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死去的玫瑰――谈包法利夫人死亡的必然性
死去的玫瑰——谈包法利夫人死亡的必然性赖金玲(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摘要】:包法利夫人是个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渴望追求爱情,却因没有看到幻想与现实的差距,由此而走向了悲剧。本文主要从包法利夫人在所受教育,婚恋生活,对男权默认和自身女权主义追求的诸多矛盾冲突中来探索其形象的悲剧意识及由此而产生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过理想化;压抑与爆发;悲剧中图类分号:G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赖金玲(1989-),女,江西赣州信丰县人。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长篇巨著《包法利夫人》不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蜚声文坛,而且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之后,至今仍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农家女儿艾玛,接受修道院的教育之后,心中形成了对传奇式爱情的幻想,并且这个幻想一直植根于心中,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艾玛的丈夫是平庸的乡村医生,艾玛在他身上没有得到任何幻想的满足,粗鄙不堪的生活让她心生厌倦。于是,她通过婚外情来弥补对生活的不满。但是,她的偷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被投机商人所暗算,她最终认识清楚了自私而道德败坏的情人的真面目。只是当时已惘然,最终,她无法承受爱情的毁灭与债台的高筑,选择了自杀。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法利夫人死亡有其必然性。一、瑰丽幻想与平凡生活之间的矛盾。爱玛本是农家女孩,理应在山水怀抱中长大。而卢欧老爹却错误地以为把爱玛送到修道院,与上流社会的女子一起学习,必然会受到高贵礼仪的熏陶,能与相对的贵族的事物相配。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着弊端。粗陋的见闻及未考证的听闻使卢欧老爹及其他多数乡村长者没有认识清楚修道院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是怎样,其教育对爱玛的将来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事实上,没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不牢靠的。“这种高攀的谬举,首先妨害家庭幸福,还不说修道院具有寄宿的一切不方便之处:常年无所事事,幽闭的栅栏刺激想象……有的姑娘,由于过于耽于空想,就要引起一些多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误会;有的姑娘,由于过去夸大结婚的幸福,嫁夫之后,就要对自己说:什么!不过尔尔!……”——巴尔扎克。①修道院所遇到的一切,在爱玛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从此对生活的追求,就是要像贵族式——爱情,应该是电闪雷鸣的,如疾风骤雨;生活,应该有银器、烛光、风雅之人聚集的舞会,有讲究的地毯,充满慵懒气质的情爱。这种理想的追求与生活的庸俗枯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她心中形成了不可调和的落差。这种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庸俗粗鄙的现实生活的矛盾,是爱玛走向悲剧深渊的源头。二、现实欲望与传统道德的矛盾。“她的意志就像一面网一样,一条细绳拴在帽子头上,随风飘荡。总有欲望引诱,却总有礼法限制。”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女性是家庭的天使,婚姻对于女性而言,是一种神话。只有婚姻和作母亲才能使女性成为完整的女性。同时,由于女性在家庭中经济地位比较低,这影响到她们的决定权,以致在传统的婚姻结构当中,女性只是作为家庭的附属品而存在,毫无自由可言。当她意识到,自己和莱昂的爱情是不可能的时候,或者没有勇气继续的时候,她压抑自己的感情,将自己变回好妻子好母亲,也按时上教堂。太太们称她节省,病人们称赞她有礼貌,穷人们称赞她仁慈。但是她内心却充满欲念、愤怒和怨恨。因为她毫无自由可言,道德的束缚一直牵绊着她。艾玛想要的爱不能去追寻,家庭生活的平庸使她与梦想更加相乖离。这样,不断的压抑欲望同欲望不断地增长,日积月累,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心理状态。她想找人倾诉,想去忏悔。但是,当她再三向教士诉说痛苦,希望得到灵魂上的赎罪和谅解的时候,教士却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认为能吃饱穿暖就是很赐福的了,其他的忧郁根本是不用想象的事情。这样一来,在这个小镇,人人思想落后,生活聊赖,一个妙龄少妇的苦无处呻吟,四处都是墙壁。于是肉体的需要、银钱的欠缺和热情的抑郁,揉成一团痛苦,逼得爱玛只好有事自己消化,自然会有承受不住而最终爆发的那天。于是,当鲁道尔夫挑起她的情欲之时,当再次重逢的莱昂轻轻诱惑之时,只需微微地一撩拨,她便立马坠入爱河。在婚外情中,爱玛也是疯狂的。她认为这是她真正的爱情,在这份感情里她没有一丝的放荡成分,全是真情实意。于是,在欲望的满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将爱情变成想象中的样子,不断地使约会地点变得奢华,对情人更是千娇百媚,小心翼翼。想紧紧地抓住来之不易的爱情,但又碍于道德的束缚不能公诸于世,于是她谎言不断,在生活上也已分裂成两个个体了。所以,当爱情的玫瑰死去,爱玛最终也找不到真正的爱,只好以死来结束自己空幻的追求。这种悲剧的发生,是包法利夫人无法寻找欲望与道德的平衡。传统道德对她而言,只是暂时的束缚和维持名誉所要做的工作,但是骨子里对爱情的追求使她有另一个奔放的自我。在这两者无法共存,即她的婚外情受到揭露,并且对爱情产生绝望时,选择死亡也就成为必然。三、男权屈服与天性的女权呼唤之间的矛盾。千百年来女人一直处于“第二性”,受支配于男性的情感世界的支配,毫无自主的情感。如波伏娃指出:理想的女人总是最确切的体现了“别人”的人,“所谓的‘平等’的抽象概念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受到各种势力的抵制。因此,妇女应以最佳的态势来估计自己作为女性而应该享有的存在价值”。爱玛在婚后四年里一直体现着“别人”。“她希望她养一个儿子,她过去毫无作为,这种生一男孩子的想法,就像预先弥补了似的。男人少说也是自由的,他可以遍尝热情,周游天下,克服困难,享受天涯海角的欢乐。可一个女人,就不断受到阻挠。她没有生气,没有主见,身体脆弱不说,还处处受到法律拘束。”当艾玛诞下一个女婴之后,十分不悦,这并非考虑到少了传种接代的继承人,而是想到女儿长大后也将如同自身一般受到多种限制,没有男性自由。可见爱玛已经朦胧模糊地意识到了男女两性的不平等,这是一个男权社会,一切都是以男权为主体。女性好比附在男权上的藤蔓,没有自主,只是依附。正如撺掇丈夫包法利做治疗跛腿手术时,爱玛心里一直渴求有某种比爱情更坚实的东西作自己的支柱。她需要名誉,她需要排场,她想要扬名,证明生活不是平淡如水。爱玛自然是虚荣的,而拥有威望、声誉亦是人人心中都会想的。只是她不能自己去实现。她要靠自己的男人去实现。在这个夫荣妻贵的男权社会,爱玛想要有成就感,只能通过自己的丈夫包法利,而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这本身就是对男权的一种默认。但是,爱玛的潜意识里强烈的要求男女之间的同一性,内心的渴望平等日夜鞭挞着她,她一直想自主。出于爱玛性格强势,查理性格懦弱,查理对爱玛的溺爱等各方面的因素,爱玛在这个家庭中占着主导地位,男人地位高于一切的说法在这个家庭里暂居次位。查理对家事的不过问与对爱玛无原则的爱,最终让爱玛毫无顾忌地出格,并且带着报复的快意。她在婚外分别与两个男人有关系。罗道尔夫,一个打定主意,先把爱玛勾引到手,然后想办法抛弃她,后来爱玛又与赖昂相遇,两人情同意合。更为微妙的是,另一个情人莱昂,在爱玛和他第二次在一起的时候,并不是莱昂出钱供爱玛,而是爱玛出资养莱昂的。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主次颠倒了。这是当时社会某些女人对男女不平等的一次宣战,对男权世界的一次大胆颠覆。但这只是一次没有任何杀伤性的攻击,一个女人只能作为一个男人的女人而存在,是绝对不能独立存在的,女人必须得依附于男人。即使爱玛激情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对爱情生活的热烈的渴求、对生命的炽爱。也因此,她的激情在平庸、腐朽的现实中才独有价值。但她的追求根本就不符合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这种追求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的集体攻击,这也是爱玛悲剧的最终原因。四、无视真爱与沉迷虚爱之间的矛盾。爱玛爱情观的形成是由于小说的熏陶,生活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修道院的教育。“她必须从事物得到得到某种好处;凡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之不顾,——正因为天性多感,远在艺术爱好之上,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她是狂热而又实际,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反抗信仰的神秘,好像院规同她的性情格格不入,她也越来越愤恨院规。”爱玛十分的感性,做事靠感觉,被幻想牵着走,多愁善感,并且骨子里已有一种叛逆,对自由的追求和热爱,对教规束缚的反抗。虽然表面服从,但潜意识里一直在反抗。如果对爱的渴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压抑得太久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泄通道,必然会爆发。爱玛因受到修道院的教育,形成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也深受书本里浪漫爱情故事的影响。心里想要的爱情和生活都是奢华的帷幕做背景的,她向往骑士一样英俊潇洒的丈夫,有着浪漫情调地和她一起缔造生活的浪漫。这种向往在心里生根,挥之不去。而查理用自己的方式爱她,然而这种爱,并不是爱玛想要的爱。他尽己所能地满足爱玛想要的一切:在每个黄昏时候,牵着她的手在夕阳下散步;看到爱玛郁闷孤苦时,想办法让她开心;一有舞会的消息时,便兴冲冲地告诉她,而且周到地为她配上美丽的新衣裳。可是,在生活中,他大声喝汤,长时间地睡眠,瞪着一双无知的眼睛表现出对平庸生活的满足。他像自古以来的所有教科书要求的那样,养活妻子,生儿育女,担负家用等等,仅此已经足够。但是,他也绝对不喜欢把空闲的时间用在丰富自己这方面。这对于爱玛那所富有的幻想,富于激情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当情感细腻,懂得欣赏音乐的文书莱昂出现的时候,她顿时有了极大的默契;当登徒子鲁道尔夫,像一位绅士,穿一件绿绒大衣,戴一副黄手套,而又套着一双厚皮护腿,潇洒倜傥的装扮,轻声呢喃着铺天盖地的甜言蜜语出现的时候,爱玛当然抵挡不住诱惑。她要的是浪漫,是心灵上的交往,是美丽与奢华的欣赏和与之相符的着装、格调。这两位男子,在包法利先生庸俗、简单、一天在外的情况相比之下,当然显得生动、英俊、多情、温柔,更合爱玛心意。对于在感情方面得不到满足,出轨也显得理所当然。其实,查理给了爱玛最好的爱,从没有令爱玛失去依靠和安全感。正是在这种丝毫不用怀疑的爱的环境中,爱玛天性的善良与信任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她的爱情世界里,她从来没有想过背叛,更没想到对方会背叛自己。在与鲁尔道夫商量私奔的时候,她察觉不出鲁尔道夫的言语有半点的迟疑与犹豫,一直沉浸自己的欢乐情境中。太过单纯与信任,才会被鲁道尔夫轻易地欺骗和抛弃。只是,包法利夫妇之间,缺少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查理为了养家,劳碌奔波在外。回到家中,已经是疲乏无比,倒头便睡。他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发现爱玛心里想要的是什么,他不了解爱玛精神生活。只觉得家里瑰丽、出奇的装饰满足了他的感官愉悦,却不能从这些用心的摆设中窥见爱玛心中向往精致生活、热闹酒会的心思。这种感恩与快乐又增加了他对爱玛的喜爱,想为她做任何她想要的事情。但最大的落差,是不理解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好比方向错了,一切都是徒劳。慢慢的两人已经习惯,爱玛习惯丈夫无视自己的需求,丈夫也习惯爱玛常有的精神病。多日的矛盾在内心积压,无法沟通,必然导致婚姻的危机。五、经济不独立与爱情至上的矛盾。爱玛是一个会料理家务的女子,可以把家里收拾得温馨,让在外辛苦的男人回到家感到放松。她的为人处事,让人们都对包法利先生怀有敬意。“她送账单给病人,附一封信,措辞婉转,不露欠索痕迹。星期六,有邻人来用饭,她设法烧一盘精致的菜肴,还拿青梅在葡萄叶上摞成金字塔,蜜饯罐倒放在盘子上端出来,她甚至说起为果点买几只玻璃盏。”凡此种种,影响所及,提高了人们对包法利的敬重。能做到此般通晓人情,让生活活色生香,爱玛是人人羡慕,丈夫爱慕的贤妻了。然而,谁可曾知道,她更大的追求是什么?心灵上的“公爵夫人”的尊贵又从不曾熄灭!但在金钱上,她太单纯,不会理财,抑或是爱情的狂热冲昏了头脑,看不出奸商勒乐的阴谋。勒乐是造成爱玛财产流失的主谋,是爱玛金钱无度的启蒙,是挥霍的引导者。确切地说,他工于心计。他礼貌,胁肩谄笑,腰一直哈着,姿势又像鞠躬,又像邀请。他毫无要求地一次又一次把钱借给爱玛,累积又累积,并且没有限定日期。省去了一张张钞票从手中抽出时的不舍与难忍,只是抽象的数字一个个地增大。可怜的爱玛在美丽的服饰中找到了自己的魅力,在便捷而奢华的爱情生活中找到了舒适,离自己想象的爱情越来越近,却从未考虑所借的债超出了所能控制的范围
本文标题:死去的玫瑰――谈包法利夫人死亡的必然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3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