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发展概况–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过程de要素•传统教育过程三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现代教育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技术物化技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所使用的物质工具和设备,以某种特定的物质外形为基础。智能技术:在生产和生产过程中,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所采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1.1教育技术1.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教育技术中的“技术”1、教育技术的定义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AECT’1994教学(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教育技术的新定义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AECT’2005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AECT’2005与AECT’1994的比较•关于术语–‘1994——“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2005——“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关于职能–‘1994五个职能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2005三个职能范畴:创设、利用、管理(更加强调实践特征)•关于绩效–绩效一词更多是用在企业培训领域。–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教育技术从强调资源,教学到学习,又转到强调绩效。•关于理论与实践–‘1994——theoryandpractice–‘2005——studyandethical(合乎规范的)practice•关于过程和资源–‘2005用technological对过程和资源进行限定–认为教育技术的技术性是教育技术区别于教育领域中其他过程或资源的根本所在。也强调了过程和资源的合适性。2、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3、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1)开发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2)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3)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最优教学效果的测度选择和采用最优的教学活动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4、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1.1.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从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学科基础理论(2)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3)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和技术(4)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和技术(5)远程教育的理论和技术(6)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和技术(7)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技术(8)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2现代教育技术1.2.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2.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特征:(1)教育的跨时空性和终身性(2)教育的全民性(3)教育的多样性(4)教育的信息化和多元化(5)教育目标的创新性(6)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1.3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称“教学媒体与技术”1.3.1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视觉教育c视听教育c视听传播教育•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教学机器c程序教学c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实验方法c教学系统方法c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和实践模式直观教学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视觉教学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视觉教学主要强调要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视听教学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理论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媒体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依据的是媒体所呈现的抽象水平。视听传播是教育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飞跃视听教育发展概述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对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形成起过重大作用。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程序教学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技术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教学系统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设计、行为科学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1.3.2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组织机构:–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1)教育技术研究重心的变化(2)教育技术软件和硬件建设得到飞速发展(3)远程教育在信息化环境中发展到全新的阶段(4)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得到飞速发展1.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资源的多媒体化、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教育平台和教学形式的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1)基于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的教学形式(2)基于卫星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3)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形式(4)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学习资源系列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换个视角看“教育技术”•作为学科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育技术学教育硕士方向——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信息素养教育–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与情感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信息能力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人文层面技术层面信息素养的内涵•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在人文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准”的基本结构•标准包含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三个子标准体系结构相同,但基本内容则有差异。•体系结构:4(14)N•4个能力素质维度;•14个一级指标;•N个概要绩效指标:教学人员N=41管理人员N=46技术人员N=44“标准”中的能力素质要求•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与创新教学人员: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决策与评估;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技术人员: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社会责任–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考试大纲(初级)”的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使用教学媒体。•过程与方法1.能在给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条件下,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补充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将其电子化;2.能选择和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形成演示型教学课件;3.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4.能尝试使用技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撰写教学日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认识到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畏惧教育技术;2.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南国农,2002)•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1.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2.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3.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多媒体软件(multimediasoftware)课件(courseware)堂件(lessonware)积件(integrableware)数字化学习资源(digitalresource)•发展趋势:应用:更加注意发挥“人”的作用技术: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从概念的变化看整合的发展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以教师为中心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以学生为中心B-Learning(BlendedLearning)主导-主体相结合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演化过程创新(Innovation)技术改变教与学内化(Appropriation)技术成为强有利的学习工具整合(Adap
本文标题:1.教育技术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8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