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检验科新项目介绍一、生化实验室新项目介绍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是一种细胞线粒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人体心脏、肝脏、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以心脏、肝脏含量最高。血清中m-AST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①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时,由于线粒体被严重破坏,血清中m-AST含量增高,增高的幅度与肝脏损伤程度成正比。m-AST在血清中的半寿期短,如肝脏损伤不继续加重,m-AST将迅速下降,可预示:预后较好。如m-AST持续升高,说明肝细胞仍在损伤、坏死,预示:预后不良。②乙醇性肝炎乙醇的毒性作用使肝细胞线粒体损害,m-AST释放入血,使血清中m-AST升高,与急性肝炎比较,升高幅度较低。但m-AST与AST总酶活力的比值增高,在忌酒一段时间后,血清中m-AST很快下降,m-AST/AST的比值也恢复至正常范围。因此,对乙醇性肝炎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③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肌缺氧阶段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心肌细胞损伤严重,引起线粒体蹦解,导致血清中的m-AST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并可作为临床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及临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的参指标。2、腺苷脱氨酶(ADA)肝脏疾病时ADA活性增高有助与黄疸的鉴别诊断。在阻塞性黄疸时,ADA升高很少,而在肝实质损伤时,ADA和ALT往往是同时升高,特别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变时,ALT增高不明显,而ADA活性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增高幅度也较明显。测定胸、腹水中的ADA,有鉴别诊断价值。结核性胸腹水中的ADA活性显著高于癌症及炎症胸、腹水中ADA活性,是早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较敏感的具有一定特异性的指标。测定脑脊液中ADA活性,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和诊断的重要指标,结核性脑膜炎ADA活性增高,病毒性脑膜炎不升高。ADA是可常规应用的肝功能指标。胸、腹水ADA用于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CSE-ADA测定可作为结脑早期诊断。联合检测ALT和ADA作为肝细胞损害的标记。ADA还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黄疸的鉴别。3、单胺氧化酶(MAO)MAO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应用指标之一。急性肝炎时MAO活性大多数正常。急性坏死性肝炎时MAO明显升高。80%肝硬化患者MAO平均升高3倍。4、5’-核苷酸酶(5’-NT)5’-NT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血中5’-NT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在胆汁淤积并发胆管炎,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时,5’-NT升高率高于ALP。诊断儿童和婴儿肝病时5’-NT比ALP敏感而且有特异性。5、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NAG测定是对肾小管早期损伤诊断的最敏感的指标。各类肾病及各种药物所致肾功能损伤、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及肾小管受损,尿NAG活性均增高。血清中NAG—ase。当肝损害时,细胞内溶酶体破裂,尿酶释放入血清中,形成溶酶体酶血症,使血清中NAG—ase含量增高,增高幅度与肝实质受损的程度乘正比。在癌的诊断鉴别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不同癌症中,它差异很大,在胆管癌、胰腺癌、食道癌、壶腹癌时升高。6、脂蛋白(a)(Lp(a))血清中Lp(a)水平由遗传因素决定,不同年龄、性别组之间Lp(a)水平无明显差异,已证实Lp(a)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与其它脂类、载脂蛋白无相关性。此外Lp(a)异常亦可见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等。以>300mg/L作为判别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界限。7、胱抑素C介绍是一种非糖基化的碱性蛋白,相对分子量较小,包括木瓜蛋白酶家族中的组织蛋白酶和钙离子激活蛋白酶家族中的钙离子激活蛋白。在所有有核细胞中均有表达,产生速率十分稳定,在体内唯一的代谢途径是通过肾小球滤过排除,不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但在近曲小管有一定的重吸收,在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不再返回血流中。并且不受炎症、胆红素、饮食、体重、溶血、甘油三酯、性别、年龄等影响。在1985年被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临床应用:①美国FDA批准胱抑素C作为肾病诊断标志物。②了解老年人肾功能状态最佳指标。③各种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肾炎)早期预测标志物。④监测肾移植病人术后肾功能及疗效动态跟踪。⑤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有研究表明:胱抑素c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血清肌酐8、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许多细胞上表达,如神经元细胞、近端肾小管细胞、尤其是内皮细胞。膜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可从膜上切除成为可溶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入血循环。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显著增高见于节结病和高血压,降低见于肺癌、慢阻肺、哮喘等。可作为肺的器官特异性酶。临床应用①结节病的诊断及预防②高血压和心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剂用药疗效的监测。③筛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物,指导用药。④肺癌及肺肉瘤的诊断及监测。⑤肺癌预后情况分析监测。⑥甲亢的诊断及疗效的监测。⑦肾小管损伤的标志。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9、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肝脏分泌的一种低分子量蛋白(21000kD),由肝细胞合成,受全反式视黄醇刺激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主要功能是将视黄醇从肝细胞转运到上皮细胞,血浆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约有90%与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结合,形成高分子蛋白复合物,故而不被肾小球滤过膜滤过,当视黄醇被转运道靶细胞后,视黄醇结合蛋白便游离到血浆中,迅速被肾小球滤过,几乎全部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分解。正常情况下,在尿中稳定性强,不易分析,不受pH和血压干扰,视黄醇结合蛋白排量甚微,但在肾近曲小管损伤时,其尿排量明显增加,故视黄醇结合蛋白排量增加可作为肾近曲小管损伤的标志物。临床应用①视黄醇结合蛋白较血肌酐、尿素氮、菊芬廓清率更准确和灵敏,更能早期发现肾小管功能损害。②检测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有助于单纯性肝硬化与肝肾综合征得鉴别诊断。③反应营养状况的敏感标志。10、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中S腺苷基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水解反应的产物。80%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通过二硫键与蛋白结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游离同型半胱氨酸参加循环,贮存血浆会引起此两部分的重新分布,出现结合部分增加,游离部分降低的变化,故测定时以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为佳。临床应用: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致流产、新生儿缺陷、中风、老年性痴呆及其它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等,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反映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异常变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已成为国内外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监控疗效和诊断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的常规方法。11、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广泛存在于肝、肾、结缔组织、唾液和血清中,是参与分解胶原的二肽氨基肽酶,与癌的侵润和扩散有关。据国内外有关报道,血清GPDA活性测定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是继甲胎蛋白后又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GPDA与AFP有相似的灵敏度(分别为54.9%和74.3%),如两项联合检测,可使灵敏度提高83.3%。胃癌GPDA与CEA联合检测可将灵敏度由单项时的70.2%和57.4%提高到89.4%。临床应用:①肝、胃肿瘤酶谱之一。②鉴别肝脏良性及恶性病变③胃癌肝转移的动态跟踪。④胃癌患者手术后的预后估计及复发监测。12、C-反应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CRP在机体急性损伤、炎症或感染时升高,临床上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观察。而hs-CRP可用于机体微小损伤监测,特别是在冠心病早期,血管炎性损伤导致斑块增加,是冠心病发生发展重要指标,二、电化学发光实验室新项目介绍1、脑利钠肽前体(ProBNP)临床意义:①提示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预后;心源/非心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②血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疗效;以及心肌重塑的评估。2、肌钙蛋白T(TNT)临床意义: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4小时,血清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②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该值可见升高,临床资料表明,该类患者继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升高。3、糖类抗原724(CA724)临床意义:①良性疾病:血清CA724升高可见于以下几种疾病:胰腺炎,肝硬化,肺病,风湿病,妇科病,卵巢良性疾病,卵巢囊肿,乳腺病和胃肠道良性功能紊乱等。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极高诊断的特异性。②胃癌:诊断敏感性为2880%,通常为4046%。而对良性胃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达95%以上。CA724升高与疾病的分期有关系。外科手术后,CA724水平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值。如果肿瘤组织完全切除,CA724可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或在临床诊断为复发时也已升高。有研究结果提示,术前的CA724水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参考值。③卵巢癌:诊断敏感性为4780%。对粘液样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A125。二指标结合起来可使首次诊断敏感性提高到73%(CA125单指标:60%);动态监测的诊断敏感性可提高到67%(CA125单指标:60%)。④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为2041%。而对良性结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是98%。完全切除后CA724可显著下降。当体内存留癌组织时CA724持续升高。CA724与CEA结合起来可使术后监测的诊断敏感性从78%提高到87%。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临床意义:①支气管癌: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支气管癌的首选标志物。而CYFRA211则适合于非小细胞支气管癌的监测。6081%的小细胞支气管癌患者,NSE升高。②NSE与转移部位或者是否为神经系统转移没关系,但与临床分期,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化疗期间,首轮治疗开始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一周或首轮治疗结束后,NSE含量迅速降低。而治疗无反应者,血中NSE持续升高或不能降到参考范围以下。③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支气管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诊断敏感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92%。④神经母细胞瘤:62%患病的儿童血清NSE水平高于30ng/ml。病理性NSE升高水平与疾病的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反之,NSE升高不明显,则预后好。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有34%的患者血清NSE升高(12.5ng/ml)。⑤精原细胞瘤:有6873%的病人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含量与病程有关系。其它肿瘤:22%的非肺源性恶性疾病患者NSE高于25ng/ml。⑥脑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等,偶尔可伴有NSE升高。原发性脑瘤或脑转移性瘤、恶性黒素瘤和褐色素细胞瘤,CNS中NSE升高。有报道14%的原位性和46%的转移性肾肿瘤患者中,NSE升高,并与病变程度有关系。⑦良性病变:血清NSE升高(12ng/ml)见于良性肺病和中枢系统疾病。主要在CSF中升高者可见于脑血管脑膜炎、弥散性脑炎、脊髓小脑退化、脑缺血、脑梗塞、脑内血肿、蛛网膜下出血、头部损伤、炎症性脑疾病、器质性癫痫、精神分裂症和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综合征等。拟开展骨标志物1、β-胶原特殊序列骨基质的有机成分中,90%是由Ⅰ型胶原组成。Ⅰ型胶原在骨中合成,同时也被分解成降解产物释放入血,β-胶原特殊序列是Ⅰ型胶原降解的特异的产物。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他骨疾病的抗吸收治疗,疗效在几周后反应出来。2、N-MID骨钙素在骨合成中,成骨细胞产生骨钙素,完整的骨钙素及大的N-MID片段均存在于血液中,前者不稳定,易裂解为后者。N-MID骨钙素被视为骨合成标志物,可与β-胶原特殊序列一起用于监测骨质疏
本文标题:检验科新项目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2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