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DR的自动曝光控制设备(AEC)如何影响照片质量放射科许春林摄片过程中医学X射线曝光通常由人手动结束或者通过电子计时器、AEC终止设备等结束,后两种现已比较常用。AEC是控制X射线曝光结束的设备,他的引入是为了精确地控制X射线的曝光时间。放射设备上AEC系统通常由放置在病人和X射线接收器之间,通常是一块很薄的板子。在X射线通过人体后到达接收设备之前,必须经过这块板子。AEC电离室工作原理:AEC电离室为平行板电离室,电极之间充有空气并加上一定直流电压,射线和入射电极(阴极)作用,通过光电效应或康普顿效应激发出次级电子,这些次级电子在电离室中电离空气产生正、负离子对,正、负离子在电极电场作用下向两极移动,在外电路形成输出电流信号。由于正、负离子的复合,电离室所产生的离子不能完全到达测量电极,根据检测空气电离室电荷量使其达到预设值时反馈信号,切断高压终止曝光。AEC电离室的结构要求:①对X线吸收尽量小,因为这部分被吸收X线对胶片成像无贡献,而病人所接受的X线剂量又因此要相应提高。②由于电离室置于被照肢体与探测器之间,因此电离室必须不包含会在X线照片上造成影像的构件,因而电离室阴极面积应大于最大胶片尺寸,阳极采用石墨静电喷涂电极,从而保证电离室边缘及测量阳极不会在照相底片上形成影像。③电离室尽量薄,否则因X线管焦点与胶片距离有限,在病人和胶片之间置入电离室会使此距离增大造成几何模糊增大。为减小电离室总厚度,同时又保证其具有足够大的灵敏度,我们采用了复式结构电离室,将中心阳极夹在两阴极之间,这种结构既不增大电离室总厚度又增加了测量体积提高了灵敏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结构的电离室中心电极由两接地阴极直接提供电磁屏蔽,如果采用单层结构电离室,中心阳极直接靠近电离室壁,和前者相比虽然有效极间距增大,电离室时间响应提高,但是中心阳极无电磁屏蔽,由于电离室的输出电流很微弱,电磁干扰会窜入中心阳极从而降低电离室输出的信噪比。自动曝光控制设置AEC预设值选择:一、预设摄影KV时,必须满足被照体足够穿透力,不然只有通过增加mAs提高组织摄影灰度值,必然造成摄影信息丢失。二、预设摄影mAs时,必须使预设值大于该部位的实际曝光量,否则机器将按预设值结束曝光,对于体形较大的可能造成曝光量不足,达不到AEC优化曝光的目的。虽然数字化摄影具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可大大降低X线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保证X射线有足够的穿透能力,即选择合适的KV值,这是自动曝光控制条件下摄影的关键,如果KV较小,X射线不能穿透全部组织,厚组织和比重大的组织可吸收全部X射线,就无法形成影像,这样用管电流的量来补偿是无意义的。当然也不主张全部用高千伏摄影,高千伏散射线增多,图像灰雾度增大,图像清晰度就下降。AEC的采样野AEC采样野的位置所对应的位置是电离室的相应的位置,所接收的射线为穿过兴趣区域后的射线,其接收射线剂量多少直接控制曝光,所以采样野的选择对图像的质量尤为重要。左右双野右野左野全野中野采样野区域选择不当所致图像质量对比AEC的采样野选择不当:采样野位于感兴趣区以外的空气曝光区是最常见的不当选择,这样就会使电离室检测到错误信号而提前终止曝光。采样野位于感兴趣区以外的曝光区所致曝光不足AEC的采样野选择: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双野及多野采样野组合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位情况及感兴趣区来确定,对于小儿及成人四肢远端骨、关节摄影,一般不宜使用AEC,应该关闭AEC模式,改为个体化摄影参数AEC使用注意:①要灵活根据患者体位正确选择探测采样野,使感兴趣区位于探测野中心位置,达到正确曝光。②设置适宜的管电压值,若管电压不足,X线不能穿透肢体组织,无法使FPD检测信号。此时,增加管电流和曝光时间来补偿是毫无意义的。③预置管电流的曝光时间值要该部位的实际曝光量,否则机器将按预置值结束暴光造成曝光量不足。④小部位及不易准确选择AEC采样野时,应去除AEC系统,改为个性化曝光。⑤严格控制X线照射野,防止空气曝光区处于AEC采样野,造成曝光偏差。⑥尽量减少散射线,防止过多散射线照射到电离室上,使电离室提前终止曝光。股骨颈侧位摄影方法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患侧臀部髋部垫高,患肢伸直外展且内旋约10度,健侧肢体上抬与躯干成90度,IP板、探测器或暗盒横立在被检髋部外侧,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IP板与躯干分开约45度角使IP板长轴与股骨颈平行。股骨颈水平侧位2.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向患侧侧卧,健侧肢体前跨与躯干成90度,IP板、探测器或暗盒置于被检髋部下方,将球管向头侧倾斜25°-35°,中心线对准股骨颈中心入射,影像显示股骨颈分明,不重叠,方便易行。股骨颈侧位股骨干上段侧位
本文标题:DR自动曝光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3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