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3《促进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北魏政权在孝文帝改革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生产方式农耕化鲜卑人乐俑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的规定制度,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强调和固定。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社会制度封建化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生活方式汉族化北魏孝文帝出行图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概念阐述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经济农耕化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概念解读古代的民族融合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1.农业:2.畜牧业:品种、饲养、繁殖、兽医经验等丰富⑴生产工具得到改进⑵耕作技术的提高⑶兴修水利⑷开垦荒地⑸经济作物的种植一、经济的复苏与繁荣3.手工业:⑴丝织业达魏晋以来最高水平⑵制瓷业获很大发展,青瓷出现4.商业:⑴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⑵重新铸造铜钱⑶对外贸易长足发展一、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大市小市四通市北魏都城洛阳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太和五铢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北魏政府开明的商业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小组成员小乙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收集了所示的研究性学习材料,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在材料中帮他找出依据吗?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你们小组的研究结论。改革促进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生产发展: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日趋活跃:1.表现:2.原因:①孝文帝政策的调整: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②农业生产力进步:农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利③民族融合的推动: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一、经济的复苏与繁荣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南梁大臣陈庆之的感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繁荣;文化和制度的封建化程度。——《洛阳伽蓝记》卷二士族制度是萌生于东汉,形成于汉魏之际的政治制度。士族制度在洛阳的盛行说明北魏统治模式发生怎样变化?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文化)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伦理道德)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政治制度)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例题: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A1.对鲜卑:2.对汉族:生活习惯封建化鲜卑优秀文化精华融入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吸收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文学、生活习俗融入鲜卑色彩。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从图片中两尊佛像及材料中你又能得到什么认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2、政治: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3、民族: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为隋唐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经济农耕化、思想儒学化)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分析成功的原因。并联系现实,说说对当今改革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和前进的表现。2.改革是对新制度新思想的催生。3.改革是新与旧势力的激烈较量。4.改革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成功的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源)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启示:材料: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不同意。迁都洛阳后,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下,其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3.3《促进民族大融合》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4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