济学之交产生计量经济学;等等。边缘学科的共同点应用一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另外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以较低级的运动形式的规律去研究较高级的运动形式的规律,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揭示物质世界不同层次的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边缘学科的作用•恩格斯说:“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双方都宣称与己无关,但是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可望取得最大的成果。”•维纳也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城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2)综合学科是以特定的物质世界的客体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之进行研究的学科。•空间科学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新成就,它涉及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喷气技术、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等。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的交叉和渗透,还产生了一些新学科,如空间工艺学、空间材料学、空间生物学、空间地理学、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等。•以及一些新技术,如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侦察等。•它还涉及空间心理学、空间经济学、空间工程管理学等。•其它如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城市科学等都是综合学科。•它们所研究的环境、生态、海洋、城市等课题,靠一两门科学是无能为力的,需要许多科学的通力合作。(3)横断科学它不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某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为对象,而是以许多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某一个特定的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它的研究对象覆盖各门学科的横断面,带有方法论的性质。例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控制论•控制论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讯、神经生理学、数理逻辑、统计力学等多种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的产物。•它跨越了工程和生物领域之间的鸿沟,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抓住了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中所共有的特征。•它突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界,既研究自动控制与调节装置,又研究生命活动和行为,还探讨社会现象与经济管理问题,促进社会科学的数学化。•控制论是一门横跨技术、生物、社会和思维的横断科学。(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合流”趋势•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20世纪初,列宁也曾指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不仅在配第时代存在,在马克思时代也是存在的。在20世纪,这个潮流是同样强大,甚至可说更加强大了。”•20世纪中叶以来,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自然的社会科学”和“社会的自然科学”这样明显的交叉科学结构,这不仅证实了马克思和列宁的预言,而且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这样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3、科学史研究的“外在主义”导向在科学史领域,长期存在着“内史论”和“外史论”之争。(1)内史论•主要侧重在科学内部,着重研究科学理论发生、发展、更替的内在逻辑和过程。也就是说
本文标题:第十六讲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0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