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绿龙”腾飞北大荒――北大荒建设绿色产业体系纪实
“绿龙”腾飞北大荒——北大荒建设绿色产业体系纪实被世人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地处世界著名湿地上,是我国开发最晚的黑土带,自然生态优势独特。北大荒,一条由原料生产到绿色食品加工的绿色产业巨龙在不断地“扬弃”成长;一条引领人们消费观念发展变化的绿色品牌巨龙在不懈地“演变”成熟。面对原料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竞争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文化国际化、地球村落化的“演进”,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描绘了北大荒百年绿色发展的恢弘愿景:全力构造北大荒“绿色产业体系”,让北大荒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世界一流的生态宜居地,人们最放心的安全食品品牌。“北大荒打造”转身“绿色基地”产业化拥有资源,保护资源;打造优势,发展优势;独一无二的北大荒,绿色天然的原生态,始终得到保护性利用。头脑清醒的北大荒人,快速推进基地产业化进程,打造了条条绿色产业带。让生态绿色原料“转身”,变为放心食品。北大荒人用行动,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带,将食品安全的底色烙在世人的心中。“北大荒打造”的绿色产业,在波澜壮阔的“演进”中,历经了3次令人惊叹的“转身”,实现了“涅槃”。从传统的农产品开发,到打造绿色产品基地,从企业集群整合的绿色产业带,到外引内联、外出外联全面优势的培植,北大荒打造了世界级绿色原料基地,生产出绿色放心产品。上个世纪中叶,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开垦土地生产粮食的同时,加工农畜产品,北大荒有了第一次“转身”。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刚刚探索开发绿色食品时,垦区便在全国农垦系统率先成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22种绿色食品通过国家认证,成为首批绿色食品,产地认定总数、面积均占全省的30%左右。北大荒打造了九三大豆制品生产的产业带、完达山系列奶制品的牛乳产业带、北大荒米业大米制品的水稻产业带、北大荒丰缘面粉制品的小麦产业带、北大荒薯业淀粉制品的马铃薯产业带等。北大荒有了第二次“转身”。北大荒第三次“转身”在近年,整合“游击队”,打造“正规军”,产业化崛起、经济总量剧增,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数占全国20.5%的北大荒集团,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树立新目标,参与世界竞争,北大荒要建成世界级超大型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打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安全营养放心食品基地,把绿色的“北大荒”植入世人心底。总局工信委主任王丛江说:“北大荒的产业带正在‘转身’,打造‘产业圈、经济圈’。目前,垦区5个中心城市和50个重点城镇已建成26个工业园区,园区入驻企业已达到350余户。两个省级开发区扩区增容,面积由现在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开发最晚的建三江管理局今年格外重视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全管理局产业园区总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其中省级开发区一个,总局级产业园区4个,管理局级产业园区10个。目前有企业424家,今年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有25家、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有7家。宝泉岭管理局通过企业集群“合并同类项”,形成了优势产业。绿色食品开发区今年新引建项目8个,续建项目19个,总投资16.5亿元:引进投资8亿元的7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引进投资1.1亿元的南瓜乙醇项目……宝泉岭管理局副局长顾毅说:“开发区今年引资多、项目多,现在铁路专用线需要改扩建,我们筹措资金440万元,今年1月份获得铁道部批复后,4月份完成设计,7月中旬招标施工,9月份即可竣工。”北大荒米业从建设三江30万吨稻米产业加工园区开始,整合“各自为战”的水稻加工企业,打造加工强势集群,目前,已形成年加工能力7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米业“航母”。集团董事长徐耀辉说:“我们‘好吃不撂筷’,在水稻种植富集区的迎春、卫星、友谊等地的30万吨稻米产业园区建成后,今年又投入资金2.8亿元,建设3个30万吨稻谷综合加工企业,年内将投产。”年加工大豆能力750万吨,主产品有蛋白、油脂、保健食品、药品四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投资1.65亿元建设了年产2.4万吨的特色豆奶生产项目。今年初,他们又投资一亿多元,建起了年生产1.59万吨保鲜豆腐项目。如今,走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北大荒豆腐,绿色食品”的宣传声。别看这小小的豆腐,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利润3300万元。北大荒联结利益,把龙头基地和农户“捆到”一起,增强活力。完达山乳业探索建立牧业运营实体,参股控股牧业资源。集团通过兼并、收购、相互参股、控股等多种途径,延伸到饲料、包装、养殖、绿色有机产品生产等行业。北大荒马铃薯产业集团通过农场委托,龙头企业发包马铃薯种植土地,种植大户入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种薯繁育和加工原料两个核心基地,实现了龙头企业、农场、种植户多赢的局面。北大荒的绿色产业,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模式:“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农户,各个链条“血肉相连”,共同抗御市场风险,龙头充分带动,壮大绿色产业,保障农户利益。北大荒的生态资源优势、绿色产业优势“转身”变成绿色经济优势。“北大荒制造”转型“绿色工业”现代化低碳转型,循环成型;制造优势,持续优势。得天独厚的北大荒,绿色工业的低碳化。头脑理智的北大荒人,始终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促进现代化进程,搞好节能减排低碳生产。北大荒人用实践,实现绿色清洁低碳生产,叫响“北大荒制造”,让世人赞叹的绿色优势得到持续发挥。“北大荒制造”的工业化道路,在英勇壮行的“演绎”中,经历了3次令人赞叹的“转型”。从传统的产品自给到商品经济,再到现代经济;从不计消耗的投入,到追求降低消耗,再到低碳生产、循环经济。上个世纪50年代,北大荒开垦荒原的同时,开始了粗加工米面油,实现自给自足,为了生产产品不计消耗,忽略成本,北大荒人保障了自己的生活需要,也付出了“学费”,北大荒有了第一次“转型”。发展商品经济,培植龙头企业,转化农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北大荒100多个农(牧)场,建起了覆盖粮食、油料、肉类、乳品、酒、麦芽、食用菌等100多种产品的加工企业,北大荒萌动了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基地,生产绿色产品的意识,北大荒有了第二次“转型”。北大荒第三次“转型”,倡导创造“绿色GDP”,综合利用废弃物。“北大荒制造”的产业带变为循环经济圈。去年,垦区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0.5亿元、实现利润10.8亿元。同时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能源化40万吨,实现能源替代9.5万吨标准煤,稻壳发电2000万千瓦时,固化成型燃料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25万吨。有30多家制米企业集群、全国稻米精深加工规模最大的北大荒米业,率先在国内探索出了从良种选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模式,围绕利用“米、糠、壳”搞技术研发,稻壳生物质发电和替代煤烘干水稻,稻壳灰变成白碳黑和活性炭,米糠提炼出米糠油、甾醇、谷维素、米糠蛋白等产品,把稻谷的衍生品全部“吃干榨净”。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房凤友考察该集团后说:“北大荒米业不简单。他们用田园到餐桌的‘炼金术’,循环加工利用开发水稻价值,让8万农户的稻谷就地增值。”在北大荒米业集团希杰公司哈尔滨米糠蛋白厂,记者目睹了低温脱脂米糠的诞生过程,这种原料用于生产非转基因、低过敏性的优质米糠蛋白,标志着我国在食用蛋白加工领域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产品供应欧美、日韩市场,年产值超过一亿元。北大荒米业的卫星和友谊米糠油厂去年出口米糠毛油5000吨,出口创汇达500万美元。友谊稻壳发电厂年可供电1524万度,产热供暖16.5万平方米。用烘干水稻的稻壳替代燃煤,每吨节约标准煤24.5公斤,全年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拥有11个子公司和香港、圣保罗、芝加哥、吉隆坡4个海外经贸公司的九三粮油工业集团,从节省每一吨水、每一度电、每一吨汽、每一公斤溶剂、每一克包装物、每一个百分点的产品率入手,开展“六个一”节约活动。集团副总经理杨宝龙说:“上半年,集团如果加工一吨大豆节支20元,我们就可节本增效5500万元;如果产粕率增加0.5个百分点,就可增收4400万元……所有子公司都达到集团内部的指标,年可节省成本两亿元。”完达山乳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和智力资源,用科技支撑低碳经济,循环发展。他们与美国联合研发的安力聪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了中山大学的临床试验,并研发了元乳系列配方奶粉、珍益、原生带•净纯奶、智汇星、有机奶粉等多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集团董事长王景海说:“我们‘借梯登高’,同国内10余所高等院校联合,组成科研开发实体,还与国外多家研发机构,共同构建国际化虚拟研发体系,实现研发一代、上市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的目标,形成产品良性循环,每年都有几十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年加工马铃薯60万吨的北大荒马铃薯产业集团,靠科技综合利用资源,实施马铃薯生物产业化项目。他们投资5亿元,在九三管理局和克山、二龙山农场分别建成年产2000万粒原种的储存库和两万吨种薯库;在克山农场建立年产8000吨的薯渣燃料乙醇厂、两万吨的生物饲料厂、一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5万吨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厂。集团总经理姜涛说:“我们把马铃薯研究院建成世界知名、国内研发技术最先进、种薯品种最多、繁育规模最大的具有生物育种技术的脱毒种薯研发和生产企业,用激励机制推动新产品的循环低碳生产,完善薯业‘绿色产业循环体系’。”北大荒实施“非粮”产业开发战略,“制造”产业延伸增长极,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先进的化工、生物技术,开发垦区资源量庞大、价格低廉的秸秆、稻壳、薯渣、玉米芯、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在粮、豆、薯、牛、猪等加工饲养集中区,开发技术领先、规模较大、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非粮”产业。总局发改委主任王峰对记者说:“垦区综合利用‘非粮’资源,大力开发健康纸、生物肥料、有机饲料、环保建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叫响‘北大荒制造’。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严把引资‘入口’,不能‘剜到筐里就是菜’,严禁污染产业进入。”北大荒近年来投入30多亿元,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垦区,上下同步实施了“生态农业开发、森林生态恢复、生态畜牧及草原植被恢复、退化土地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生态城镇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总局能源办主任周建龙告诉记者:“北大荒的低碳循环经济圈,发挥垦区4000多万亩耕地、1350万亩林地的作用,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约1.7亿吨,折合6400万吨标准煤,释放氧气1.27亿吨,是每年能源消耗所排二氧化碳的11倍,消化掉相当于10个垦区的能源消耗排放。”自筹资金建起了省内第一个大型沼气工程的海林农场,形成以沼气为节点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构造了青贮饲料——奶牛——牛粪——沼气——沼渣——青贮饲料的双向循环体系。他们将工业有机废水转化为沼气稀释液,探索出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燃煤锅炉给沼气池增温的方法,解决1100户居民炊事用气的问题。北大荒全面推广海林农场模式,去年建设了20个大型沼气、秸秆能源化工程,这些工程全部开工后,农业GDP能耗将下降2%,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69万吨。实现了“三个转向”:清洁能源由生活用能转向生产用能、由分散用能转向集中用能、由补充能源转向替代能源。“北大荒创造”转变“绿色品牌”国际化文化品牌,国际品牌;创造优势,放大优势。令人信赖的北大荒,食品安全可追溯,持续提升了品牌价值。头脑聪慧的北大荒人,强力推进品牌国际化,把绿色生态有机品牌优势,快速不断向外延伸,北大荒人用诚信,实现了“北大荒创造”,“嫁接”国际优势,在“地球村”把北大荒叫响。“北大荒创造”的绿色品牌,在奋发不懈的“演变”中经历了3次令人赞叹的“转变”。从传统产品到走向市场的商品品牌,再由商品到可追溯的注入文化的品牌,北大荒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北大荒创造”和品牌一道进入国际化的广阔“航道”。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北大荒从北京引进奶牛,在全国率先用牛奶生产奶粉,黑土地上的“完达山”牌奶粉开始“强壮”中国人,“完达山”成为我国最早的名牌产品,北大荒人“萌动”了名牌意识,北大荒有了第一
本文标题:“绿龙”腾飞北大荒――北大荒建设绿色产业体系纪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9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