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风一、李清照其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我国第一流的女作家。李清照诗词文成就皆高,有《漱玉词》。今李清照集是辑佚,杂有伪作。较好的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父李格非,是著名学者兼散文家,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丈夫赵明诚,历任州郡行政长官。靖康之变起,避难江南,在凄凉孤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虽为女子,却有丈夫气。她曾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诗句,鞭挞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苟安。其《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也极有气概。二、李清照词李清照词以靖康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如《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等。后期家破人亡,受尽劫难,词寄寓家国之痛和故土之思,风格凄凉压抑,如《声声慢》《永遇乐》等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韩偓《懒起》此词一般认为是伤春之作。清黄蓼园《蓼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之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绿肥红瘦’造语清新生动,风韵天然。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况的对比,抒发了词人的沧桑之感和家国沦亡之痛。南宋刘辰翁《永遇乐》(壁月初晴)词序:“余自已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声声慢(寻寻觅觅)一、以抒情见长,情景交融。词以抒情开篇,以抒情结尾,中间以大量笔墨描绘深秋景象,这些景物又都染上了词人的感情色彩。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写秋情。所抒之情并不隐约委婉,而是激动悲怆,笔力纵姿。二、词层层铺叙,线索分明。词纯用赋体,感情随形象的描绘逐渐加深,最后终于形成总爆发。从结构上看,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起笔以十四个叠字总括全词,极言内心悲伤,恍然若失。中间分六层铺叙。最后两句总结上述六件可伤心之事,以“愁”字结束全篇,与开头呼应。“乍暖”两句,是气候寒暖不定,烘托心情不能平静;“三杯”两句,是秋风凄厉,酒难御寒;“雁过”三句,是雁过伤心,因归雁触动了思乡、思夫和亡国之情;“满地”三句,是身心憔悴,无心摘花;“守着”两句是日长难耐;“梧桐”两句是雨打梧桐,心烦意乱。返回三、叠字用的多,用的好。开头十四个叠字有统领贯穿全篇的作用。不但表现了作者感情活动的发展层次:恍然若失——寻寻觅觅——环境凄清——心境凄惨;而且使后面逐次出现的景物更具强烈的感情色彩。结尾“点点滴滴”四个叠字,与开头无重复之感。三、“别是一家”的词论李清照《词论》一文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确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主张词要合乐能唱,要典雅有情致。四、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善于选取日常生活细节来展示自我内心世界,以白描手法创造出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颇具特色,故称之为“易安体”。自学内容五、朱淑真六、朱敦儒:飘逸潇洒—凄苦忧愤七、张元干:绮艳轻狭—慷慨悲凉八、叶梦得:柔丽婉转—激昂慷慨九、李纲与岳飞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张元干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暗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本文标题: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1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