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免抵退税有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时抵减额的计算
免抵退相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抵减额的计算——黄河培训内容一、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相关计算公式讲解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汇总表解析三、手册核销时在出口退税系统中免税证明中的数据的计算过程一、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相关计算公式讲解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3、应纳税额的计算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计算5、免抵退税额的计算6、应退税额计算7、免抵税额的计算8、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计算方法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X(征税率-退税率)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的数据解释如下:“征税率”和“退税率”,原则上是根据其出口货物的商品编号进行确定。但实际操作中,日常的计算是根据进料加工合同手册登记时的“复出口商品码”进行确定的。直到该进料加工合同核销时,才根据整个合同的出口产品去确定其实际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举例: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那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如下: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00万X(17%—13%)=4万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征税率-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举例: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A企业本月出口金额为150万港币,港币汇率为0.9,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那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算出下: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50万X0.9X(17%-11%)-100万X(17%-13%)=4.1万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数据解释如下:应纳税额是按月计算的,“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是根据当月发生的内销销售收入X对应的征税率计算出来的。举例:A企业10月的内销货物100万人民币,适用征税税率为17%,取得的进项发票金额80万人民币,适用税率为17%,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A企业本月出口金额为150万港币,港币汇率为0.9,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那么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如下: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100万X17%=17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80万X17%=13.6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50万X0.9X(17%-11%)-100万X(17%-13%)=4.1万当期应纳税额=17万-(13.6万-4.1万)=7.5万3、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退税率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数据解释如下:对于购进法来说,“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一般来说指的是当月取得的所有进口材料的人民币价格。举例: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那么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计算如下: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万X13%=13万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计算一般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根据政策规定,公式中数据解释如下:“出口货物离岸价”是指当月单证收齐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当期和前期).其金额乘以“外汇人民币牌价”等于“汇总表”的第6栏.举例: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A企业本月单证收齐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当期和前期)为150万港币,港币汇率为0.9,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那么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如下: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00万X13%=13万免抵退税额=(150万X0.9)X11%-13万=1.85万5、免抵退税额的计算a、当期的免抵退税额=0时:当期的应退税额=0b、当期的免抵退税额>0且期末留抵税额(即《汇总表》的第19栏“计算退税的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时,当期的应退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那么在下月还会一部份期末留抵税额未退税,这样下月就会有一部份还可以做留抵来用(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c、当期免抵退税额>0且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说明:出口时并未征增值税额,所以不可能退免抵退税额,那以本月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这个数今后也不会退。本月的免抵退税额只不过是一个做比较的数。6、应退税额计算举例:A企业10月份进口原材料100万元人民币,对应的手册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税税率和退税率税分别为17%和13%,A企业本月单证收齐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当期和前期)为150万港币,港币汇率为0.9,出口商品所对应的征退税税率分别为17%和11%,期末留抵税额为1万元人民币,那么当期的应退税额为:免抵退税额=(150万X0.9)X11%-100万X13%=1.85万当期的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万7、免抵税额的计算当期的免抵税额=当期的免抵退税额-当期的应退税额a.在当月没有进料加工合同核销的情况下,两个抵减额的计算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得出。b.在当月发生进料加工合同核销的情况下,两个抵减额的计算就有所不同,除上述方法计算两个抵减额出来外,还必须根据《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另两上抵减额(简称为调整数),且当月实际的抵减额=基数+调整数。8、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计算方法•第1栏: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此栏表示本月所发生的直接出口美元的销售额。•第2栏:出口货物销售额(人民币3+4),此栏表示本月所发生的直接出口人民币的销售额,并且是等于第3栏加第4栏。•第3栏:单证不齐销售额,本月录入的直接出口报关单,只要单证不齐栏和信息不齐栏中B之一存在不齐或者都不齐情况下销售额在此栏显示。•第4栏:单证齐全销售额,本月录入的直接出口报关单,单证不齐栏和信息不齐栏中同时为空时销售额在此栏显示。•第5栏:前期出口货物当期收齐单证销售额(26+27),前期录的直接出口报关单在前期做了单证收齐或本月做了单证收齐,并且本月收齐了信息所产生的金额。二、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汇总表解析•第6栏:单证齐全出口货物销售额(4+5),所有在本月参与免抵退税计算的金额。•第7栏:免税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一般是转厂出口货物美元的销售额。•第8栏:免税出口货物销售额(人民币),一般是转厂出口货物人民币的销售额。•第9栏:全部出口货物销售额(美元1+7),直接出口和免税出口的美元总和。•第10栏:全部出口货物销售额(人民币2+8),直接出口和免税出口的人民币总和。•第11栏:不予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早先内销数据要填入此处,现在此栏是不用填。•第12栏: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本月直接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人民币)。•第13栏:上期结转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上月没有抵减完的抵减额,也是上期16栏的结转数。•第14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本月进料组成计税价格乘以手册登记时录入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退税率之差。•第15栏: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如12>13+14则为12-13-14,否则为0),本栏是进税税额转出的金额,如果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上期结转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局抵减额等于正数则为正数,如果等于负数则为0,正常情况下此栏也是电子报税管理系统中的“增值税纳税表附表二”18栏数据。•第16栏:结转下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如果13+14>12,则为13+14-12,否则为0),此栏是在本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未在本月抵减完,所乘余的抵减额将留下期再进行抵减。•第17栏: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本月所有参与免抵退税计算销售额乘退税率,也就是第6栏乘以退税率。•第18栏:上期结转免抵退税额抵减额,上期21栏•第19栏: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本月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乘以退税率。•第20栏:免抵退税额(17>18+19等于17-18-19否则为0)•第21栏:结转下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7<18+19等于18+19-17否则为0)•第22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期末留抵税额,此栏是电子报税管理系统主表第20栏,等于应抵扣税额合计减去实际抵扣税额。•第23栏:计算退税的期末留抵税额(22-15C),此栏等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期末留抵税额减去15栏的与纳税表差额.•第24栏:当期应退税额(如20>23则为23,否则为20).此栏是免抵退税额与计算退税的期末留抵税额相比较,只退小的金额。•第25栏:当期免抵税额(20-24)•第26栏:前期单证收齐,本栏是前期录入的报关单本期做了单证收齐并且在本期收齐了电子信息所有的人民币销售额。•第27栏:前期信息齐全,本栏是前期录入的报关单在前期做了单证收齐但是前期未收齐信息而在本期收齐电子信息所有的人民币金额。1、原理解释2、数据导出3、实例讲解三、手册核销时在出口退税系统免税证明中数据的计算过程①《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另两上抵减额(简称为调整数),且当月实际的抵减额应=基数+调整数。②在每一个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前所有进口料件所产生的抵减额其实是一个预抵的过程,并未是实际抵减额。在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前所有的抵减额的计算都是按照当初手册登记时的复出口商品码的征退税率来计算的。③实际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计算如下:实际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直接出口额X实际分配率X(征税率-退税率)其中实际分配率是本手册在核销时所产生的实际分配率,而非计划分配率;征退税率是每一笔出口货物对应的商品征退税率。1、原理解释④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计算如下: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直接出口额X实际分配率X退税率。⑤实际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如下:实际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直接出口额X实际分配率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调整数为:实际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每月产生预抵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⑦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的调整数为:实际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每月产生预抵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⑧料件组成计税价格的调整数为:实际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每月实际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数据导出是手册核销时在出口退税系统免税证明中的数据计算过程的重要步骤①导出本手册“进料加工免税证明表”②导出本手册“直接出口货物明细表”2、数据导出进料加工免税证明表导出过程,如下图所示:直接出口货物明细表导出过程,如下图所示:①计算每月预抵抵减额总和在考虑每月预抵抵减额总和之前必需导出本手册的全部免税证明数据②计算实际抵减额在计算实际抵减额之前我们首先做导出本手册的全部出口明细数据和查询实际分配率。3、实例讲解免税证明数据,并计算出各金额总和,如下图所示:查询实际分配率,如图所示:导出本手册全部出口货物明细表,并先计算出各第记录抵减额,再求和.如下图所示:培训结束!
本文标题:免抵退税有关公式及手册核销时抵减额的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5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