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复习
古代诗歌复习•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①,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象征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还蕴涵了的哲理。(3)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的好处。齐鲁青未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贵在攀登,立志当存高远。“割”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不怕困难,敢于登临绝顶俯视一切的•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颔联分写,通过和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的感情。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诗句是;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③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望中所见花鸟忧国思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话运用拟人,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意思是”感伤时世连花都落泪;痛恨离别连鸟都触目惊心。”(4)诗的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5)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使人触目惊心,字写出了长安被叛军占领后,人们逃亡、城池破败的凄凉之景。(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了一个什么细节?这一细节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山河草木花鸟破深通过“挠头叹息,长长的头发纷纷断落”这一细节,既感叹自己衰老的愁苦之情,又抒山河沦陷的离乱伤痛,刻画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形象这首诗以景衬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③“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④“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⑤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怒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子和他的母亲没去从军,进出屋子没有完整的衣服,说明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灾难。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①“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②“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③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④请说出“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田园劳作之乐,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热爱田园生活,归隐农村的自豪,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描绘了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愉快心情和归隐的自豪。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本诗从体裁看是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诗;诗中运用对偶比喻修辞,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惆怅之情的句子是:。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③主旨: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④根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诗人所见到的景象?直和园两字好在哪里?五言律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由于遭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慷慨、悲壮之情广阔无际的大漠之上,一股烽烟直上天空;黄河尽头,一轮又圆又大的红日正缓缓落下。•一个“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之美,落日容易让人伤感,用“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两字写出了塞外开阔、雄伟的奇特风光。•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①本诗从体裁看是诗,从内容上看是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②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③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五言律送别比喻拟人对偶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山势随着平野的延伸而消失,江水一直流向广阔的原野。充满空间感和流动感。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展望,喜悦开朗的心情。•⑤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了什么修辞?赏析这两句诗构成的意境。•衬托。用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衬托长江水的平静(夜景),用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白天景色),艺术效果十分强烈。⑥本诗写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jīngXǐyǐ•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写举目所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赏析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7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