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编制目的及依据1.1编制目的为了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司经济发展。1.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上级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本公司实际情况,本着“反映迅速、处理得当、减少损失”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2事故风险分析见总体预案3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本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常务副总经理和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环保、设备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生产总调度室),日常工作由安环部管理,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指挥部设在生产调度室,一旦发生事故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若总指挥不在公司,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3.1应急领导指挥机构总指挥:张三副指挥:李四、王五成员:公司各生产单位领导、公司办公室、技术质量部、工会、安环部负责人等,如出现总指挥不在情况时由副总指挥任总指挥。3.2指挥机构职责1)指挥领导小组职责:a.组织制定公司职业并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b.组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演练;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预防措施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器械、防护用品等各项准备工作。2)指挥人员职责总指挥: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集体指挥工作。组员职责:服从领导听指挥,在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互相协调好各项工作。3、应急救援部门的组成和分工公司各职能部门、车间和全体员工,都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应急救援队伍是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是当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对被救援对象实施全方位的救援。3.3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联络表领导职务姓名电话(外线)手机网内短号总指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生产调度组组长抢险维修组组长抢险维修组副组长抢险维修组副组长事故调查组组长事故调查组副组长污染防治组长污染防治组副组长医疗救护组组长消防灭火组组长治安保卫组组长物资供应组长宣传报道组组长4.处置程序4.1报警程序和通讯联络方式表1)报警程序a.发生事故后,岗位人员应立即向班长报告,迅速向消防队报警,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同时按生产岗位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生产处理。b.岗位人员报警时,应说明:事故单位、详细地点、现场伤亡人员数量、事故初步原因、事故现状、危害程度及其它相关情况。C.应急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按“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联络表”通知相关人员,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本预案。d.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事故涉及的范围,通知相关单位,申请外援,按既定的工作职责实施抢险救灾活动。2)24小时报警和通讯联络方式:公司应急指挥中心:**182公司生产部调度中心:**169**182公司安全环保部:**260火警电话:**119外部救援联系电话市消防队:119(外)市救护中心:120(外)市公安指挥中心:110(外)市安监局:(外)危化品咨询电话: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0532-83889090国家中毒控制中心:010-63131122(中继线)010-83163338(备用)5.处置措施5.1处置原则5.1.1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自救与外援相结合。5.1.2基本任务(1)控制好危险源(2)抢救受害人员(3)指挥职工防护及撤离(4)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5)清查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5.2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域隔离、人员救治程序5.2.1人员紧急疏散撤离5.2.1.1公司区人群疏散撤离程序a.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公司区无关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命令.b.治安保卫组根据风向确定疏散撤离路线(疏散安全点位于上风向),设置应急疏散标志。c.治安保卫组引导无关人员有序疏散后,检查自己负责的区域,在确认无人员滞留后方可离开。5.2.1.2公司外人群疏散撤离程序a.公司区事故可能对公司区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由应急指挥部下达公司外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命令。b.治安保卫组与公司外相关部门联系,协助疏散撤离。5.2.2危险区的隔离5.2.2.1危险区设定依据a.事故物质的火灾危害、健康危害、事故涉及的危险物质数量、泄漏规模和控制情况。b.事故区人员数量、撤离或就地保护所需时间、控制撤离或就地保护的能力等。c)气象条件。5.2.2.2危险区隔离方法a.由治安保卫组担任危险区的警戒,设置警戒标识,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b.严格控制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c.严格控制危险区域内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数量。d.根据风向变化,适时调整危险区的范围。5.2.3受伤人员救护程序5.2.3.1医疗救护组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迅速将遇险者救离危险区域。5.2.3.2对昏迷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施行心肺复苏术。5.2.3.3在进行急救的同时,通知**市第一人民医院(电话7199120)做好急救准备,由气防车送医院进行观察治疗。5.3发生职业病时的处置公司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有:1、一般职业病危害事故:可因车间及岗位防护设施破坏、物料泄露、防护品不合格或损坏、人员未及时巡查及早发现,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而引发小范围的职业病危害事故。2、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虽能及时发现,但职业病危害事故较难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有可能发展为更大范围或更严重的破坏及人员伤害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1)最早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部门及人员,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公司调度中心)报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职业病危害事故源。并对有毒气体进行通风驱赶或打开放散吸出。在有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开展施救工作。严禁无任何防护盲目施救,造成伤害事故扩大化。(2)总调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快速查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地点、范围,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医疗救护队伍和各专业队伍迅速赶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3)指挥部成员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性质和规模,通知救援部门,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4)指挥部成员到达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后,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分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开展营救。如职业病危害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6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牵头,组织有关科室部门,进行应急抢救、应急救护、人员疏散、恢复生产的事故联合演习,并制定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并保证每年演练一次。7附件7.1附件1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硫化氢(H2S)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同时又有刺激性。急性硫化氢中毒是指短期内吸入较大量硫化氢气体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主要靶器官的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1概述硫化氢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无色气体,有臭蛋味,能溶于水。人最低致死浓度(MLC)约为1110mg/m3·5min。硫化氢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接触硫化氢的常见机会有:清理蓄粪池、污水沟、下水道等;造纸、工业废物处理、酿造、甜菜制糖等;渔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其它,如液体肥料贮存和生产、人造纤维生产、制毡行业、橡胶硫化、硫染工艺等。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并且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气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及时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环境,或者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高于430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皮肤防护无特殊要求;现场中毒病人中无昏迷/死亡病例,或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在10mg/m3~430mg/m3之间,选用可防H2S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浓度低于10mg/m3,一般不需要穿个体防护装备。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与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在开放空间开展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2.2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现场勘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硫化氢浓度测定。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最好进行现场拍照、录音、录像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2.3现场空气硫化氢的检测现场空气中硫化氢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要尽早对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检气管法或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硫化氢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病人常出现猝死;c)中毒现场或模拟现场检测确认有硫化氢存在。2.4.2中毒事件的鉴别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急性氰化物中毒事件、单纯缺氧事件(如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惰性气体等)以及急性有机溶剂中毒事件等相鉴别。硫化氢中毒场所常伴随有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现场应同时监测可能产生的其它有害气体,以排除或确定混合气体引起的中毒事件。2.5现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先的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2.5.1现场检伤分类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昏迷;咯大量泡沫样痰;窒息;持续抽搐。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意识朦胧、混浊状态;抽搐;呼吸困难。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咳嗽、胸闷等表现。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2.5.2现场治疗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反复抽搐、窒息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2.5.3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或中毒救治中心继续观察和治疗,有条件的可转运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7.2附件2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苯及其同系物(苯系物)统称为芳香烃。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或苯系物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概述苯为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丙酮、汽油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苯属中等毒类化合物,人在24000mg/m3浓度下接触30min有生命危险。甲苯、二甲苯、乙苯等苯系物大多为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毒性大多为低毒。苯及苯系物可经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体内,其中呼吸道吸收是群体性中毒事件的主要接触途径。接触苯及苯系物的常见机会有:作为稀释剂、萃取剂和溶剂,用于油漆、喷漆、油墨、树脂、人造革和粘胶等作业场所;苯及苯系物的生产和运输;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香料、药物、农药、树脂等作业场所,等等。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本文标题: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4482 .html