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学校心理教育基础理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何昭红2004.5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的社会现实意义:关注心理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开展心理教育是社会对于学校和家庭的要求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一、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严格和规范的学校制度及其相应的环境,为心理教育目的的实现、任务的完成,以及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充分的保证。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各种教育,其中当然也包括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对智性素质发展的作用;心理教育对德性素质发展的作用;心理教育对美感素质发展的作用;心理教育对身体素质发展的作用;心理教育对人的心理潜能开发的作用。二、心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三、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基本目标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心理教育目标就是要促成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要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并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能去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足的生活。基本内容从心理问题与障碍上有:健康与身体发展问题、家庭与亲属关系问题、人际障碍问题、人格问题、学习障碍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等。从发展与适应上有:生涯规划与发展、学业发展、休闲生活等。主要任务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问题与区别问题(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指导、心理干预和心理补救。主要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要求的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心理教育;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活动。四、学校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一)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区别德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的活动。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既是可行的,也是可取的。不过,这种结合既不是用原有德育的方法去解决一切心理问题,也不是用心理教育取代德育,而是要充分发挥两者在育人活动中的独特作用。所以首先要明确两之间的不同。–学生观不同两者都针对学生,德育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把自己视为“导师”“榜样”;心理教育则把学生视为有着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从旁边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在师生关系上,德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心理教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参谋、朋友,甚至是他的“同伙”。德育教师更多地持“评价性学生观”,心理教师则更多地持“移情性学生观”,强调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并运用同感,设想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内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除了共同的部分外,各自都还有一些包含不了的东西。如学习咨询、择业咨询中就有些内容不属于德育的范围。德育一般也不处理和解决诸如神经过敏性焦虑、强迫观念、厌食等纯属于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心理教育一般不直接解决、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着心理教育与德育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目的不同心理教育与德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在具体目标上它们又有差异。德育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心理教育除了注意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外,还特别关注学生求善、向上的自主追求,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这两方面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因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认识到社会及其发展对自己的要求,他的潜能和优越之处就可能得到充分地展现。德育工作侧重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层面上考察和培养,要求学生按照他现在所承担的与未来将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心理教育侧重把学生放到人际关系层面上去考虑,要求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同周围环境、同一个个具体的个人保持心理上的适应。德育致力于解决学生的社会倾向问题,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问题,解决高层次的社会定向问题;心理教育则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健康不健康问题,并通过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为学生确立的生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准备好心理基础。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导向性、阶级性);而心理教育工作者不代替当事人作价值判断。这样做不是不管价值取赂,而是通过帮助学生理清事实,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其抉择能力,由学生自己作合理的判断。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激化矛盾,展开思想斗争;心理教育有时却可以采取引导宣泄、缓解心理紧张与冲突的做法。思想工作中鼓励学生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心理教育却强调要为当事人严格保密,以保护其自尊。思想教育要求学生面对现实;心理教育在特殊情况下却允许采用心理防卫机制,暂地“回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目的是使当事人度过难关,不至于精神崩溃,以便积蓄力量,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这些处置问题的不同原则似乎矛盾,但由于它们适用于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或适用于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因而不一定构成冲突。如心理教育虽有时允许当事人暂地“回避现实”,但最终还是要引导其面对现实,承担对现实的责任。因此,从本质上说心理教育与德育是可以互补的。方法不同德育方法很多,思想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社会实践锻炼等都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心理教育的方法有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精神分析、沟通分析等,其中有许多方法是德育很少采用的。应该说明的是,上述的几点区别是相对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德育领域改革的进展,相当一部分教师更新了德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扩展了德育内容,使德育工作面貌大为改观。这样,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某些方面的差别已不再那么突出。因为德育与心理教育都从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中吸取了相同的思想或有效的做法,作为自己的部分。这种趋势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二)心理教育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国内对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有三种看法:一是把它看作德育的一部分,或德育的重要途径;二是把它从德育中独立出来,并与德、智、体、美诸育并立;三是认为心理教育与德育相互交叉。心理教育对学校德育的积极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心理教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2、心理教育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3、心理教育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了新途径。五、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整体性原则。心理教育要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同时也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3、平等尊重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谈话内容,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4、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在制订心理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5、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心理教育具有矫治、预防和发展三级功能,就整体而言应该是预防、发展重于矫治。6、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所以要尊重他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唱主角”;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的过程,而“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会有教育效果。7、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相信学生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教育的任务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保密性原则。这是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8、坚持性原则。要充分认识到解决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艰巨性、复杂性。9、适应个别差异原则。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遵循心理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基本策略1、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除了专门的心理教育外,还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种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2、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此,要努力推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质质量观和学生观,优化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3、发展优于防重于治的策略。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六、学校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1、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如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2、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有关心理常识、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开展心理教育初期,这种方式比较切实可行。3、开设心理教育活动课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教育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6、个别心理咨询7、团体咨询七、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1、心理教育普遍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功心理服务推行到学校教育中更多领域;心理教育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心理教育不只限于学生,还包括教师、干部、工人、职员等。2、心理教育人员专业未来3~5年心理教育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培训的期限将延长(脱产1~2年);培训方式上将更多地采用模拟的方式,以增强实践能力;有更多的省市制定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标准,颁发资格证书。3、心理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及互联网将在心理教育中大展身手。4、生涯发展咨询主流心理教育将以发展性为主。心理德育既关注个人一生从事的工作或职业事业生涯,也关注其他非职业性活动,如婚姻、情感生活和个人身心发展及自我成长等。生涯发展咨询强调的是对个人多姿多彩的生命历程提供整体的、连续的、终生的服务与协助。5、更多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或相关课程6、重视心理教育的绩效及其评估
本文标题:学校心理教育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4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