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讲——唐代文学徐张杰:讲解唐代文学一、唐代文学空前繁荣的原因:1、唐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是文学艺术繁荣的物质基础。2、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是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3、思想自由活跃,文禁松弛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必要条件。4、前代丰富的文学遗产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借鉴。5、唐代诗人,作家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决定因素。唐代文学二、唐诗的特点:1、作品丰富,作者众广,盛况空前2、诗体大备。唐诗自四、五、六、七言、杂言的古诗、乐府以至律绝各体,无不应有尽有。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4、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三、唐代文学:诗、词、散文、小说(唐传奇)唐代文学四、诗歌美学的基本常识1、诗歌的灵魂是——感情2、诗歌的载体是——形象3、诗歌最本质的美学特征是——抒情性4、诗歌的艺术倾向性是——抒情5、诗歌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所依据的是——诗的主体性6、诗的抒情性和主体性发挥——决定了诗人的独立个性和人格确立7、诗的表情形态是——直抒胸臆转下页——唐代文学——接上页8、诗人的情思是——诉诸人们感性的有灵性的艺术形象9、诗的意境是——情景交融中显现一种灵动的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10、诗的意象是——主观的心意与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汇与具现(它是诗的基本构成单位,诗作中具体、单一的形象。如:山、水、风、雪、日、月、雷、电、天空,大海、河流、土地,飞鸟、虫鱼、大树、小草、动物、人,等)唐代文学五、诗的凝练性表现在:1、反映生活的高度集中2、语言必须精粹3、用极少的语言表现丰富内容4、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唐代文学六、诗的音乐性强调:节奏、韵律七、“间接抒情”一般表现在:融情于景、因情造景缘情写景、借景寄托唐代文学八、格律诗:亦称近体诗,按照句数多少可分为:绝句、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唐代文学九、诗歌的特点: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社会生活对文学艺术的折射。诗人用自己的情思表达对社会生活的审美理想与丰富感受,于是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中挥洒诗思。诗歌艺术形式的反映,必须讲究语言凝练,注重情感深厚,力求音乐性强,这是诗歌的审美原则求真求实的艺术特点。唐代文学十、唐诗的发展概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文学: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佳期、宋之问、杜审言,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使律诗的“定型化”。陈子昂,公开举起革新大旗,反对“齐粱”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唐代文学十一、盛唐气象: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我过封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发达强盛,人民安居业,是唐王朝上升阶段和鼎盛时期。所谓盛唐气象,是对盛唐时期诗歌风格一种共性的概括,他指的是这个时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昂扬发展的时代精神和生气勃的时代风貌。唐代文学十二、盛唐诗歌:盛唐“山水田园诗”重要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诗歌特色:在题材上,偏重于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光的描绘,以及对隐遁生活的欣羡。转下页——唐代文学——接上页在风格上,以恬静清朴,闲适淡雅为主。在思想倾向上,追求清静闲适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少作品流露了佛道思想,显示出对社会现实的冷漠。在艺术上,多用素描手法,以凝练含蓄,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刻画恬静幽雅,静谧和谐的意境,诗体以“五言为主。唐代文学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转下页——唐代文学——接上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唐代文学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反映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而脍炙人口诗人开篇写春江月夜,勾勒出一幅春江明月初升的壮丽图画。诗中,月------是中心意象,也是诗中思妇与游子情感的出发物与载体。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月,诱发着抒情主人翁对人生的思考:江月有情、岁月无情,人生易逝、青春易老。转下页——唐代文学——接上页圆月升起于高緲的天际,把它的清辉洒向人间,人间的一切都在朦胧迷离的光照中。在人的眼中,它永远是那么妩媚、柔和;在人的心中,它永远象征着友情、亲情、爱情,象征着阖家团圆、亲人团聚。春、江、花、月、夜与游子、思妇共同组成的深邃邈远的意境,正象征着生命本原向宇宙本体的回归。转下页——唐代文学——接上页这首诗融情、景、理为一炉。写景、虚实相生,写情、忧怨缠绵,写理、明白浅显,月是纽带,贯通了情、景、理。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与那隐逸于字里行间发宇宙人生之感慨的江边望月人,组成了完整、和谐、绚丽多彩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意趣横生、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唐代文学王维《山水诗》苏轼在《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王维开创了写意的水墨山水画,强调“意到便成”、“得之于象外”。诗画中追求以神似为主、形神兼备的风骨。唐代文学王维的诗画理论:“远山无石,遥遥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第一,表现为作者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捕捉适于表现自己情趣的山水景色,用色彩明快的语言,构成一种形象鲜明的意境,这种意境往往象画面那样和谐完美。转下页——唐代文学《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唐代文学《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着青苔上。《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代文学第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还在于王维诗歌所表现的声息、光线、色彩、动态有着清晰的视听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代文学“诗中有画”,——写塞外奇观《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关于山水诗艺术高峰的环境与条件第一,(讲)第二,(讲)第三,漫游之风、隐居之风唐代文学李白的诗歌一、鉴赏体味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和诗歌气韵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奇特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大鹏一日月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古风》唐代文学(2)、强烈的主观抒情和自然情物的“人格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人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月上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唐代文学(3)、利用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幻想和虚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欲渡黄河冰寒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唐代文学(4)李白也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有些作品同时运用现、浪两种艺术方法描写理想和现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俱情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曳广带,飘拂升天行……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凃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唐代文学2、李白诗歌的诗歌气韵孟子提出“知言养气”。魏晋时期的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曹丕继承了孟子的论点,把“气”与文学风格及文学的创作个性相联系。指出:气韵是“气”和“韵”的有机结合。宋人苏辙说:“气可以养而致”。“养气之途径是——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清代“桐城派”提出:以阴阳刚柔释气,创立“因声求气”。即句式参差,语调抑扬顿挫。唐代文学(1)气:指作家、诗人的才性和气质。(2)韵:指风格(韵致),即独特的内容与独特的形式在和谐的统一中所产生出来的作品的风貌,以及作品、诗歌语言的风度韵味。(3)气韵:首先,是作品、诗歌中的语言能在形似与神似的契合无间中含有一种只能意会而难以用语言表达不尽的无穷韵味。其次,表现在诗歌语言独特的色调上。(4)李白的诗歌气韵:与他的人生经历及个性修养分不开。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其丰富生动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是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唐代文学(5)、李白诗歌的风格:李白的创作个性表现复杂。因为,李白的精神追求是“儒、道、侠”兼而有之。他歌唱游侠和求仙,歌唱雄伟壮丽的自然,抒写反抗权贵,蔑视庸俗,追求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歌颂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豪情),对祖国、人民遭受“安史之乱”浩劫的痛心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关切。总之,他的诗有清新明朗的一面,但更突出的还是豪放飘逸的一面,贯穿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的创作原则,也概括了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根本特色。唐代文学杜甫诗歌一、理解杜甫何以被称为“诗史”和“诗圣”“诗史”也即“史诗”只是:“诗史”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或再现某一历史风貌和当下生活。“史诗”不仅在诗歌中反映,更多地在小说中反映。唐代文学一、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大诗人,同时也是爱国主义诗人,人民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国家的危机,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个人的得失。他的创作以“安史之乱”为界,使诗歌自觉地面向社会,面向人民。1、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三吏”、“三别”,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以及思想感情和要求。“不过行检德,盗贼本王臣”。——《有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唐代文学2、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长安沦入叛军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是物是人非。暮春三月,草木欣欣向荣,而长安却是一片荒凉冷落的景象。诗人见春花而泪落,听鸟鸣而惊心,感情真挚而沉痛,终于直接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的伤国思家的感情。战火不断,是“感时”的内容,家信难得是“恨别”的内容。家人的离别是因为国事的艰难,把恨别与感时连在一起,更深化了忧国的感情。唐代文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把一种聚然到来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唐代文学3、对统治阶级和侵略集团的强烈憎恨:对他们的奢侈荒淫,穷兵黩武,昏庸误国,奸淫屠杀,贪污掠夺等作了无情揭露。如:《丽人行》、《兵车行》等。萧宗,代宗父子信用鱼朝思等宦官,使掌兵权,杜甫斥责:“关中小儿坏纲!”认为只有把他们杀掉,国家才能有转机。唐代文学4、在一些咏物写景抒情诗篇中,充分地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温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文学二杜甫诗歌在艺术上的突破:杜甫异常重视诗歌的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突出表现在他的“叙事诗”方面。他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加以艺术的概括,从而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本文标题:4、唐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64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