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节瓜蓟马ThripspalmiPalmthrips成虫俗称:棕榈蓟马Commonname:Palmthrips分类地位:缨翅目,蓟马科寄主:葫芦科与茄科植物节瓜、黄瓜、苦瓜、冬瓜、西瓜、茄子、甜椒。以节瓜和茄子受害最重。Adult成虫体长0.9-1.1mm,体色淡黄,触角7节,单眼间鬃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的外缘,后胸盾片网状纹中有1对明显的钟型感觉器。节瓜蓟马节瓜蓟马若虫黄色,复眼红色,触角7节。初龄若虫无翅芽,3、4龄若虫有翅芽。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东南亚一带。国内主要分布华南地区。为害方式以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芽、嫩叶、花和幼果汁液,使被害株心叶不能张开,嫩梢、嫩叶变小、生长点萎缩而成丛生现象,植株生长停滞。幼果受害后,毛茸黑、表皮粗糙、锈褐色、瓜畸形,生长缓慢。为害严重时造成落花、落果。发生趋势70年代以来,对瓜类为害逐年加重,造成瓜类产量与品质下降,尤其是夏、秋种植的节瓜,被蓟马为害损失50%以上,甚至失收,严重影响瓜类生产和出口创汇。节瓜蓟马为害瓜生长点成虫和幼虫锉吸瓜类汁液,造成矮瓜.叶子由于为害而萎蔫世代数经历卵——若虫——“预蛹”——“蛹”——成虫。一年多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广西:17-18代,广东:20-21代。越冬以成虫潜伏在土块间、土缝下、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次年气温回升至120C时开始活动。为害高峰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水茄等植物,在瓜类蔬菜种植的季节,有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6月上、中旬第二高峰期:8月上、中旬,第二高峰期发生量高于第一高峰期。生活史成虫12-14卵3-4天若虫4-6天“蛹”2-3天节瓜蓟马生活周期12-17天“预蛹”1-2天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兼营孤雌生殖。两性生殖:雌雄成虫一生可交配多次,经交配的雌虫产下两性卵,发育成雌雄个体。孤雌生殖:未经交配的成虫产下未受精卵发育成雄性个体。活动习性成虫飞翔能力很强,白天阳光充足时多数隐藏在生长点及幼瓜毛丛内,少数在叶背,极少数在叶面出现。产卵习性卵散产于植物组织内,如节瓜的生长点、嫩叶、幼瓜表皮及幼苗上。雌成虫需取食补充营养,一般2天后才开始产卵。趋嫩性趋嫩性极强,成虫多聚集在植株的上部,并且隐蔽于瓜苗生长点及幼瓜的毛茸内栖息取食。若虫多在叶背面为害。化蛹习性若虫三龄,孵化后立即取食和活动,怕光,常躲藏在叶背取食,到2龄末停止取食,自然下落,到达土面钻入泥土裂缝中,静伏半天后脱皮成为“预蛹”——3龄若虫,以后再脱皮变成“蛹”。化蛹深度一般位于土下3-5厘米。虫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日度)卵7.482.8若虫8.4164.31、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2、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天)温度卵至末龄若虫的历期18℃26.4925℃11.2730℃10.043、温度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温度(℃)雌虫寿命(天)雄虫寿命(天)产卵量(粒)1841.525.59502514.4817.0947.35309.379.5421.2最适温度:250C,高于300C对其发生不利,因而在早春发生轻,夏秋发生重。4、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与节瓜蓟马末龄若虫入土及羽化有很密切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在8-10%范围内,羽化率较高,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均不利其羽化。广州地区7-9月份的台风雨,特别是连续几天的大雨,将严重影响节瓜蓟马的羽化。7-9月份雨量偏少的年份,节瓜蓟马将大发生。5、食料条件广州地区早春低温,阴雨天多,加上田间食料缺乏,节瓜蓟马发育缓慢,发生量少,为害轻。3月份气温回升,4-5月气温适宜,瓜类处于生长旺季,如遇上雨水偏少,则6月份将会大发生,形成第一高峰。在6月份后,春节瓜基本结束,但菜田中还有黄瓜、丝瓜、茄子等,蓟马可以转移为害,但种群数量稍有下降。7月上旬夏秋节瓜开始出苗,为蓟马提供了更充足的食料,加上基数较大,因此在8月份形成第二高峰,也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三、防治防治策略蓟马体型小,产卵于植株组织内,若虫和成虫喜欢栖息于植株顶梢、叶背或花中,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世代重叠,繁殖力强,对化学农药容易产生抗性,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防治上必须采取加强农业防治、合理开展化学防治以及保护天敌相结合的综合措施。1、农业防治田园清洁Fieldsanitation–对春植节瓜主要为铲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寄主源。对夏秋种植节瓜,应注意收获后及时清除和集中消处理残株,田块立即耕翻。地膜防治用塑料薄膜封盖畦面,一方面可以减少春植节瓜苗期受越冬蓟马转移为害,同时由于蓟马入土化蛹的习性,还能阻止其入土,从而控制蓟马的为害。合理布局,避免连作–新种植的节瓜田选择在不易受蓟马为害的作物附近,以防其转移为害。提早育苗–早春用营养杯育苗,适时栽培,可以避开蓟马的为害。2、化学防治防治适期–节瓜初花之前。合理用药–卵和蛹较隐蔽——选择能杀卵的杀虫剂,4-6天以后喷第二次药。–为害幼嫩部位、叶背——喷药的重点是植株上部和叶背。–轮换用药,避免抗性产生。常用农药–40%七星宝乳油600-800倍。–20%好年冬乳油800-1000倍。–98%巴丹可湿粉2000倍。–10%杀虫双水剂350-400倍。–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捕食性天敌: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蜘蛛,草蛉。其中小花蝽对其捕食作用较强,一头小花蝽平均一生可取食蓟马328头。–避免用对天敌杀伤力强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本文标题:蓟马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3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