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总结及历年真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总结及历年真题分析2009-12-915:22:56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2231次一、基本概念:33626038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48号二、重点难点提示:课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确立它的意义33626038注意: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问题,区别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只能是以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回答的不同来加以区分,而不能用其它的问题作为划分的标准。例如,有人用是否承认理想,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等。业第二,哲学基本问题等二方面的含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特别要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不是思维等于存在。唯心主义不等于不可知论。48号第三,哲学基本派别,基本倾向,或者叫做哲学的党性问题,就是指哲学的基本倾向,即任何哲学家或哲学派别无不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不存在超越这两个派别之外的哲学派别,主张哲学无党性或超党性,寻找第三种哲学派别的主张都是错误的。但哲学的党性不等于阶级性。济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112室注意:第一,此问题关键是要注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因而能够辨别出一些哲学家的基本观点或某些论断的归属。试题常常通过列举哲学家的论断、观点让考生分辨,从而考查考生对于主、客观唯心主义是否真正理解把握了。第二,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其本质是一样的,即都把精神看作是第一性的,把物质看作是第二性的,认为精神决定物质。kaoyangj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考注意:第一,特别要理解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绝对化、僵死、呆伴都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根源。第二,唯心主义并不是完全的胡说,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几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也是难以避免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也是在相互斗争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唯物主义也从唯心主义那里汲取有价值的思想和资料。021-共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习题021-一、单选题:课1、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共济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业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正门对面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业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同济大学四平路2、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48号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济大学四平路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物主义的观点3、(1995年理科第二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二、多选题1、(1994年文科第12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有: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验证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重要途径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三、辨析题1、(1998年文科第23题)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习题分析一、单选题:C、A、C1、正确答案为C。该试题考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过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反映论,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先于物质而存在,是先验论,所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2、正确答案是A。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物质豆油反映特性,包括无生命的和有生命的,前者如“空谷回音”,后者如动物的趋利避害,植物的向阳性,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就加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正确答案是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但对于这个本原是什么的回答却根本不同。前者认为是物质,而后者认为是精神,故两种理论是根本对立的。A、B、D三项在此与题意不符。二、多选题:CD、AB1、正确答案是C和D。本题所要考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特征与基本观点。唯心主义哲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另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天命”等。懂得这一点,可以选对C、D两项,并排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E项。这里所要着重分析的是A项中的“存在”概念。“存在”概念在不同的哲学理论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可指客观存在即物质,也可指主观存在即精神,因而A项中的命题性质是模糊的,不能入眩2、正确答案是A、B。本题所要考查的是考生对唯心主义的理解极其分类。A项把经验作为检验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主观创造,而我们知道一切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显然B项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C项认为认识是以主观形式反映客观内容,这是唯物主义观点;D项认为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也是唯物主义观点;D项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还创造客观世界,这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三、辨析题答案要点: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3分)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2分)第二节唯物的辩证法---量变质变规律课程辅导一、基本概念:度、量变、质变、量变质变规律二、重点难点复习: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要注意质变的基本形式,既要反对否认量变的“灾变论”,“激变论”,又要反对否认质变的庸俗进化论。2、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第一,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应结合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如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社会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等)来理解与掌握。第二要注意掌握部分质变与量变、部分质变与根本质变间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量变质变规律的重要意义要联系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理解部分质变不等于质变,质变中量的扩张不等于量变。质量互变规律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内、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D、共性和个性辨证关系的原理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3、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而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长达几百万年,这是:A、质变过程条件性的表现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C、质变形式普遍性的表现D、质变形式多样性的表现二、多选题:1、质与事物存在的关系: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B、质与事物的存在是不同一的C、质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质与事物的存在与否无关E、事物是多方面质的统一性2、度是指:A、事物与量的统一B、事物存在的关节点C、事物质与量的限度D、事物质与量的幅度E、事物的量的标志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在:A、质变引起新的量变B、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D、质变过程中新要素有量的扩张E、量变过程中随时会发生质变4、下列事例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的有:A、从猿到人B、人到中年C、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D、我国新民主主义过程中建立革命根据地E、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三、论述题:1、运用唯物辩证法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福起来,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正确的。质量互变定律试题答案一、单选题:CCD二、多选题:ACE,ACD,BD,BCDE三、论述题:答案要点:(1)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2)这一辨证原理关系是邓小平“先富”与“共富”理论的哲学基础第一,共同富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但这个总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一部分人又一部分人在先后富裕的量变过程才能达到。第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然后在他们的示范和帮助下,使更多的人走向富裕之路,这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部分质变为事物的根本质变创造着条件。通过引导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大家共同富裕,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具体表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人们不可能同步富裕,而是通过量变中的部分质变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第三节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课程辅导一、基本概念: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二、重点难点分析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注意:这条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结合,由此推断事物的转化和发展。3、规律及其属性注意: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具有客观性。真理则是对规律的认识,属意识领域。第二,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不等于承认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再发生作用,并不是历史事件的重复发生。历史事件是历史活动中主客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它是不可重复的,这一点与自然发展的规律有所区别。4、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认识规律的途径注意:第一,要掌握这一对范畴要注意本质与规律、必然性的联系第二,现象不论是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假象不等于错觉。错觉是人们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属于主观领域的问题,而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但假象容易引起错觉。第三,在表述现象范畴时,注意用语的准确性。现象不是对事物联系的反映,现象总是要表现本质,而不能表述为反映本质。测试习题一、单选题1、(1996年文科第一题)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性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该联所蕴涵的哲理:A、内因和外因在事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总结及历年真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8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