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43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_隐私权篇_下_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王泽鉴六、隐私权在侵权行为法上的保护(一)侵权行为法上的隐私权1.重要的研究课题隐私权的概念及保护源起于侵权行为,即美国法上所谓的Privacytort,前已再三提及,对隐私权法理论的建构及开展具有关键的重要性。隐私权的研究目前偏重于宪法上的隐私权(constitutionalprivacy)。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亦值重视,其主要理由有三:(l)隐私权为人格权的一种,人格权乃民法的核心规范领域。(2)第三人(私人)对隐私权的侵害,有增无已,尤其是新闻媒体对个人隐私的报道,使隐私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冲突及调和成为法律上的重要问题。(3)侵权行为法对隐私权被侵害者提供了必要的救济方法,包括妨害防止、除去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尤其是非财产上损害的金钱赔偿。2.请求权基础民法对人格权设有一般规定,第18条明定:“人格权受侵害者,得请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时,得请求防止之(第一项)。前项情形,以法律有特别规定者为限,得请求损害赔偿或慰抚金(第二项)。”此之所谓人格权包括隐私权在内。民法第184条第一项前段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所称他人之权利,包括人格权(及隐私权)。值得注意的是民国88年修正民法第195条第一项规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体、健康、名誉、自由、信用、隐私、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节重大者,被害人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其名誉被侵害者,并得请求回复名誉之适当处分。”据上揭规定可知,隐私权为人格权之一种,民法上明文规定隐私权加以保护,在比较法上尚属少见,台民法第195条规定实具特色。〔州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名誉教授。〔90〕关于欧洲各国侵权行为法隐私权的比较,参阅Cee岁VanDam,EuropeanTodl习w(0刘rord,2006),705一1以下。中国大陆关于隐私侵权行为的研究甚为丰富,参阅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2(X抖年版。《比较法研究》2以刃年第2期综据上述,兹将隐私权被侵害时,其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图示如下:妨害除去、防11:(互151)厂不潍害隐私权‘不以故意或过失为要件对隐私的侵汇隐私的概念侵害行为违法性:违法故意或过失损害因果关系阻翻r匹!l司、与当防卫意(承诺)言论自由的调和隐私权侵被害财产上损害之赔偿(互213以下)广回复原状(圣213)非财产上损害L金龋偿(妇95)尹‘lwe卜!LfLf、、厂封扭络立果成效厂…、、赔偿害损前揭请求权基础的法律构造适用于所有人格权受侵害的情形,将另列专题加以论述。之所以在此特别提出,乃在凸显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保护的三个基本问题,而为本文研讨的重点:(l)隐私权的概念及保护范围;(2)对隐私权的侵害及态样;(3)侵害隐私权的违法性及违法阻却,尤其是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保护的调和。(二)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1.隐私权的概念及保护范围(l)学说理论及实务见解台民法明定隐私权为人格权的一种,关于何谓隐私,立法理由未加说明,当系认为隐私概念的不确定及开放性,为因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可能的侵害,应该由学说判例处理,期能形成活的案例法。¹学说理论A.早期见解史尚宽先生在其43年出版的巨著“债法总论”,认人格权包括所谓秘密权,指就私生活上或工商业上所不欲人知之事实,有不被他人得知之权利。关于私生活者,谓之私秘密(Privatge一heimnis),例如封缄之书函或文书(日记、相本、未发表之原稿、账簿);关于工商业之秘密,谓之营业秘密(Gesc欣sgehe枷ni。),例如尚未呈准专利权之发明、新型、新式样,顾客之调查,商业账簿尸‘〕按史尚宽先生系使用秘密权,盖在当时(上世纪50年代)学说尚未建立隐私权的概念。又关于秘密权系采广义的概念,包括私生活秘密及营业秘密。B.民法第195条第一项规定隐私权以后的见解[91〕史尚宽:(债法总则》,1954年版,第148页。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王泽鉴在民法第195条第一项明定隐私权之后,民法教科书有的并未特别提及隐私权。啤〕有的虽提到隐私权,但未作说明。〔93〕孙森众氏论述最为详细,谓:“隐私权以保护个人的私生活为内容。故揭露他人个人生活或家庭生活—例如将他人之日记、信函、录音发表,即足构成隐私权之侵害。隐私权的侵害虽然可能伴随名誉权之侵害,但隐私权重在私生活之不欲人知;名誉权则重在社会评价的低落,故两者保护的法益仍有不同。以针孔摄影机偷摄他人生活起居,暴之于世者,固属侵害隐私权,偷窥他人不欲人知之私生活者亦然。释字第六O三号解释则认指纹受信息隐私权之保障。’,〔叫综合言之,学说关于隐私权因限于教科书的体裁,难以详论。兹特整理实务案例作较深人的探讨。实务案例旨在实践法律,并可作为建构理论体系的基础,应有重视的必要0195〕º实务见解A.隐私权的概念关于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实务判决虽尚不多,但已逐渐累积若干典型案例,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湾高等法院93年上更(一)字第19号民事判决(旧情人电话骚扰案),t96〕略谓:“所谓隐私权,乃系不让他人无端地干预个人私的领域的权利,此种人格权,乃是在维护个人尊严、保障追求幸福所必要而不可或缺者。人的尊严是宪法体系的核心,人格权为宪法的基石,是一种基本权利。台宪法第22条明定‘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的保障’,故隐私权系宪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权,而被肯定为值得保障之法的利益,故意不法侵害他人隐私,应负侵权行为责任无疑。盖现行思潮所以保护包含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乃因避免行为人无端干预他人私事,侵害他人不欲人知之隐私权利,而违反维护个人意志及立法所欲保障之个人意思决定之自由。”关于此判决理由,应说明的有三点:a.其对民法上隐私权的定义系参照近年来司法院关于宪法上隐私权的解释,即就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作符合宪法的解释,强调其乃在维护人之尊严及自主决定。b.侵害隐私权应成立侵权责任,须具备民法第184条第一项前段的要件,即须侵害他人的人格权(及隐私权),此乃私法上的权利,非指宪法的基本权利。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对私人关系并不具直接效力。前开判决以“隐私权系宪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权,而被肯定为值得保障之法的利益,故意不法侵害他人隐私,应负侵权责任无疑”,尚有斟酌的余地。侵害隐私权须负侵权行为责任,并非因隐私权被肯定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早在隐私权被承认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之前,隐私即受到侵权行为法的保护。c.本件判决认隐私权乃个人私的领域的权利,所称“不让他人无端地干预其个人私的领域的权利”,乃强调隐私权(人格权)的绝对性,其侵害具有不法性,但得因一定的事〔92〕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陈荣隆修订,2002年版,第170页。〔93〕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上),2003年版,第158页。〔94〕孙森众:《民法债编总论》(上),2006年版,第224页。〔95〕台湾尚少关于以讨论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为重点的论文。〔%〕本件判决涉及昔日旧情人于他方结婚后,以电话或亲至他方生活处所加以骚扰,被害人请求法院除去及防止其隐私权受侵害,判决理由论述甚详,具参考价值。并请参阅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2676号民事判决。·3·《比较法研究》2侧刃年第2期由而阻却违法。(详见下文)B.隐私与名誉a.隐私权与名誉权同属人格权名誉权重在品性、德行、名声、信用等人格价值在社会的评价,隐私权则在保护私生活领域的自主,二者保护的法益不同,应予区别。实务上有一则案件可供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在台湾台北地方法院91年重诉字第2138号民事判决,原告主张被告在其住宅装设窃录、窃听等设备,录得原告与他人的性爱画面等,并将性爱画面制作成光盘提供他人或公开贩卖,将原告之身体裸露于社会大众,让原告无法面对外界异样之眼光,侵害原告之隐私权,而请求精神痛苦的非财产损害赔偿(慰抚金)。法院认为:“被告明知为无故以录像窃录他人非公开之活动、谈话之内容而散布原告与诉外人之性爱画面致其名誉受损,受有精神上损害。”在本件判决,原告主张隐私受侵害,法院认定其受侵害者是名誉。此涉及侵害隐私与名誉的区别:其一,窃录他人性爱画面本身即足以构成对隐私的侵害,不以公开为要件。其二,将窃录的性爱画面对外公开,致贬低他人在社会上的评价时,应成立对他人名誉的侵害。其三,在本件判决,依其侵害行为的不同阶段,得成立对隐私及名誉的侵害。名誉权与隐私权的保护法益不同,有仅成立侵害名誉(例如不实公开传播他人财务困难行将破产);有仅侵害隐私(例如窃听他人电话);又得发生竞合,例如前述先窃录他人性爱画面,后公开传播的情形。b.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分别判断在人格权受侵害的情形,被害人多会同时主张名誉权与隐私权,未明确说明其成立要件。实务上亦常将名誉权与隐私权并列,而不分别加以认定。例如在前揭旧情人以电话或亲至他方生活处所骚扰案,法院径认应构成对名誉权、隐私权的侵害。但若能分别认定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的要件,应更有助于精确地界定隐私权的概念,开展隐私权的保护范围。(z)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与宪法上隐私权司法院解释依宪法第22条规定创设了宪法上隐私权,认:“维护人性尊严与尊重人格自由发展,乃自由民主宪政秩序之核心价值,隐私权虽非宪法明文列举之权利,惟基于人性尊严与个人主体性之维护及人格发展之完整,并为保障个人生活私密领域免于他人侵扰及个人资料之自主控制,隐私权乃为不可或缺之基本权利。”(释字第603号解释)此项意旨基本上亦可用于说明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的理念、概念及保护范围,即私法上的隐私权系基于人格尊严、个人之主体性及人格发展所必要,乃人格权的一种,并为民法第195条所明定,旨在保障个人在其私领域的自主,即个人得自主决定其私生活的形成,不受他人侵扰,及对个人资料自主控制。兹参照司法院相关解释,试举二例加以说明:¹对私生活的侵人:雇主未经受雇人同意,擅自对受雇人的人身、宿舍或物品加以检查,乃侵害受雇人的行动自由、财产权及隐私权,得构成民法第184条第一项前项规定的侵权行为,而负损害赔偿责任。(参阅司法院释字第535号解释)·4·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王泽鉴º对信息自主的侵害:雇主无正当理由强制录存或秘密搜集受雇人的指纹,系侵害受雇人对其个人指纹信息的控制权,被害人得依民法第18条规定请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或防止之,并依民法第184条第一项前段及第195条第一项规定请求损害赔偿。(参阅司法院释字第603号解释)(3)台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与美国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隐私权的创设为W~n及Brandeis二氏于1890年所倡导,Prosse:教授于1960年综合整理历年判决,将其侵害态样归纳为四个类型(四个侵害隐私的侵权行为),经纳人侵权行为整编(Restatement)之后为美国大多数州法院实务所采用。此四种侵害隐私权的类型为:unreasonableintrusionupontheplaintiff’5seelusion(不合理地侵人原告的幽居独处);unreasonahiygivingpublieitytothePlaintiff乞privatelife(不合理地公开原告的私生活);theappropriationoftheplaintiff乞nameorlikeness(擅用原告的姓名及特征):puhiieizingtheplaintiff宕inafalsehght(使原告遭受公众误解)。兹应说明的是,台侵权行为法上隐私权是否亦包括此四种侵害态样。¹对私生活侵人及私生活公开类型台侵权行为法上的隐私,系指个人对私领域的自主,其保护范围应包括美国隐私侵权行为法上私生活的侵人(例如窃听他人电话)及私生活的公开(例如揭露他人的日记)二个类型。º擅用他人肖像及特征擅用原告姓名、特征(例如使用他人姓名、肖像类型推销商品),系对姓名权或肖像权的侵害,不包括在隐私之内。关于此一类型所涉及权益的保护,美国法院已另发展出所谓的“公开权”(RightofPublicity),其保护内容及性质不同于隐私权,将另列专题作较详细的讨论。»公开误解、扭曲形象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所
本文标题:43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_隐私权篇_下_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