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浅析三毛的“孤独”情结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三毛的“孤独”情结学生姓名高清学号1251201267573入学时间2012年秋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王昌满试点单位重庆电大奉节分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4月21日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材料目录1.指导任务书……………………………………………………………(1)2.指导记录表……………………………………………………………(2)3.写作提纲………………………………………………………………(3)4.论文(设计)提要……………………………………………………(4)5.论文(设计)正文……………………………………………………(5)6.参考文献………………………………………………………………(8)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9)8.答辩记录表……………………………………………………………(11)9.审查意见………………………………………………………………(12)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三毛的“孤独”情结学生姓名高清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王昌满职称高级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1.学生应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一人一题,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畅。2.切实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⑴本文浅析了作家三毛在其作品中的“孤独”情结。⑵所选题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于简单。题目难易要适度,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完成。⑶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内容的选题不得低于教学班总选题的30%,并应避免选题过度集中。3.毕业论文文体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单纯的案例分析不能作为毕业论文。4.毕业论文的内容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5.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的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重庆电大论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要制成电子文档。6.毕业论文正文字数要求不少于6000字。7.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详见“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文本)格式规范”。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要求用A4纸打印。页边距:上20mm、下20mm、左20mm、右20mm。论文标题采用3号宋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采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或1.5倍行距。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1、期限:自2014年2月20日起至2014年5月30日2、具体进度安排:时间完成内容3.20至4.15选题、拟订提纲4.15至5.14完成初稿5.15至5.30修改论文、定稿、提交至2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奉节电大分校指导教师王昌满学生姓名高清学号1251201267573专业汉语言文学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2014年3月5日指导内容:论文选题、提纲。指导意见:选题符合要求,提纲满足要求。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2014年4月20日指导内容:论文初稿。指导意见:初稿整体质量不错,但注意应将问题拓展开来,简化论文摘要,提炼论文语句。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2014年5月6日指导内容:论文修改稿。指导意见:能将别人的东西借鉴为自己的材料,需要添加点对策,注意结尾加上参考文献。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2014年5月25日指导内容:论文定稿。指导意见:能将别人的东西借鉴为自己的材料,并且结构合理,可以提交。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写作提纲三毛的作品,就是她一生经历和情感的记叙,灰色的童年使她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与荷西相遇后又获得快乐的源泉,荷西死后,三毛的文章透露着无尽的悲伤。三毛在荷西死后离开沙漠,从一个洒脱的流浪者变成一个哀伤的过客,在她后期的作品中总是透露着孤独甚至死亡的气息。一、孤独情结二、三毛孤独情结形成缘由(一)童年的经历(二)自闭的个性(三)孤独的吟唱三、孤独情结在三毛作品中的体现(一)对荷西的怀恋(二)生与死的矛盾冲突1、生死间的摆渡2、求救与重生之音摘要在三毛的作品中,充满了孤独与寂寞。灰色的童年,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以及不可磨灭的孤独感。遇到荷西,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沙漠,她变得快乐。然而荷西的去世,沙漠的远离,回到人群中,又让她重返灰色的寂寞生活。孤独情结左右了三毛的人生和创作,文章分析了三毛孤独情结产生的原因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关键词:三毛;孤独;情结;缘由浅析三毛的“孤独”情结一、孤独情结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她的思想是自由的,她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于此处。“孤独作为一个描述心理体验的词语,主要是指内在的情感,而不是外在生活方式(孤单)。由于两者之间存在错位,主要是出现了这种情况:离群索居却怡然自得,跻身人群反寂寞难耐。孤独体验实际上产生于主体渴望沟通的强烈需求与这个需求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经历过大的悲恸和期盼大的快乐的三毛,对于孤独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她说:“真正深刻的快乐没有可能使得他人意会,快乐和悲伤都是寂寞的”。三毛的孤独就是这两者的代表,离群索居却怡然自得,一种心灵得到释放的自由,一种独处的自由。三毛性格孤僻,喜欢自由,喜欢安静,热爱自然。在学校老师、同学嘲笑三毛,她没有朋友,她是孤独的。在家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她是自卑、孤独的。当三毛失去荷西让他从此拒绝外界,更加孤独。本喜欢安静的她,回台湾后,跻身人群却寂寞难耐,也是三毛渴望理解与坚持自我而不得,在台湾烦闷不堪的生活,丢失了自我的空间,让她觉得更加孤独。孤独是三毛一生的独特气质,一直伴随着她亦渗透在她的作品里。二、三毛孤独情结形成的缘由(一)童年的经历三毛的童年是苦涩的,在《逃学为读书》中,三毛写出了对于上学的恐怖,写到了老师体罚学生的暴力及凌辱给精神上带来的创伤,写到了自己的爱,写到了自己自闭的起因。在小学老师的暴力面前,三毛感到了没有尽头的黑暗,在一篇作文里她写到:“想到二十岁是那么的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四周没有东西可以摸触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1一句句令人揪心的话语,是出自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不快乐的心淋漓尽致。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篇充满伤痛的作文没有得到老师的安慰,却被老师当众羞辱了一顿,责令重写。此外上初二时,数学老师用蘸得饱饱墨汁的毛笔,带着恶毒的笑给三毛的脸上涂了个大花脸,并要求她到教学楼走廊上走一圈。不快乐的学校生活在她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这一次的凌辱更是让三毛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终于三毛逃离了学校,从此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岁月里。于是有了《惑》中珍妮这个“朋友”,是她逃避自己与现实的支柱。有了“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对我,街上没有可走的路……出门使我害怕,街上的人更是我最怕的东西,父母用尽一切爱心和忍耐,都找不到我自闭的症结。当然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只有反抗更重,后来,我便不出门了……”2生命中本该是快乐的七年童年生活,对于三毛却是痛苦不堪的七年。当她刚站到人生秩序的队伍里来时,除少数的几个人,她得到的不是温暖和关怀,而是冷漠和侮辱。(二)自闭的个性1、孤僻的性格文字是我们用心感受出来的灵魂,透过她的文字,除了可以感受她生活的沉重外,还可以窥视到她内心的孤僻。在《我家老二——三小姐》这篇文章里,三毛的父亲提及到了她的个性:“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不玩任何女孩子的游戏,她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在她两岁时,我们在重庆的住家附近有一座荒坟,别的小孩子不敢过去,她总是去坟边玩泥巴。”这些地方,她是常客。她觉得“世上再没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3因为生活中的人对她来说是恶魔,她感受的是压抑,遭受的是屈辱,死人可以成全她的自由,任游思想的驰骋。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性孤僻的三毛。2、自由自然的独爱三毛是一个喜欢自由,喜欢安静的人,三毛最怕心为形役,她排斥一切妨碍心灵自由得东西。在《赴欧旅途见闻录》中也表示对于上街有人陪很不喜欢,“因我喜欢一个人东逛西逛,比较自由自在,有个人陪着真觉得碍手碍脚。”随意潇洒的生活方式,才是三毛的追求,在她的世界里,她就是主角。她强调生活要跟着自己的心灵走,坚持为自己的心而活。三毛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厌烦大都市的繁华热闹。她喜欢安静的生活,感受自然朴实的美。在《一定去海边》中描写海边那种自然纯朴的自由,她感到快乐,可以暂时逃离喧嚣的都市,疲惫与孤独也总能在这和谐的自然环境里得到休憩与释放,她不愿带上家人,因为他们会有无休无止的喧闹,而不是珍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在她眼中,大自然能够化解痛苦,能够让苦短的生命得到升华。撒哈拉沙漠是迷人的,虽然那里是炎热、原始、贫穷、荒芜,但却是最自然、最纯朴的家园。因为它远离了都市的繁华的生活,少了外界的干扰,是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所侵蚀的地方;对于三毛来讲撒哈拉就是一个世外桃园,台湾是不能比的,三毛喜欢沙漠中的寂寞与纯朴,更难得的是自由。因此三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了撒哈拉,记下了许多沙漠的故事,如《县壶济世》、《沙漠观浴记》、《素人渔夫》等。荷西去世后,她也离开了那个曾经幸福的地方,回到台湾父母的身边。身边的人,对于深陷悲痛之中的三毛,是安慰,是鼓励,希望她能重新生活。为了那么多爱她的人,更为了亲情,她答应努力活下去。然而,生性爱好自由,喜欢独立空间的她,不再是居住在沙漠里的她,不再有最懂她的荷西,在那么多喜欢她的读者、朋友面前,在忙碌的台湾生活节奏里,在每天繁多的应酬与工作里,她感到力不从心,心力交瘁。她失去了自由,她必须在世人面前展示“三毛”,而不是自己,现在的她没有跟着心而活,她很累。失去了自主安排生活的自由,没有可以小憩的精神家园,这对于三毛来说如同没有灵魂,只剩无尽的黑夜与孤独陪伴着她。(三)孤独的吟唱1、不肯定的家庭地位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出生顺序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主要是由父母对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所造成。研究表明,在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中,孩子性格常有这样的特征:长子,作为夫妻爱情的结晶,他的出现带给他们更多的欣喜与甜蜜。因此对于第一个孩子,他们会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的身上。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长子会担心地位被取代,因此他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在各方面更加努力,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那么对于老二,他的出生没有带给父母像长子出生时那种巨大的喜悦,同时因为有带孩子的经验,对于次子他们不会像长子那样宠爱,态度上会比较严厉。对于次子来说,有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总是有一个比他年长、块头比他大、能力比他强的人挡在前面,拿走了亲人的爱。对于第二个孩子来讲,不仅是与大哥(姐)争权,还要与新出生的弟(妹)争宠。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备受冷落,在心理上总有不被父母重视的阴影,他们的性格一般比较另类,要么乖巧,要么孤僻,以此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三毛在家里四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前面是姐姐,后面有两个弟弟。三毛也不例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三毛心里隐藏的一道伤痕,她觉得自己备受父母的冷落,在家庭里不受重视,总会有种孤独感,但她的一生都在努力希望父母能够认可他,为她骄傲。当她父亲在信中对她说“爸爸深以为有你这样一支小草而骄傲”,肯定了她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多年积压在心里的伤痛,她一直期盼的关怀与认同,三毛一直在家族中寻找出路,寻求认可。三毛是孤独的,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有对。亲情的呼唤,渴望着家庭的呵护。2、初恋的失败因为童年遭遇,三毛对爱产生了极大的渴望。也许通过被爱可以让她孤独的心得到一些甘泉。面对爱情,她是无怨也无悔的,即使是遍体鳞伤,也是呻吟的幸福。三毛的初恋是几个月苦涩的单恋,她对这个男孩,如同耶稣的门徒跟从耶稣一样,他走到哪里三毛跟到哪里。面对爱情的煎熬,他勇敢的表白她的心意,作为一个从小自卑、孤独的人,这次能够主动是对她自己的一个突破,她希望她能够被人接受,能够被人认可,一旦有人拒绝了她,她会更加的封闭自己。在遭到舒凡的拒绝后,她害怕一个人承受孤独,她选择了逃避,她希望能有人给她抚慰,暂时麻痹她的痛
本文标题:浅析三毛的“孤独”情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3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