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灯笼 部编八年级 公开课一等奖
导入语: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张灯结彩的喜庆?宫廷点缀的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权势。4灯笼吴伯萧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结构严谨,语言清丽洗练。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散文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神龛()司马懿()幽悄()争讼()裴公()斡旋()静穆()思慕()熙熙然()褪色()怅惘()霍骠姚()垂珠联珑()sònɡmùmùpéiwǎnɡtuìwòxuán◆正音xīkānyìlóngqiǎopiào◆词语解释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解周旋。幽悄:幽深寂静。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3-12)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自由读3-10自然段,讨论: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他讲进京赶考的掌故。(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6)在纱灯上描红;(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结合3-10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结合3-10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家乡人的淳朴、善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升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状元成才路小孩子喜欢火和亮光是天性,引出话题灯笼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我”爱月华、繁星和灯笼,引出“我”关于灯笼的记忆(过渡)灯笼情感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挑着灯笼,迎回祖父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眠族姊远嫁,姊家衰败在纱灯上描红对宫灯的想象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文化升华对亲人的感激对乡俗民俗的回忆保家卫国的热情散文:“形散神聚”
本文标题:灯笼 部编八年级 公开课一等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5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