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介绍-全院
只供内部培训用血栓弹力图(TEG)----原理和临床应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外科:孙文宇只供内部培训用----整体层面监测凝血功能TEG®(throbelastography)基本原理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凝血机制和过程—内源、外源、共同途径模式图-级联反应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新的细胞学机制–进一步认识到血小板的作用体内凝血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反应过程新的细胞学基础的凝血模式:启动-放大-扩增对原有级联反应模式,给予了补充,阐述了血小板的关键作用启动扩大播散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凝血机制-基于整体凝血级联反应模式体内凝血过程受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纤溶系统活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raditionalHemostasisTests(传统出凝血检测方法)laboratory-basedtests(实验室检测方法)INR(PT)plasmaisolatedPTTplasmaisolatedaPTTplasmaisolatedACTwholebloodisolatedD-dimerplasmaisolatedFSP/FDPplasmaisolatedplateletcountplateletAggregometry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基本原理TEG记录在体外条件下全血纤维蛋白聚合过程中粘弹性指标的连续性变化,用图形的方式全方位显示凝血块形成的时间、动力学、强度以及随后的溶解过程,反映不同的血浆成分以及细胞成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从而能够对凝血功能做出全面性评估。TEGwholebloodNo-isolatedROTEMwholebloodNo-isolated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是什么?1948年由Hartert发明,用于实验研究。80年代中后期应用于临床。10~20min内提供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溶解等有关凝血和纤溶的相关信息。最早主要用于肝移植,后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特别心脏外科和创伤,近几年,逐渐应用到产科和泌尿外科,尤其涉及到需要介入治疗和抗凝治疗等诸多领域。目前TEG应用领域:肝移植、心血管手术、肾移植、产科疾病、创伤、术后出血、肿瘤、输血治疗、危重患者监测、溶栓、抗凝治疗等。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只供内部培训用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原理杯体震荡旋转,周期为10秒钟杯盖和悬垂丝附着在一起血块使杯子和盖耦合在一起杯盖的运动就是反应血块的强度系统将检测到信息进行分析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只供内部培训用R凝血时间IIa生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旁路参数r凝血状况凝血成分低凝高凝R(min)R(min)K(min)a(deg)K(min)a(deg)MAMA血块稳定性血块强度的减弱纤维溶解血块速率纤维蛋白血小板凝血旁路血小板Ka最大血块强度(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血小板(~80%)纤维蛋白原(~20%)MA30minLY30EPLLY307.5%EPL15%N/A功能紊乱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溶解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11只供内部培训用TEG检测与血液凝固过程的一致性常规凝血检测PTAPTT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FSP血小板计数/功能评估凝血全貌血液凝固过程启动血小板栓子形成纤维蛋白链形成血凝块增多最大血凝块血凝块降解血凝块溶解损伤修复血凝块形成的速度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12只供内部培训用凝血过程传统检测方法与TEG比较检测基础检测血样标准化反应凝血阶段TEG细胞基础全血全球标准化全面反应凝血过程CCTs级联反应血浆需要计算INR反应凝血过程中的一个点1.凝血四项无法检测血小板被激活后的激活凝血酶(II因子)后产生的对凝血的增强效果。2.除外血管因素,TEG检测反映了凝血的全过程,即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原织网、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溶解的过程。3.TEG完整反应了各种参与到凝血中的成分的相互作用以及最终结果。更接近人体的生理状态。4.凝血四项的结果都不是国家标准化值,需要计算INR。TEG的值是国家标准化的,质控也是全球统一的。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R值:凝血反应时间,指从标本开始检测至描记幅度2mm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凝血酶生成时间,或相当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第一期。正常值为4~8min。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K值:凝血生成时间,从R终点到曲线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第二期,表示凝血块形成速度,反映凝血酶分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的能力。正常值1~4min。α角:凝固角,是TEG两条曲线开始分叉所形成的角度,即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代表凝血酶形成的速度。α角越大,则纤维蛋白形成越快。α角反映凝血速度的快慢较R值和K值更准确、敏感。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MA:血栓最大幅度,及描记图上的最大幅度,或最大切应力系数,为图形两侧最宽距离。MA值与血小板的质、量以及纤维蛋白原的量有关,其中血小板的影响比纤维蛋白要大,约占80%。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通过GPIIb-IIIa受体相互作用的最大值,它代表了凝血的最终产物-血小板栓子。MA正常值:55~73mm。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过程机制G:凝血块强度,或血栓硬度,MA值确定后的同时G值也被仪器自动确认。反映从最初纤维蛋白大量产生到纤维蛋白溶解整个过程的血块强度变化。从概念上讲,G是对血栓强度的最佳量度,因为它反映了酶和血小板成分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G值正常值:6.0~13.2d/s,G值大于正常为高凝。CI:凝血综合指数,在TEG自动描记和检测中自动报告的参数之一,直接反映整个凝血的高凝与低凝状态,其正常值为-3~+3。G-3为低凝,G+3为高凝。LY30:纤溶指数,反映纤维蛋白溶解情况,即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幅度减少的速率,LY307.5%表示纤溶亢进,其正常值0-8%。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正常凝血过程机制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抗凝状态下凝血过程机制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药物(肝素)对凝血过程影响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凝血因子缺乏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纤维蛋白原缺乏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血小板功能降低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高凝状态(凝血酶导致)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高凝状态(血小板)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高凝状态(凝血因子+血小板双因素)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继发纤溶凝血过程亢进(DIC第I阶段)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继发纤溶凝血过程亢进(DIC第II阶段)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原发纤溶亢进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图示血小板高结合力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检查采血时机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术前TEG基础值意义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只供内部培训用R凝血时间IIa生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旁路参数r凝血状况凝血成分低凝高凝R(min)R(min)K(min)a(deg)K(min)a(deg)MAMA血块稳定性血块强度的减弱纤维溶解血块速率纤维蛋白血小板凝血旁路血小板Ka最大血块强度(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血小板(~80%)纤维蛋白原(~20%)MA30minLY30EPLLY307.5%EPL15%N/A功能紊乱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溶解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36只供内部培训用TEG图形介绍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只供内部培训用报告病人和标本的信息包括注释在屏幕上显示图形和具体的数据诊断结论和签名报告具体数据并用实验室标准high和low提示超过范围的异常血栓弹力图常规检测报告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技术与传统凝血检测方法反映凝血功能比对总结1、凝血方面:血液凝固是一个动态过程,传统的凝血实验如PT、aPTT、TT、PLT及Fib等均不能反映凝血的动态变化,而只是凝血反应中孤立的终点监测,在许多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和持续出血患者中,传统的凝血实验达不到监测目的。而TEG能够动态完整地监测凝血和纤溶整个过程,明确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缺乏程度,较传统凝血实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血小板:其功能正常是凝血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单纯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并不能反应其功能是否正常。而TEG中的MA和G值是估计血小板质和量并指导血小板输注的最好指标。ACT常被用于检测体外循环转流后的肝素化效应,但对影响凝血的其他因素不敏感,不能全面反映体外循环后的凝血状态。肝素酶修正后的TEG能在体外循环期间进行动态监测,提供凝血方面的早期信息,合理指导治疗。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TEG技术与传统凝血检测方法反映凝血功能比对总结2、纤溶方面:纤溶亢进是围术期出血的原因之一,术中及术后监测纤溶状态对于减少手术失血,降低输血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纤溶指标,如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FDP)、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试验不但耗时,且花费高。TEG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纤溶信息。**但是,TEG不能鉴别与凝血不全有关的特殊因子(如vWF因子)、抑制剂或激动剂。如果TEG扫描图形表明凝血功能不全,它可以指导对FFP、血小板、血小板阻滞剂、抗纤溶药、抗血栓药或抗凝药的应用。但如果必须鉴别特殊因子,则传统凝血实验显得更为重要。只供内部培训用TEG®临床应用Copyright©2009HaemoneticsCorp.41只供内部培训用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种类主要作用普通检测快速TEG检测1.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凝血状态2.指导成分输血3.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4.判断促凝和抗凝等药物的疗效5.评估血栓发生几率,预防血栓发生肝素酶对比检测1.评估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药物疗效2.评估是否肝素抵抗或过量血小板图检测1.测定单独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波利维,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药物的疗效2.评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的出血原因3.服用抗血
本文标题: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介绍-全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6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